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早稻新型控失肥及配套运筹方式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索机插早籼稻控失肥运筹应用的效果,构建早籼稻减量化施肥技术模式,以新型控失肥和腐殖酸控失肥为材料,研究机插栽培方式下新型控失肥对早籼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45%(20-10-15)海伟事控失复合肥、44%(18-8-18)腐植酸控失复合肥、50%(26-14-16)六国水稻专用控失肥,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对庐江地区早籼稻具有增产效果。
  关键词:早籼稻;控失肥;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77-03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的施用,对提高水稻单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化学肥料的过量和盲目使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养分流失严重,从而影响了稻田微环境平衡,造成水体污染[1-4]。施用新型控失肥料和科学肥料运筹,是实现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吴跃进等研究发现[5],控失肥料通过肥料分期缓慢释放,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肥料减量。张大来等研究发现[6],控失肥应用于单季稻生产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提高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目前,控失肥料应用与双季稻生产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几种新型控失肥料,探究了新型控失肥料在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的大田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新型控失肥料在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大面积生产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前茬为双晚茬冬闲田。田块形状方正,面积2300m2;土壤为河流冲击物发育形成的砂泥土,耕层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匀,土壤理化性质为:pH6.0,有机质31.3g/kg,全氮0.85g/kg,有效磷(P2O5)3.5mg/kg,速效钾(K2O)41.2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浙辐203;供试肥料为六国化工45%(15-15-15)常规复合肥,心连心牌尿素(纯N含量≥46%),中石化产氯化钾(K2O含量≥60%),心连心牌控失尿素(纯N含量≥43.2%),红四方45%(20-10-15)海伟事控失复合肥,红四方44%(18-8-18)腐植酸控失复合肥,红四方48%(26-10-12)增效控失复合肥,六国化工50%(26-14-16)水稻专用控失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62m2(7.4m×8.4m);采用工厂化培育毯状秧,适龄壮苗机栽,株行距25cm×11.3cm,栽插密度相同,每穴栽植4~5苗,插基本苗169.6万/hm2左右;T1、T2、T3、T4为施用控失肥处理,T5为本地常规高产施肥处理;除T5外所有肥料采用一次性基施,不补施肥料;各处理氮磷钾总量保持一致,N∶P2O5∶K2O=14.0∶5.4∶12.1,空白对照不施氮肥,磷钾施用总量等同其他处理。全生育期农艺操作保持一致,各处理设灌排水沟,独立排灌,土埂全部用塑料薄膜深入田土犁底层之下后双面包裹防串渗(肥料运筹见表1)。
  1.4 取样测定方法 每处理定点记载叶龄变化和茎蘖动态,每隔6d左右测定1次;成熟期取样调查有效穗数并取样考察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成熟期进行单打单收测定产量,分别取样晾晒至标准水分测定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 各处理统一播种育秧和栽插,各施肥处理均于6月20日始穗,无氮空白对照始穗期提前2d;各施肥处理均于6月24日左右齐穗,7月16日左右成熟,播始历期83~85d,全生育期108~114d,全生育期从大到小依次为T5>T3>T2>T1=T4>T6(表2)。
  2.2 茎蘖动态分析 通过大田期定点调查叶龄和茎蘖动态消长发现,各处理基本苗数基本控制在215万~245万苗/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期T2和T5茎蘖数增长较快,高峰苗分别达到606.0万苗/hm2和640.5万苗/hm2,其他处理高峰苗均小于560.0万苗/hm2;从到达高峰苗时间来看,T2和T6较其他处理更快到达高峰苗;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T3、T4和T6成穗更加稳定,高峰苗后单位面积内穗数下降较慢(表3)。
  叶龄动态:全生育期各处理叶龄变化趋于一致,栽植叶龄在3.0左右,成熟期测定总叶片数在12左右(表4)。
  2.3 产量结果分析 各处理成熟期统一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施肥处理标准产量均大于7500kg/hm2,其中,T1、T2、T3和T4控失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单位面积实测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8.9%、8.5%、6.2%和4.3%。通过对产量结构指标的分析发现,各施肥处理在千粒重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粒数方面,各处理呈现一定差异,总的来看,控失肥处理穗粒结构和群体结构更加均衡,特别是在穗粒数方面表现优异,综合产量构成指标计算理论产量,控失肥处理的理论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表5)。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研究表明,45%(20-10-15)海伟事控失复合肥、44%(18-8-18)腐植酸控失复合肥、50%(26-14-16)六国水稻专用控失肥一次性基施处理实测产量均高于7900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超过4.3%,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控失肥研发和效应机理方面已经有较多研究[7-10],本研究中的增产效果可能是通过控失肥料配合水稻生育期需求分期释放,构建出优质群体结构,稳健的穗粒结构来实现的。由于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减少了施肥次数,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可见新型控失肥在本区域双季早稻轻简化绿色栽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控失肥对双季早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延军,朱思齐.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01):29-32,97.
  [2]韩一军.近期国内粮食生产形势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5,11(06):38-42.
  [3]张刚,王德建,陈效民.稻田化肥减量施用的环境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02):327-330.
  [4]李红莉,张卫峰,张福锁,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05):1136-1143.
  [5]吴跃进,杨惠成,余增亮.“控失化肥”示范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24):22-24.
  [6]张大来,杨世安,孙坚政,等.“控失”化肥对单季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24):47-48.
  [7]刘振兴,杨振华,邱孝煊,等.肥料增产贡献率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植物營养与肥料学报,1994(01):19-26.
  [8]荆小船.控失型复混肥的控失机理与特点[J].磷肥与复肥,2009,24(03):57-58.
  [9]王国文,郭景丽,姜瑛,等.施用控失尿素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0):73-75.
  [10]胡润.控失磷钾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0,16(06):39-4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生殖器滴虫病是由阴道滴虫感染生殖器官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均可患此病。男性感染阴道滴虫后,其妻子几乎都是滴虫携带者;而妇女患滴虫病后,其配偶60%~90%也会有泌尿道滴虫
急性肺损伤(ALI)中炎症信号通路的失调控以及炎症因子平衡紊乱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能直接被cAMP活化的交换蛋白(Epac)在调节肺部气道炎症和细胞增殖方面是一个新的效应器,
本文应用了由曲率半径综合方程描述的拱圈混合线型,它不但包含了圆弧、抛物线、对数螺旋线等六种常用线型,而且通过改变曲率半径方程中的连续参数,还可以培出介于它们之间的各种
一、婴幼儿配方乳粉选购常识:看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按国家标准规定,在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
对青年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利益驱动相联系,要注重思想疏导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提高其实效。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H9C2细胞分别用舒尼替尼0.1,1和10μmol.L^-1处理24,48,72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处理24 h细胞的凋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水力机纽推力轴承受力调整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新旧两种调整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新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论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方向及具体措施.
摘 要:该文从“宝鸡辣椒”发展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存在问题、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对宝鸡辣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品种创新、制种技术创新、栽培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可促进宝鸡辣椒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宝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38-02  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数量激增,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手机互联网,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企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舆论宣传,加强企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