浅谈课程改革与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高中历史课标尚未正式出台,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等闲视之,何况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至少在理念与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为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⑴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⑵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其改善之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如前所述,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2、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举行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3、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当然,对历史理论的学习,更是必须重视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会学。不过,在基本历史理论的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一学生毕竟不是高三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过高,理解不了,对学习历史就怀有畏难情绪,就会“厌”、“怕”。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更不能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丧失学习信心、兴趣。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渗透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只作为选修,必会削弱本身的地位,因此,如何在两难局面上照顾学生对历史在古今中外内容的学习,是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初中阶段这些内容高一学生都已学过,但对初、高中的要求深度不同,中国古代史学生相对还熟悉点,但世界史内容他们是在初三学的,由于初三升学压力,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好世界史的内容。所以,若在高中阶段学生不接受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就会出现严重脱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教育“三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的要求;从微观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中国是世界一部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在高考综合科目考试中,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内容又是出题的“热门”内容。所以,高中生掌握世界史,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内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这一点上决不能囿于大纲,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高一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在给学生讲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时,就不能单纯从中国国内历史的演变去考虑,而应将其置于世界历史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之中进行分析。新教材已注重到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引言”就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用好这些内容,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教材,找出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和结合点。
  (作者单位:402289重庆市重庆工商学校)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在初一数学“有理数乘法”一课中充分尝试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下面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多媒体演示;规定向东为正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方式,所以,它是一种综合素质。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半装满知识的“容器”,是只能背诵课文的“机器”。而创新教育便是要求学生变被
期刊
如何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智力潜能,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学生的智力潜能则具体表现在解题运算的变异能力上,即运用不同类型的方式方法解题,使思维具有扩散性;独创性反映的是学生解题运算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和强化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强化的主要动力,尤其是直接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
期刊
宾语从句是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也是中考的热点。为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本文就宾语从句的相关知识作一小结。    一、宾语从句是一个句子作另一个句子的宾语    主句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或由形容词作表语的系表结构。否则须是及物动词短语。从结构上看,从句有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三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从句总放在主句之后,前后分开。引导词有:连词that,if,
期刊
自主学习是培养人的自主性,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数学规律    自主学习不是单凭记忆力和过去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数学问题和教材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及自我探究、反复实验、发现规律,提出自已的见解。如我在教四
期刊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氛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联系学生生活,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中学生的年龄小,阅历少,对学英语的目的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应文明得体的交流,耐心专心的倾听,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本文从“口语交际”的目标出发,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弱化口语交际的原因,初步提出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
期刊
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个班有了良好的班风,就能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取、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呢?我认为班主任应抓以下几点:    一、民主讨论,抓目标    班主任要遵循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引导和组织学生共同确定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并以此拟定出相应的班级工作计划。班主任要经常向学生强化目标,
期刊
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同时却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最终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国家“积贫积弱”是指财政困难和军事实力下降。国家积贫表现在:一是国贫——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二是民贫——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税所造成的劳动人民贫困;三是地方贫——北宋为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
期刊
科学态度就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态度。科学态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保证,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中学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结合化学史,教育学生热爱科学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一种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在短时间内完成,而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感染完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