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大迁徙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藏高原,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繁衍生息着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每年的11~12月,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越冬地交配,次年的五六月份,从羌塘、阿尔金山、三江源保护区到可可西里的沿途,都能看到大規模迁徙的藏羚羊队伍。它们大多是雌性藏羚羊,为了生产小羊羔而迁徙至可可西里的卓乃湖等地。在羊羔出生之后,雌性藏羚羊便会带着小羊一起按照原路返回越冬地。
  相比藏原羚、野牦牛等其他动物,藏羚羊尤其是雌性藏羚羊的攀爬能力不够强,无法主动登高以获得山上开阔地带的食物。同时,狼、猛禽等食肉动物,也让雌性藏羚羊在产仔时受到极大的生命威胁。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藏羚羊形成了迁徙的习性。
  非洲角马、驯鹿皆为“夫妻双双把家搬”,而藏羚羊的迁徙,却没有出现“羊爸爸”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雄性藏羚羊的攀爬能力要优于雌性藏羚羊,而且雄性藏羚羊数量较少,山坡上的食物资源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雌性藏羚羊迁徙时,雄性藏羚羊往往是避开迁徙通道的。一方面,雄性藏羚羊要避免和雌性藏羚羊在迁徙过程中争夺食物资源;另一方面,藏羚羊属于典型的“性别分离”动物,除冬天交配季节外,雄性藏羚羊和雌性藏羚羊是分开活动的,所以雄性藏羚羊不会和雌性藏羚羊一起迁徙。
  藏羚羊的迁徙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不仅要防备天敌的围猎,还要克服青藏线上车辆的干扰,以及雨雪天气的影响。藏羚羊迁徙的方向和时间,在遇到外界环境变化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主要来自人为干扰和气候影响。例如擅自闯入保护区的车辆,就会对羊群造成惊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也会使藏羚羊突然提高警惕。
  不过,藏羚羊的适应能力也在逐年增强。据了解,青藏铁路从建设到正式开通运营之前,监测数据显示,产仔结束后,雌性藏羚羊带着小藏羚羊回来的数量不超4000只。如今,藏羚羊已经基本适应了青藏铁路的存在,经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观测系统监测显示:2018年记录到5255只雌性藏羚羊和小藏羚羊,2019监测到6377只,其种群数量有了明显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藏羚羊整个种群对外界适应能力相当强。
  小藏羚羊刚出生15分钟,就完全可以站起来,半个小时之后就可以短暂奔跑。雌性藏羚羊产仔之后,很快就会带着小藏羚羊离开产仔现场。
  近十年来,藏羚羊迁徙的时间一直在逐渐提前。据了解,2010年,藏羚羊开始迁徙的日子大约在当年5月16日、17日,而2020年的迁徙是从4月30日开始的,当天有64只藏羚羊穿过青藏线,走向可可西里腹地,迁徙时间比2010年提前了半个多月。这很有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数以千计的藏羚羊从越冬地离开,横跨青藏铁路到几百千米外产仔,随后携幼仔返回越冬地。令人不解的是,羊群可没有卫星定位的“高科技”,它们是怎样实现“精准定位”的呢?
  藏羚羊产仔属于“集体记忆”。通俗地讲,现代的藏羚羊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到卓乃湖产仔,因为每年迁徙的时候,一些一岁的小藏羚羊就会在“妈妈”或“外婆”的带领下来到卓乃湖,全程陪同“家人”产仔。在它的记忆中,卓乃湖是“妈妈”和“外婆”都要去的地方。另外,迁徙季节会有成百上千只藏羚羊集体行动,确实有些藏羚羊可能记性不大好,但只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行动就不会错。所以藏羚羊对于迁徙的路线和产仔地点选择,基本算是“集体记忆”。
其他文献
在非洲東部地区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动物——裸鼹鼠,亦称无毛鼹鼠。它们终生生活在黑暗的地底下,几乎完全丧失了视觉,依靠身体两侧的触须辨认方向。  由于裸鼹鼠的栖息地在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自然条件异常恶劣,因此,在短暂的雨季来临时,它们就会集体行动起来挖掘复杂的隧道。挖洞时,在最前面的一只无毛鼹鼠用它暴出的门牙疯狂地挖土,然后将土抛到后面一只的脸上;后面一只再将泥土聚在自己的后腿间,踢到自己后面一只的脸上
期刊
身处农村,是阅读让我与这个时代同步  我真正的阅读,其实是从在农村当教师开始的。在农村呆着,空闲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开始纯粹是因为无聊,为了打发时间才读书。当时我精心读的第一本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深受感动。孙少平、孙少安兄弟出生在如此艰苦的地方,历经生活磨砺,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平凡但内心强大。我同样出身寒门,被分配到特别偏远的地方工作,情景相似,读起来特别入情入境有感触。这本书后来又重读
期刊
石油,常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石油不仅可提炼出各种类型的燃料(汽油、柴油等),与之相伴的石油化工行业还可生产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产品(如润滑油、沥青、塑料等),对人类贡献极大。  然而,石油污染也随之而来。在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石油的过程中,泄漏引起的污染时有发生,且大多出现在海洋上。近年来,千吨级以上海上漏油事故屡见不鲜。例如2002年的希腊“威望”号油
期刊
孩子们都去哪儿了?孩子们都在教室里读书呢!记者来到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安静。安静的校园与城市中心的喧闹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安静的校园散发着读书的气息。“长期以来,我校都把每天中午的一点至一点三十分,规定为全校师生的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室里所有值班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共享‘美妙的阅读时分’。”当天的值班校长对记者介绍说。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创办于1910年,两移校址,三改校名,是
期刊
【摘要】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斥着应试的“功利”,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笔者从改变教师的指导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内需,营造独特体验的情境三方面着手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言语表达回归自由的“百草园”。  【关键词】习作表达 体验 内在需求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深刻地描绘了儿童的世界,这是一个可爱的、成长的世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
期刊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黑洞位于室女座(占星学的处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这是人类距离黑洞最近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是,这张照片使得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首次实验验证。想知道黑洞是怎么产生的吗?那就跟我来吧!  气球里的气体具有向外膨胀的力,气球胶皮有阻止球内气体向外膨胀而向里收缩的力。当两种力平
期刊
小蘇打,沙子,白砂糖,酒精,玻璃碗,玻璃杯。
期刊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十七)對艾尔通的审讯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并带回月球上的“纪念品”——2公斤月壤样本。这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从月球上带回土壤样品。  对于月球,中国人的矢志探索从未曾停歇。从201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为月球拍下“全身照”开始,中国已完成五次探月任务,实现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巡视探测。作为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挖土”,
期刊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能产“大米”的树,名叫西谷椰子树,当地人称它“米树”。  西谷椰子树树干挺直,长得很快,十年就可以长成10~20米高。但是这种树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它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开花后不到12个月就枯死了,结的果实只有杏子那么大。开花之前,西谷椰子树的树干中储存了大量的淀粉。然而,这些淀粉会在它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枯死后的“米树”只剩下空空的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