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应是工具性与文学性并重,既不能因考试指挥棒而片面强调它的工具性,也不能脱离文化工具这一特性,不顾学生水平大搞文学鉴赏。二者要想兼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寻求一条连接纽带,即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讲究课堂艺术,恰当运用课堂提问,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几个方面,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些要求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 课堂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改变学生厌学的有效方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他的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大脑高度兴奋,人的创造性得到高效的发挥,许多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精神成果,都是经过这样一种过程而豁然出现的。有了兴趣,学生的厌学情绪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和基础,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但由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大自然,经过综合探讨,终于建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成功,正如他的自传中所说“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广泛地兴趣使他有时爬到树上,看鸟儿怎样孵小鸟,有时从河里钓鱼仔细观察,有时捕捉昆虫,做成样本,认真加以研究,他认为“这些活动使我学到了最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物理学有着强烈兴趣,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思考他要解决的问题,他对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作了很好的概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建立感情,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喜欢教师,与教师在情感上就会“零距离”交流,就能敞开心扉,爱屋及乌,爱教师就会爱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热爱和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就能发现他的身上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而且其本身就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中“有意注意”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很有作用的。培养“有意注意”,教师可把心理学有计划地引进语文教学,开设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首先,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学生中较为突出的 “自制力差,经不起批评,意志薄弱”等问题广泛收集材料,认真筛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疏导教育,在专门培养学生听、写能力的训练中,要求他们听过心理学知识后,联系自己的学习状态,写心理学知识的作文。例如为了使学生产生心理位移,较快地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我让学生以《他不再“开小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体现出:如果将来你成为一名教师,怎样帮助那些上课听讲不用心,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增强注意力呢?学生对这样的作文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由得琢磨起老师是怎样教育和培养这类学生的,回忆着自己是怎样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又该怎样去增强注意力呢,通过自我解剖,学生的“有意注意”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语文教学法中维持“有意注意”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要求教师寓德于教,即在语文教材分析讲解中,在语文听、说、读、写实践中,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处处渗透德育的因素。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这样,学生对学习语文目的有了认识,就能产生表现这一活动的愿望,从而鼓励他们“用最大的意志力,保证注意始终维持在活动过程中来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形成爱好,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孜孜以求。
2 讲究课堂艺术
常有这样的情况,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能使全班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究其奥秘,课堂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声演员讲究语言的幽默就是为了使人们的感觉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兴趣,而语文教师上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就必须在“讲”字上下功夫,提高课堂艺术。
首先,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①简洁:即用词精当,言简意赅。描述语言要条理清楚,论证语言应具有逻辑性,评价语言温和,注意分寸,坚持原则,论据充分,层层深入,思路清晰。
②富有感情:有了感情,才能感染学生,振奋学生,有了感情,教学语言才会有生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痴呆和道德上的堕落才能堵塞语言能向心灵的道路,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话语怎样……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明星吧!”
③有准确性和精炼性,通俗易懂,发音准确,还要注意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尽量使用普通话,力戒方言土语,用语规范,语言精炼,同时还要有形象性,语文课本上,有些内容枯燥,照本宣科,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应善于使用直观的语言,如贴切的比喻,生动的描述,饱含哲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语文课应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情意的魅力,要做到以上几点,语文教师必须在语言上多下功夫,平时注意积累词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的变化,平时用心提炼,抓住课文中的精髓、关键。让语言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其次,教师情绪要饱满,穿戴得体。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走上舞台,言谈举止及精神状态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热爱教学工作,首先是自己对授课内容充满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上课时,走到学生中去,尽量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让课堂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得体的肢体动作,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从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教师的分析点拨留下难忘的印象,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3 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不是“满堂灌”,而是“满堂问”。
首先就是能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课堂上,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错误的回答,不能直接批评,教师应该靠微笑和风趣的语言动作暗示学生“你的想法十分有新意,看别的同学怎么说,好不好?”“老师喜欢你的直率。”“老师欣赏你的勇气”……借此激励学生继续思考。每次在提问题时,要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尽量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有时话题偏了,也不能有戛然而止的想法。通常要铺垫一些话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偏离了主题,自己调整过来,决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些知识性的错误回答,除了必要的纠正外,常常要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他们提出希望,恰当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自然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分析之中,课文学起来也不嫌枯燥,给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带来极大的方便。
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好的语文教师应该使没有问题的学生有问题,使有问题的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质疑提问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要力争做一个善于质疑的人,一个能及时提出新问题的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见解和思想的人。这是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材所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对诸多“为什么”的思索中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的。
3.2 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自己,放下教师的架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就说,实话实说。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必要基础,教师有弄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课堂上共同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课下师生一起努力寻找答案。如出现一个能提出将老师都难住的问题的学生,这正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这样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并全力扶持。这样的学生也许是一个发明家的起步。
4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好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4.1 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文学兴趣小组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对社会整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发展欲正是人类正常的欲望之一。在课外活动中,应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类竞赛。赛前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竞赛时,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赛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4.2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少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打瞌睡,开小差等。教师要及时和他沟通,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态度要和蔼,创设爱的教育氛围,谈话内容广泛,使学生能主动地说心里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使之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爱好语文。
5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激励以待锦上添花。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例如,出黑板报时,教师可以深入小组中,帮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在表演课本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不能让某些学生成为“被同学遗忘的角落。”另外,要安排丰富的课前活动。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美句欣赏”活动。由每位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后,分期轮流上讲台为同学的朗诵。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学,才能学好,学生由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为热情主动的“我来学”。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使语文教学成为更生动、更活泼、更具有母语化魅力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 课堂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改变学生厌学的有效方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他的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大脑高度兴奋,人的创造性得到高效的发挥,许多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精神成果,都是经过这样一种过程而豁然出现的。有了兴趣,学生的厌学情绪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和基础,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但由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大自然,经过综合探讨,终于建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成功,正如他的自传中所说“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广泛地兴趣使他有时爬到树上,看鸟儿怎样孵小鸟,有时从河里钓鱼仔细观察,有时捕捉昆虫,做成样本,认真加以研究,他认为“这些活动使我学到了最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物理学有着强烈兴趣,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思考他要解决的问题,他对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作了很好的概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建立感情,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喜欢教师,与教师在情感上就会“零距离”交流,就能敞开心扉,爱屋及乌,爱教师就会爱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热爱和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就能发现他的身上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而且其本身就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中“有意注意”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很有作用的。培养“有意注意”,教师可把心理学有计划地引进语文教学,开设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首先,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学生中较为突出的 “自制力差,经不起批评,意志薄弱”等问题广泛收集材料,认真筛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疏导教育,在专门培养学生听、写能力的训练中,要求他们听过心理学知识后,联系自己的学习状态,写心理学知识的作文。例如为了使学生产生心理位移,较快地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我让学生以《他不再“开小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体现出:如果将来你成为一名教师,怎样帮助那些上课听讲不用心,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增强注意力呢?学生对这样的作文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由得琢磨起老师是怎样教育和培养这类学生的,回忆着自己是怎样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又该怎样去增强注意力呢,通过自我解剖,学生的“有意注意”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语文教学法中维持“有意注意”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要求教师寓德于教,即在语文教材分析讲解中,在语文听、说、读、写实践中,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处处渗透德育的因素。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这样,学生对学习语文目的有了认识,就能产生表现这一活动的愿望,从而鼓励他们“用最大的意志力,保证注意始终维持在活动过程中来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形成爱好,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孜孜以求。
2 讲究课堂艺术
常有这样的情况,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能使全班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究其奥秘,课堂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声演员讲究语言的幽默就是为了使人们的感觉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兴趣,而语文教师上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就必须在“讲”字上下功夫,提高课堂艺术。
首先,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①简洁:即用词精当,言简意赅。描述语言要条理清楚,论证语言应具有逻辑性,评价语言温和,注意分寸,坚持原则,论据充分,层层深入,思路清晰。
②富有感情:有了感情,才能感染学生,振奋学生,有了感情,教学语言才会有生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痴呆和道德上的堕落才能堵塞语言能向心灵的道路,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话语怎样……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明星吧!”
③有准确性和精炼性,通俗易懂,发音准确,还要注意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尽量使用普通话,力戒方言土语,用语规范,语言精炼,同时还要有形象性,语文课本上,有些内容枯燥,照本宣科,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应善于使用直观的语言,如贴切的比喻,生动的描述,饱含哲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语文课应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情意的魅力,要做到以上几点,语文教师必须在语言上多下功夫,平时注意积累词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的变化,平时用心提炼,抓住课文中的精髓、关键。让语言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其次,教师情绪要饱满,穿戴得体。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走上舞台,言谈举止及精神状态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热爱教学工作,首先是自己对授课内容充满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上课时,走到学生中去,尽量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让课堂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得体的肢体动作,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从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教师的分析点拨留下难忘的印象,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3 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不是“满堂灌”,而是“满堂问”。
首先就是能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课堂上,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错误的回答,不能直接批评,教师应该靠微笑和风趣的语言动作暗示学生“你的想法十分有新意,看别的同学怎么说,好不好?”“老师喜欢你的直率。”“老师欣赏你的勇气”……借此激励学生继续思考。每次在提问题时,要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尽量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有时话题偏了,也不能有戛然而止的想法。通常要铺垫一些话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偏离了主题,自己调整过来,决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些知识性的错误回答,除了必要的纠正外,常常要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他们提出希望,恰当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自然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分析之中,课文学起来也不嫌枯燥,给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带来极大的方便。
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好的语文教师应该使没有问题的学生有问题,使有问题的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质疑提问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要力争做一个善于质疑的人,一个能及时提出新问题的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见解和思想的人。这是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材所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对诸多“为什么”的思索中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的。
3.2 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自己,放下教师的架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就说,实话实说。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必要基础,教师有弄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课堂上共同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课下师生一起努力寻找答案。如出现一个能提出将老师都难住的问题的学生,这正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这样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并全力扶持。这样的学生也许是一个发明家的起步。
4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好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4.1 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文学兴趣小组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对社会整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发展欲正是人类正常的欲望之一。在课外活动中,应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类竞赛。赛前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竞赛时,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赛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4.2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少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打瞌睡,开小差等。教师要及时和他沟通,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态度要和蔼,创设爱的教育氛围,谈话内容广泛,使学生能主动地说心里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使之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爱好语文。
5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激励以待锦上添花。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例如,出黑板报时,教师可以深入小组中,帮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在表演课本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不能让某些学生成为“被同学遗忘的角落。”另外,要安排丰富的课前活动。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美句欣赏”活动。由每位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后,分期轮流上讲台为同学的朗诵。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学,才能学好,学生由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为热情主动的“我来学”。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使语文教学成为更生动、更活泼、更具有母语化魅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