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 散后难圆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随着张惠妹战队的李琦获颁“年度好声音”称号而曲终人散,检视几个月来的热闹、炫目和海量宣传,几乎很难感到这一年与上一年有何差别,速一季与上一季有啥不同,无非是多了几张也许还算新鲜的“新面孔”;无非是多了几个“准新面孔”最后被证明是“老回锅肉”的小插曲;无非是多了几则比赛刚输旋即全裸大片示人、真空装做客节目的“眼球新闻”;无非是换了两位导师的“药引”,汤却还是那个老汤;无非是逞口舌之“利”的华少把“好舌头”耍成了好噱头;无非是泪飞顿作倾盆雨,换成了导师和学员们时不时露出的邪门儿笑容;无非是明显的卖弄、露骨的煽情、层出不穷的故事新编、欲盖弥彰的内幕,变得稍稍有些收敛罢了……
  说老实话,我的好印象仅仅止步于一个好开头——时隔一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第一期,几乎就把好料用尽、把底牌翻遍,越往下看越失望,到了四强出炉,审美已然“过劳死”。我想,《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投资团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最大的考虑或者顾虑恐怕也是:明年咋弄?
  创新乏力、进步不多的《中国好声音》,提升空间还有多大,增值潜力还有多少?不及早直面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多少“大梦”可做。
  曲终人散,散后难圆。选手难以圆满,节目方难以自圆其说。四强阶段,观众支持率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捂了两年的“数字猜想”啥时解密,难道真有黑幕?101家大众媒体评审为何集体做“墙头草”,倒完这边倒那边?选手选歌为何屡屡临阵掉链子,屡屡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就拿四强中唱功最强且是唯一一位成名歌手并有签约在身的金润吉来说,第一轮就惨遭现场观众淘汰,让人无法理解。现场观众到底是听歌看人来了,还是发泄对成名歌手、签约公司的私愤来了?许多网友更加不明其“妙”的是金润吉一直以大嗓门和假音技巧取胜,为何个人独唱时偏偏选择了不温不火的《遇见》且肆意编排、高潮部分竟然“吓人一跳”,而萱萱更是干脆在第二轮与李琦的PK中演唱了《中国好声音》的“离场主题曲”,直接把自己“劝离”了……像这样惊艳地开始、莫名其妙地结束的选手“宿命”几乎贯穿了整个第二季比赛。这不能不引发笔者的“有端”猜想:难道是《中国好声音》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有意无意地控制整个比赛的进程和结果?
  去年的《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被诟病最多的是:时间长、广告多、明星扎堆露脸涉嫌喧宾夺主,而今年虽有改观,却又将16强学员挤在一起演唱开场曲《龙的传人》……以至被眼尖的观众“查”出集体假唱,《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倒也落落大方,承认“确实是假唱”,但却把假唱归罪于“台风天气”抢滩《中国好声音》,使得“开场秀时的卫星信号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出现了声画不对位现象,为了保证节目顺利进行,节目组只得在开场阶段不断反复切换现场拍摄镜头和备播带事先预录画面,以抽出时间紧急调试线路。备播带部分是下午录制,学员以走位为主,不要求演唱以保护嗓子,因此部分切换到备播带的镜头会‘曝光假唱’”。早说呀!迟迟不说,不得不说,遮遮掩掩地说,效果通常是不能自圆其说。
  最后,我想问问,以后的《中国好声音》还有吗看头,是冠军继续玩失踪玩失声,还是16强的倍数的倍数们挤在一起争露脸?晕哪。
其他文献
这张已经揉烂了的进城务工证明,是1952年我父亲进北京找工作的证明信,由应县当地村政府开具的,1992年父亲去世后我把它保留了下来,一直作为珍贵的老物件收藏着,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段过程。  北京解放后,市政府面对人口多工作少的压力,为解决吃饭问题,于1950年左右把北京市部分无固定职业人口外迁,当时的叫法为“移民”,我们一家也被迁到了山西省应县的杨庄村,也就是国内外有名的应县木塔
期刊
这张全家福摄于1964年,每当翻看这张照片时,我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父母的不易。父母脸上的沧桑,印证了千辛万苦的经历,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五人抚养成人。  如今我们都已进入了花甲年龄,生活美满,有的还有了孙辈。我们没有经受父母那时的艰辛,但我们深深感受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的含义。  父母都已离我们远去,如果二老能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  看着照片上的父母,我泪流满面,我在心
期刊
秧歌非秧歌,舞蹈非舞蹈;整齐划一的步法,奇奇怪怪的动作。每天练习怪异的健身操,他减掉了水桶腰,治好了心慌等疾病。很多跟他学习的人,肩周炎、膝关节疾病也不治而愈。  每天清晨,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防洪纪念塔前的广场上,总会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人,他们在做一种健身操,大家排成长龙一样的队列,走步锻炼,每天练习人数最多的时候能达十万余人,冬夏都不停。锻炼者说:“一天不做,就觉得自己的血像静止了一样,浑身很难受。
期刊
一到夏天,好多人都喜欢去游泳池游泳,但有些游泳池水浑、氯气味呛人,甚至还会浑身起小红点儿……  一到夏天,好多人都喜欢去游泳池游泳。BTV生活频道《生活2013》的热心观众王先生就有这样一条留言:位于方庄桥南1000米的晶城阳光健身会所的游泳池,那儿的水质会让你大开眼界!《生活2013》的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王先生,王先生说:这游泳池的水非常呛嗓子,当天晚上到第二天肯定就一直在咳嗽,而且每次到了游
期刊
连日的高温让人们感到了“未曾数伏先入伏”的蒸笼般湿热,使得很多老年人不愿出门。对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特别指出:盛夏时节,很容易发生中暑,轻者头昏眼花、胸闷心慌、脸色苍白、恶心呕吐,重者会突然晕倒、四肢痉挛甚至因虚脱而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防暑降温。  不同体质的人防暑降温办法不同  李建说,中医向来重视个体差异,其精华就是辨体识病、治疗和养生,防暑降温同样如此。夏季,不同体质的人
期刊
1997年深秋,我们十几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财会班的同窗利用双休日,相约到平谷县看望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崔书祥,并给他带去中秋节的祝福。  老崔时任北京交通局平谷公路分局局长,车驶到他单位门口停下来,只见他早已等在了那儿。崔大哥还是那样热情地和每位同学热情拥抱。在会议室,每个同学都侃侃而谈,聊起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家庭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晚饭后,我们的联谊会开始了,大家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尽情地
期刊
这是一张拍摄于23年前的照片,我赤裸上身站在张北草原上,让好哥们儿用相机记录下了当年也是生命至今最健美的画面。那一年,我22岁,体重只有72公斤。  回想当年,我的青春岁月,除了课堂,就是在运动场和健身房度过。酷爱体育的我终日“打杀身体”,日日踢球,天天都和健身房里铁疙瘩较劲。青春的记忆中,“兰博”史泰龙、“终结者”施瓦辛格是我的偶像,让我着迷的不是他们的演技,而是一身健美的肌肉。也正是从那时起,
期刊
刚刚过完39岁生目的贾静雯近来心情大好。身边闺密提前送蛋糕给她庆生;新作《同在屋檐下》即将播出;最爱的女儿茁壮健康成长。记者目前采访了这位曾在媒体面前号啕大哭的台湾女星,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的我很幸福。”  法宝一:新作“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  《同在屋檐下》是贾静雯接拍的第一部现代题材家庭剧。她表示,自己很喜欢剧本,演起来很过瘾。“这是一部很接地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很多情节都是真实发生在家庭里
期刊
多数人对电视灯光及其设计者是陌生的。此番是我们初次走近这个电视幕后的工种。  这是北京电视台一位从业18年的灯光师工作经验的总结,我们通过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以此引领大家了解电视灯光师的工作。看到其中的用心与匠心。  对于电视这门综合艺术来说,灯光的作用不容小视。  对这一点,北京电视台灯光师李军很有感触:“灯光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从事了18年灯光师工作的他,各类电视节
期刊
每到假期,广播电台、电视台都会推出假期特别编排,推出很多专为孩子们打造的假期特别节目,这其中,不仅有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还有科教、娱乐、益智、游戏励志以及各种选秀节目、竞技节目。在林林总总的节目中,孩子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收听收看的节目?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本报记者采访广播电视业内人士以及教育专家,请他们为孩子们支支招。  支招1:参加寓教于乐的活动  BTV青年频道《SK状元榜》、《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