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媒介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新媒介素养也进入一个全民讨论的时代。尤其是对于西南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新媒介素养,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是加强少数民族新媒介素养的最佳突破口。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研究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状态,旨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关键词】重庆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媒介素养 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如西北地区、陕南地区、豫鄂赣地区,此类地区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渝一带,针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的较少,关于该地区这类人群的新媒介素养研究的几乎没有,通过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比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一例也没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主要样本。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校内有众多重庆周边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对象相当广泛。此外,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率要远远超过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学院等高校,所以有一定的典型性。
本文首先提出猜想: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低,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在新媒介的认知、使用、批判和思辨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介生产创造信息方面的对比来证实我们的猜想。假如猜想成立,我们会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1、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在当今新媒介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现实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新媒介素养,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成为加强少数民族新媒介素养的最佳突破口。这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后保持着较为活跃的媒介接触,其媒介接触行为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差别入手,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接触动机、对新媒介的认知、如何使用新媒介等具体情况。最后,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2)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校内有众多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苗族学生,还有来自其他省份的瑶族、高山族、回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调查对象分布相当广泛。我们拟将调查对象分为民族、年级和专业等个三方面,样本更具普遍性,数据更有说服力。
(3)调查方法。本次采取调查问卷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本组成员有4人,共发放问卷286份,有效问卷251份,其中,少数民族131份,汉族120份。划分民族对学生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使研究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2、调查结果
(1)新媒介的认知。在调查问卷中,对“你觉得下列媒介哪些属于新媒介范畴”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54%的人选择网络和手机,汉族大学生中56%的人选择网络和手机。
关于新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信息传递”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两者均为38%。而在“娱乐大众”、“宣传教育”、“舆论监督”和“刊登广告”方面,汉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均为21%、16%、13%和12%,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均为18%、17%、16%和11%。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都对新媒介有了一定认知,且差别不大。
(2)接触新媒介的动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33%在上网时有明确目的,24%没有目的,在冲浪过程中再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汉族大学生中25%在上网时有明确目的,33%没有目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中均有39%的大学生上网时有目的,但常常会受干扰去看别的内容。而目的明确,完成后就下线的寥寥无几。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目的性不强,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介资源。
在关注的信息方面,少数名族和汉族大学生都主要关注社会民生新闻和国内外新闻,其次是娱乐新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新闻。
(3)新媒介的使用。关于每天接触新媒介的时间,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没有接触手机和网络。在接触网络的时间上,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70%的人在1-4小时,而汉族大学生有53%在1-4小时上,还有24%在5-8小时。在接触手机的时间上,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大多数都在0-4小时之间。
(4)对新媒介信息的评估和思辨。对新媒体所表述的信息,分别有49%和48%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选择先判断再接受,选择大部分接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48%,汉族大学生有41%,完全接受和不接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均占2%,汉族大学生分别为4%和7%。
对新媒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两个群体都认为主要是虚假新闻泛滥和内容娱乐化、低俗化。16%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重大新闻有隐瞒,17%汉族大学生认为广告新闻太多。
关于对所怀疑的信息的做法,选项最多的是取决于信息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和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少数民族为63%,汉族为58%。不当回事,不理会的均占24%,采取各种措施弄清真相的分别为7%和12%。
(5)信息的创造和生产。30%的汉族大学生表示在网上发布过新闻信息,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有16%。
对“如果您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不法行为,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表示会拍照,第一时间发给相关媒体的分别为7%和10%,上传到微博的分别为13%和17%,表示看情况的分别为64%和55%,什么都不做的分别为9%和14%。
二、调查结论及反思 1、调查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媒介认知、使用和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评估和思辨方面与汉族大学生相差并不大,有的方面甚至略高于汉族大学生。在信息的生产和创造以及与新媒体的互动能力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低于汉族大学,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知道新媒介包括哪些媒介,并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新闻信息。汉族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介的动机、使用和维护知识产权方面略低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新媒介素养,但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2、原因分析
调查数据证明,我们之前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低于汉族大学生的猜想不成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地理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信息落后。“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共投资1674.5亿元,支持云南、内蒙古、广西等8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日益健全的交通设施,使地理环境不再是传播的障碍,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也进入少数民族的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多。
(2)从经济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多处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边境贸易不断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这些优势条件和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对新媒介的使用及其发布的信息关注度提高,对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从文化方面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发展,国家成立专项资金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都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介的使用和普及,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三、实施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案
1、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开设相关课程
从调查数据分析看,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都不高。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同时通过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普及大学生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将新媒介素养教育和教学成果评估纳入教学规划中。
2、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新媒体互动
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息生产和创造以及与新媒体的互动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个问题,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加大校园文化活动中新媒体文化的比重,如网络知识大赛或根据网络热点话题开展作文、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娱乐中增强新媒介的相关知识。成立少数民族协会,开展相关的讲座,创建网上论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再根据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确定接下来引导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3、合理计划,使新媒介为我所用
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能力。自主学习即将新媒体资源为我所用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自我管理是指在接触新媒介的时间和目的上要有一定的控制和把握,不过分依赖新媒介技术;自我约束,就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我提高,就是对新媒介发布的信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批判地接受新媒介信息。
增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共同的努力,很多细节和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慢慢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①王诚:《通信文化浪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②姚利权,《浙江省高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调查研究报告》[D].浙江工业大学,2011
③林红梅,《国家财政投资1674.5亿支持8个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新华网,2011
④胡永刚、白浩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D].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
(作者:张炬,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吉林大学在读博士;井海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重庆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媒介素养 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如西北地区、陕南地区、豫鄂赣地区,此类地区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渝一带,针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的较少,关于该地区这类人群的新媒介素养研究的几乎没有,通过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比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一例也没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主要样本。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校内有众多重庆周边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对象相当广泛。此外,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率要远远超过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学院等高校,所以有一定的典型性。
本文首先提出猜想: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低,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在新媒介的认知、使用、批判和思辨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介生产创造信息方面的对比来证实我们的猜想。假如猜想成立,我们会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1、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在当今新媒介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现实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新媒介素养,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成为加强少数民族新媒介素养的最佳突破口。这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后保持着较为活跃的媒介接触,其媒介接触行为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差别入手,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接触动机、对新媒介的认知、如何使用新媒介等具体情况。最后,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2)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校内有众多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苗族学生,还有来自其他省份的瑶族、高山族、回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调查对象分布相当广泛。我们拟将调查对象分为民族、年级和专业等个三方面,样本更具普遍性,数据更有说服力。
(3)调查方法。本次采取调查问卷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本组成员有4人,共发放问卷286份,有效问卷251份,其中,少数民族131份,汉族120份。划分民族对学生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使研究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2、调查结果
(1)新媒介的认知。在调查问卷中,对“你觉得下列媒介哪些属于新媒介范畴”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54%的人选择网络和手机,汉族大学生中56%的人选择网络和手机。
关于新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信息传递”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两者均为38%。而在“娱乐大众”、“宣传教育”、“舆论监督”和“刊登广告”方面,汉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均为21%、16%、13%和12%,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均为18%、17%、16%和11%。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都对新媒介有了一定认知,且差别不大。
(2)接触新媒介的动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33%在上网时有明确目的,24%没有目的,在冲浪过程中再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汉族大学生中25%在上网时有明确目的,33%没有目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中均有39%的大学生上网时有目的,但常常会受干扰去看别的内容。而目的明确,完成后就下线的寥寥无几。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目的性不强,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介资源。
在关注的信息方面,少数名族和汉族大学生都主要关注社会民生新闻和国内外新闻,其次是娱乐新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新闻。
(3)新媒介的使用。关于每天接触新媒介的时间,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没有接触手机和网络。在接触网络的时间上,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70%的人在1-4小时,而汉族大学生有53%在1-4小时上,还有24%在5-8小时。在接触手机的时间上,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大多数都在0-4小时之间。
(4)对新媒介信息的评估和思辨。对新媒体所表述的信息,分别有49%和48%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选择先判断再接受,选择大部分接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48%,汉族大学生有41%,完全接受和不接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均占2%,汉族大学生分别为4%和7%。
对新媒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两个群体都认为主要是虚假新闻泛滥和内容娱乐化、低俗化。16%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重大新闻有隐瞒,17%汉族大学生认为广告新闻太多。
关于对所怀疑的信息的做法,选项最多的是取决于信息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和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少数民族为63%,汉族为58%。不当回事,不理会的均占24%,采取各种措施弄清真相的分别为7%和12%。
(5)信息的创造和生产。30%的汉族大学生表示在网上发布过新闻信息,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有16%。
对“如果您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不法行为,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表示会拍照,第一时间发给相关媒体的分别为7%和10%,上传到微博的分别为13%和17%,表示看情况的分别为64%和55%,什么都不做的分别为9%和14%。
二、调查结论及反思 1、调查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媒介认知、使用和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评估和思辨方面与汉族大学生相差并不大,有的方面甚至略高于汉族大学生。在信息的生产和创造以及与新媒体的互动能力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低于汉族大学,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知道新媒介包括哪些媒介,并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新闻信息。汉族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介的动机、使用和维护知识产权方面略低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新媒介素养,但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2、原因分析
调查数据证明,我们之前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低于汉族大学生的猜想不成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地理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信息落后。“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共投资1674.5亿元,支持云南、内蒙古、广西等8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日益健全的交通设施,使地理环境不再是传播的障碍,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也进入少数民族的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多。
(2)从经济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多处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边境贸易不断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这些优势条件和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对新媒介的使用及其发布的信息关注度提高,对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从文化方面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发展,国家成立专项资金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都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介的使用和普及,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三、实施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案
1、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开设相关课程
从调查数据分析看,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都不高。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同时通过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普及大学生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将新媒介素养教育和教学成果评估纳入教学规划中。
2、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新媒体互动
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息生产和创造以及与新媒体的互动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个问题,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加大校园文化活动中新媒体文化的比重,如网络知识大赛或根据网络热点话题开展作文、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娱乐中增强新媒介的相关知识。成立少数民族协会,开展相关的讲座,创建网上论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再根据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确定接下来引导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3、合理计划,使新媒介为我所用
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能力。自主学习即将新媒体资源为我所用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自我管理是指在接触新媒介的时间和目的上要有一定的控制和把握,不过分依赖新媒介技术;自我约束,就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我提高,就是对新媒介发布的信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批判地接受新媒介信息。
增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共同的努力,很多细节和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慢慢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①王诚:《通信文化浪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②姚利权,《浙江省高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调查研究报告》[D].浙江工业大学,2011
③林红梅,《国家财政投资1674.5亿支持8个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新华网,2011
④胡永刚、白浩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D].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
(作者:张炬,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吉林大学在读博士;井海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