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爷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思是我爷爷,按族谱论,属于九字辈儿,其堂兄弟还有九德、九如等。那些名字的出处不是《论语》就是《诗经》,看来祖上还是挺有文化的。但是,九常,这一名字例外,在四书五经里查不出个所以然,显得俗了点,想必是取久久常在、长久之意。他是我的远门爷爷。
  九常爷两代单传,他又是家里的独苗。听家里老人说,九常爷八九岁还没断奶;另外,尿床和穿沙土裤子时间之长也在村里创了纪录。隨着年龄增长,大家都看出了九常爷是个天生痴呆的傻子,都把他的傻归根于吃奶时间太长,因为他娘就有点不精明。后来,我们这辈儿人叫他傻爷。
  傻爷在父母的羽翼下无忧无虑地成长,断奶后就满大街疯跑。他的智力发育迟缓,但是体格发育超常,虎头虎脑的。在外没少出乱子,和邻家的孩子打架,也没少遭到群殴,还有一些成年人恶作剧式的欺负,他的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家里人没办法,尽量把他摁在家里。
  父母离世后,傻爷成了孤儿,满街游逛。生产队每年如数分给他口粮,所以去地里劳动,但凡能找到他,队长都要带上他去干些粗笨的重活累活。在别人的指挥和诱骗下,他总是不惜体力。然而,还是有些人认为,他蹭了集体的光,太便宜他了。
  土地承包到户时,村里忽视了他的存在,也可能认为即便分给他责任田,他也种不成。他成了彻底的无产者,问题出现了,原来还能生一顿熟一顿、饥一顿饱一顿地生活,现在只能当雇农,打散工吃饭。农忙时,他还很吃香,缺劳力的抢着让他帮忙;农闲时,他就要靠别人的施舍或者自己讨要。
  傻爷最爱去马寡妇家帮工。马寡妇心眼好,嘴甜,难听话少,没把他当傻子对待,在地里帮工时吃的都一样。夏天,他要是听马寡妇的话,去村边池塘里洗洗澡,就可以去她家坐着凳子吃饭。他真的洗澡很勤,很主动。冬天农闲,傻爷也经常去她家,有活干活,没活就依在灶膛边,蹭暖。
  马寡妇家的门四季为傻爷开着,没活也可以傻傻地坐上半天,有时还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傻呵呵地答几句话。除非哪天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乱叫,实在顶不住,才去别人家干些零活,否则是叫不动他的。村里一些人埋怨,马寡妇把傻爷惯懒了,养馋了,不听话了。
  村里出了不少长舌妇,也有老爷们儿,当着傻爷的面开玩笑,次数比傻爷和马寡妇见面还多。有人问傻爷,你到底上过马寡妇的床没有?马寡妇身子白不白啊?傻爷总是毫不含糊地说,上过她的床,还经常上,她身子白,像个老白瓜。傻爷说的时候,没有嘻嘻哈哈,也没有不好意思的羞涩感。也许他理解的上床就是坐在床边吧。
  马寡妇独子不知不觉长大了,小学五年级时与同学打了一架,也打断了傻爷的蹭暖之路。马寡妇的独子隐隐约约听到过别人嚼舌根子,说娘与傻爷的事儿。这次被打的同学更是当面嘲讽他娘与傻爷有不正当关系,并直接称呼傻爷就是他的傻爹。马寡妇的儿子把傻爷驱逐出门外,从此不得踏进半步。
  傻爷再也没敢进马寡妇家门,有时会站在马寡妇家门口往里瞅,如果被马寡妇遇见,她知道傻爷需要啥,忙回屋拿些吃的。有时顺便拿出针线,在街上拽着傻爷的破烂衣服缝补。随着傻爷年纪增长,体力渐衰,受雇用的机会越来越少,生活更加没着落,只有东家一碗饭、西家半个馍,在四邻间蹭饭填肚子。
  傻爷六十三岁那年,不见了踪影,我大伯寻遍了周围几十里,未果,无奈把傻爷家门锁了。半年后,河南一家收容所来电话,核对傻爷说出的村名和大伯的名字,傻爷找到了。回家后,傻爷身体虚脱得站不起来,疾病也接连不断。大伯感动傻爷在最无奈的时候还能说出他的名字,就这么简单,大伯照顾傻爷十年。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傻爷七十三岁时,自己去见阎王爷了,享年赶上了孔圣人。这个年龄,熬过了不少村里同龄人,在村里也数得上长寿。有人赞叹,他没有圣人的智慧,但活了个圣人的年纪,应该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傻爷过世是在冬天,纷纷扬扬的雪飘了半个冬天,他走的那天,雪霁天晴,寒冬里的太阳分外温暖。大伯给傻爷置买了棺椁,马寡妇和大伯一起给傻爷成殓。马寡妇说,傻爷也算命好,临走也会选日子,清清朗朗的,下辈子肯定能做个亮堂人。
  傻爷坟前,纸钱翻飞,火光融融,坟头周围很远的雪都化了。傻爷走完了他的蹭暖人生。
其他文献
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
期刊
在药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的,只要是做出名头来,人们总是把这人的姓与他做的事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这人。卖锅盔的穆芳被称为穆锅盔,做泥塑花脸的汪鉴如被称作花脸汪,以搓澡出名的张昌盛被称作搓澡张。住在城西郊西观稼台下的楚三立,以卖羊肉出名,人们就喊他楚羊肉。  楚羊肉所卖羊肉与众不同,他不像其他卖羊肉的,山羊、绵羊、羊下水都卖,他专卖山羊肉,而且从不卖羊下水,只卖那种酱羊肉。他在西观稼台下养着一
期刊
月散发着明亮、寒冷的光,像我凝望着它的眼球一样,给地面上的建筑和树投去一些阴影。这阴影和月亮上的暗影不同。当我看到月亮上的暗影时,尽管书上说那不过是平原和盆地,我仍觉得它们像瞳孔一样深邃,让我想起上古年间的美丽神话。但当我看到建筑和树的阴影时,我只闻到了腐臭的气味,因为我正身处其中。硌脚的碎渣、缠人的蛛网,尤其是清理不完的垃圾,正是这些迫使我抬头望月。  一个念头攫住了我,我本来不愿将它告人的。这
期刊
王魂忽然感到一种特别的疼痛,好像有人用刻刀在自己的骨架上写字。他甚至能够听到一种非常奇怪的声音,几个人正在讲着价钱,要把自己刻着字的骨头一块一块地卖掉,变成文物,任人去评说。  他想着吃一颗杏子,酸酸的那种,有点涩,又有点苦。  王魂记得很清楚,父亲临死的那天,半跪在炕头,举起的一只手指向了院里的杏树。顺着父亲的方向,竟然发现杏树的顶端,在叶子和叶子的缝隙里,高高地悬挂着一颗已经发黄了的杏子。  
期刊
听到刘二回来的消息时,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心里咯噔一下,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村主任也很无奈,面对众人的抗议,只能苦笑道:“他不回村里,还能回哪儿去呢?”  大人们围在村委会门前议论纷纷,小孩子们凑热闹,一个劲地问,刘二是谁,刘二是谁。当妈的拉起孩子的手大声说:“坏人。”  傻丫头胡玲不知何时也挤了进来,一听到坏人就拍手叫道:“快跑呀,快跑呀,坏人来了。”  小孩子们追着她跑开了。  村主任为了
期刊
正月初六,我对妈说,妈,我约好了车,今日去广东。  妈正在剥豌豆的手停下来,抬起脸,每条鱼尾纹里都挂着笑,就走?要不,过几天?  我说,跟人家约好了,中午十二点,车到村口等我。  妈说,丫头,要不初八走吧,昨晚桂花嫂跟我说,那个后生仔想和你见一下面。  我说不见不见不见。  妈说鬼丫头,又不是逼你一定要嫁给他,见一下面不是什么坏事嘛。  我捂住耳朵说不听不听不听。  妈说你这鬼丫头,性子要改一改,
期刊
白玉凤与王素琴不是一个团的。早先儿,她们合演过一出《游龙戏凤》。  那时,都是江湖人,经常换角儿。白玉凤是演小生的,花旦回乡养病去了,就邀请王素琴来搭档。两人是老乡,一拍即合,你一句,我一句,唱得很尽兴。大家都说,这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算是演绝了。  有一回,剡剧姐妹们在一起吃饭,王素琴很乖巧地坐到白玉凤旁边,笑着说:“玉凤姐可是我的真命天子哟。”  一九四九年后,王素琴连同整个班底,一起加入了国营
期刊
桂花与荷花两家田一上一下,上田两头尖尖像梭子,下田弯弯像蛾眉月。两田相依相连,垸里人称其为妯娌田。  暴雨如注,雨雾漫天。山洪像一头头凶猛的野兽,肆无忌惮地冲入山下桂花家含苞吐穗的稻田。  这天,大顺在离家乡不远的城市打工,听说家乡遭百年未遇的洪灾,放心不下,请假回到家。他将包包一放,穿上雨靴,打着雨伞来到田畈看洪。他很快来到了自家田头。田另一头山下有渠拦截,田间稻禾没有被洪水淹没。往上面桂花田一
期刊
闲逛了一下午,郝思佳只看中了一把伞。伞是黑色的,撑开后很大,伞篷上一朵朵紫色的缠枝,像黑夜里一场华丽凄艳的梦。  这是两人用的伞。郝思佳想,下雨天,找个人打伞不是件难事,就买了下来。她所在的小城有很长的梅雨期,到了夏季更难熬,除了热辣辣的晴天就是阴雨天,像郝思佳的生活里,除了穆子就是木木一样。  穆子是与她有媒妁之言的正牌男友,木木是从大学时期就对她心生爱慕,却一直未向她表白的同班同学。  那天,
期刊
向右倾  五人吃饭,长条桌,两两相对,一人打横。  当然要喝酒。于是举杯。一举二举三举。五个人像五颗沙粒聚拢,聚拢又散开,话不觉分作两头说。  左边相对的两位是批评家,他们交换画坛文坛意见。右边三位是女士,两位女士已经热烈讨论,话题关乎爱情。听见她们笑声清脆,两位批评家暂停争论,投来狐疑的一瞥,又复归他们的画坛文坛。  讨论爱情的两位,一个说爱情就像是鬼,虽没见过,但也不能否定其有。还说,爱情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