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课堂上的教学语言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通俗易懂、幽默生动、含蓄简练、灵活多变。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2-3
  [作者简介]孙艳利(983—),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学二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得依靠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学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时期,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这个时候获得迅速发展。中学生思想活跃,注意力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但思维的广度和宽度有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鲜明地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但在我们教学的实际中,仍然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说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语言呆板乏味,死气沉沉,听起来索然无味,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表现出厌学情绪。那么,我们应该使用怎样的教学语言呢?
  一、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
  中学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分配不均衡。有时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一定记住,但教师无心犯得一点错误,他们却记得很牢。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准确就是语音正确、用词恰当、搭配合理。语句要通顺、完整,不能有口头禅。教学语言规范的标志是讲普通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标准的普通话,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内容,不能有半点含糊。有位教师在讲化学课时这样表述:“我们知道一个绿疯子(氯分子)有两个绿园子(氯原子),那么两个绿疯子(氯分子)有几个绿园子(氯原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文理不通,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这在我们学校被看作如同无知。说话务求正确,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含义,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词,无异于美术课上不用削好的铅笔而用钉子去绘画。”吐字不清,表意不明的教学语言,除了能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教师经常读错字音、说话语病较多、口头禅泛滥,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教学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
  中学时期的学生理解力较强,一般内容较易掌握。但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并记下教师所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他在讲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等知识时是这么讲的:假如把原子比作十层大楼,那么原子核仅仅相于大楼内的一个苹果。在原子核之外还有一个相对大的空间,这个空间就被电子所占据。电子就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听完这位教师的课,别说是学生,就是我们这些听课教师都明白了。这样的课,学生哪有不想上的?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专用术语来显示自己的高深。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最后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语言一定要幽默生动
  人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被转移。要想长时间地保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此外,幽默生动的语言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曾听过一节讲邻里关系的课,教师拿出两幅画,先展示第一张:楼下的住户生炉子时烟雾四起,熏得楼上住户直咳嗽,教师说这叫“日照香炉生紫烟”。接着展示第二张:楼上住户洗完衣服,抬手就把脏水泼了下去,教师说这叫“遥看瀑布挂前川”。教师不用多说,学生就已经明白这两个邻居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的道理了。
  这要求教师课下要注意学习,注意收集和教材联系密切的故事、成语、典故,在课堂上顺手拈来,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乐趣。相反,如果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只会出现教师越讲越没劲,学生越听越心烦的现象。
  四、教学语言一定要含蓄简练
  现代社会的中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尊心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头脑中时刻紧绷一根弦,语言一定要有分寸。有些话可以大胆说、明说,有些话还要换种方式说,还有的话根本就不能说。教师应用自己的语言照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生活在清澈明朗的天空下。
  曾见过这样一位教师,她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对学生说:我对你们任何一个都是不熟悉的,我对你们任何一个也不了解。你们在小学学习怎样、纪律怎样、品德怎样,我一样也不知道。现在你们一起来到这个新学校,来到这个新班级,我就给你们发下一顶顶的小帽子,有的帽子上写着学习刻苦,有的帽子上写着劳动积极,有的帽子上写着助人为乐,有的帽子上写着团结同学……还有的帽子上写着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不懂事,不可爱……你愿意戴哪顶帽子呢?请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自己观察一下,你自己戴上了哪顶帽子?……听听,这样的教师有谁忍心让她失望呢?
  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教学语言一定要简洁畅达,言简意丰,才能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刚才那位老师最后一句话,适时而止,恰到好处,言已尽而意无穷,让学生自己慢慢琢磨吧!
  五、教学语言一定要灵活多变
  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一定要有变化,声音要大小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教师有时需要幽默一些,调动一下课堂气氛;有时需要庄重一些,引起学生对内容的注意;有时语调要高一些,有时语调要低一些;有时节奏要快一些,有时节奏要慢一些。教学语言应该做到有急有缓,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起伏跌宕,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起来兴致勃勃。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有时师生的思想一旦碰撞也会产生新的思想。总之,有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教学机智,灵活多变。
  有一次,笔者讲《观沧海》,讲到“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时,有个学生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曹操不是个奸贼吗?”笔者一愣,是啊,戏曲和小说中,曹操就是一个奸雄形象,如果在这时笔者给他们讲历史上曹操的形象会打乱我的教学设计,怎么办?笔者灵机一动,笑着对这位同学说:“是啊,我们印象中的曹操是奸雄。但历史上的曹操不仅凶残奸诈,更是一个雄才大略、胆识超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首诗就是他在征讨外族时写的,你看课文下注释……”学生的兴趣被转移到了课本。这样一来,既给我解了围,又没打乱我的教学计划,一举两得。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觉到我们的意志,感觉到我们的修养,感觉到我们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则强调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他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教学语言本身就可以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之从中获得美的感受,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倩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J]学周刊,2(7)
  [2]梁征谈谈课堂教学语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4(2)
其他文献
将佛教纳入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三教关系中透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廓清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契机和文化关联,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
继《中国佛教人物论》之后,黄夏年先生又掇拾旧作,选录其多年来撰写的有关中外古代佛教史的部分文章,详加编订,成《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目的探讨高气压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总结本单位对各类高气压实验设备的使用经验,参照相关规范,对动物加压舱、高压气瓶、减压器和压力管路等的安全使
2007年8月1日至6日,在曹中建书记和金泽副所长的带领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全体成员、宗教艺术研究室和当代宗教研究室等共19名学者围绕“平安寺院建设
法尊法师(1902-1980)是当代著名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经翻译家.2008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暨法尊法师德像开光法会在其灵骨所在地五台山广宗寺举行,“第二届法尊法
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伊斯兰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协办的“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5日至6日在甘肃兰州隆
2007年8月18日-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佛教在线(www.fjnet.com)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建设”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富来宫温泉山庄举行.
[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体验;合作交流,深化认识;总结归纳,践行拓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地创设巧妙的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自觉地掌握知识、升华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进而提高教学实效,达到课堂高效。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
[摘要]《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的力作,在本书中,他为美国的基础学校描绘了一幅蓝图。其中,第三章的标题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一、与目的相符的教学方式;二、丰富的学习资源;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关键词]基础学校;学习环境;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4-4  [作者简介]孙明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育的价值观、知识现和对传统的继承与改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交锋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揭示了过去教育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