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可视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一线出发,对知识可视化应用于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进行研究,并就其内涵、实践应用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案例践行论述,旨在更好地与同行交流。
[关 键 词] 知识可视化;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76-01
近年来,各层次的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这门课程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时间不长,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是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值得进一步推广。
一、知识可视化的内涵
(一)对象:知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可视化的目的、对象都是知识。所谓的知识,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过大脑思维的处理,形成了形象的或者意象的信息、数据、价值等一系列社会化的符号。而且这还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在面对问题中对此作出的判断和提出的解决方法等。(2)从认知角度上讲,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不是直线型的静止状态。而是一种不断的、螺旋式的动态形式。知识对学习者来讲,它也可以看作主观事物的特征与练习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将其定义为一种普遍的原理和具体事物的回忆,这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实质上是由数不清的片段信息构成的,容易长时间地储存在记忆之中。
(二)目的:改善知识表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对知识的表征进行解释,其实就是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不仅如此,而且还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现所要需求的知识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知识表征是知识的直接存在。
二、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基础》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相关的概念、原理、协议等,而且各个章节的联系密切,综合性又比较强。学生如果不实践操作的话,恐怕很难对其了解透彻。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理化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课堂纪律比较差,对学习的态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这在无形中加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其实是
教师根据自己的已知經验,并且将其可视化后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对图解的意义进行重新建构。当然,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也通过亲身的实践,依据流程进行设计,由此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三、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更好地实行知识可视化模式,我以第一章节的前三个小节为案例,将教学资源可视化设计。我在我所授课的班级中进行时常约2个小时的教学实践。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法,我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五个类型。其次,教学内容分析。我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有何特点、计算机网络如何发展的这些关键点入手,然后给学生展示本次教学的重点:(1)网络的概念。(2)网络的特点和分类。(3)网络拓扑结构分类的优劣及其应用。这部分的内容是概念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思维发展的引导框架和网络。
在知识可视化模式的实施阶段,我为了更好地导入,先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比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的时候,由于概念比较难理解,学生总是记不下来,我在设计思路上采取的是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可将其分解成不同的小块,然后组块可视化。从字面定义头脑风暴归纳出关键词,将概念先分解再整合。我给以PPT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分类、特点、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和达到的目的,每个分类后面都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解释。我还将多台计算机实现共享,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网络共享的强大,这样通过比较类的方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高,操作性强,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和套用。
[关 键 词] 知识可视化;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76-01
近年来,各层次的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这门课程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时间不长,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是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值得进一步推广。
一、知识可视化的内涵
(一)对象:知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可视化的目的、对象都是知识。所谓的知识,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过大脑思维的处理,形成了形象的或者意象的信息、数据、价值等一系列社会化的符号。而且这还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在面对问题中对此作出的判断和提出的解决方法等。(2)从认知角度上讲,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不是直线型的静止状态。而是一种不断的、螺旋式的动态形式。知识对学习者来讲,它也可以看作主观事物的特征与练习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将其定义为一种普遍的原理和具体事物的回忆,这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实质上是由数不清的片段信息构成的,容易长时间地储存在记忆之中。
(二)目的:改善知识表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对知识的表征进行解释,其实就是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不仅如此,而且还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现所要需求的知识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知识表征是知识的直接存在。
二、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基础》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相关的概念、原理、协议等,而且各个章节的联系密切,综合性又比较强。学生如果不实践操作的话,恐怕很难对其了解透彻。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理化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课堂纪律比较差,对学习的态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这在无形中加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其实是
教师根据自己的已知經验,并且将其可视化后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对图解的意义进行重新建构。当然,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也通过亲身的实践,依据流程进行设计,由此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三、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更好地实行知识可视化模式,我以第一章节的前三个小节为案例,将教学资源可视化设计。我在我所授课的班级中进行时常约2个小时的教学实践。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法,我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五个类型。其次,教学内容分析。我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有何特点、计算机网络如何发展的这些关键点入手,然后给学生展示本次教学的重点:(1)网络的概念。(2)网络的特点和分类。(3)网络拓扑结构分类的优劣及其应用。这部分的内容是概念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思维发展的引导框架和网络。
在知识可视化模式的实施阶段,我为了更好地导入,先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比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的时候,由于概念比较难理解,学生总是记不下来,我在设计思路上采取的是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可将其分解成不同的小块,然后组块可视化。从字面定义头脑风暴归纳出关键词,将概念先分解再整合。我给以PPT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分类、特点、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和达到的目的,每个分类后面都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解释。我还将多台计算机实现共享,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网络共享的强大,这样通过比较类的方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高,操作性强,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