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关键词:晚稻;密度;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42-03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stages,tillering dynamics,grain yield and its economic characters of late rice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using Hyou 518 as the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later was shorter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And the tillering dynamics,productive panicle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However,the percentage of productive tiller of late rice de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yield of late rice were higher under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of 23.3cm×13.3cm,and 150×104 /hm2 condition.
Key words:Late rice;Density;Grain yield;Economic characters
移栽密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合理的移栽密度能使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使群体充分利用光能,从而获得高产[1]。近年来,有研究者就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的群体结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6]。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在发展双季稻生产过程中水稻产量各异。通过近年来的大量调查发现,移栽密度是影响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该区域对于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的生育期、产量等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筆者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洞庭湖平原区晚稻生产选择合理的移栽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新建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粘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量1.19g/cm3,有机质含量37.13g/kg,全N2.62g/kg,全P1.5g/kg,全K22.4g/kg,碱解N195.24mg/kg,有效P25.44mg/kg,速效K81.32mg/kg,pH值7.9。全年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
1 237.7mm左右,≥10℃活动积温5 900℃,无霜期270d左右。
1.2 试验设计及供试品种 试验设7个移栽密度处理(行距×株距),处理1:30cm×20cm,处理2:30cm×13.3cm,处理3:26.7cm×20cm,处理4:26.7cm×13.3cm,处理5:23.3cm×20cm,处理6:23.3cm×13.3cm,处理7:23.3cm×10cm。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长×宽=10m×2m),每穴4本栽插。供试品种为超级杂交稻H优518,采用塑料软盘湿润育秧。
1.3 田间管理 早稻于7月16日收获,7月17日进行翻耕,7月18日进行晚稻移栽。翻耕前大田基肥施N 82.50kg/hm2,P2O548.75kg/hm2,K2O16.50kg/hm2。移栽时用30%苄嘧·丙草胺1 500g/hm2兑水450kg/hm2喷施进行芽期除草。移栽后进行一次查苗补缺。7月24日追施尿素75kg/hm2(含N46.0%,岳阳洞庭氮肥厂生产),大粒锌6kg/hm2(含锌≥70%,武汉高飞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拌苄嘧苯噻酰1 500g/hm2进行追肥和防除杂草。7月30日追施尿素150g/hm2,40%“瑞庭牌”水稻测土配方专用复合肥300kg/hm2(N∶P∶K=20∶15∶5,岳阳优乐化肥厂生产)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施“瑞庭牌”复合肥75kg/hm2作孕穗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1.4.1 生育期 从播种到成熟,分别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对应的准确日期,并计算全生育期。
1.4.2 茎蘖动态 每小区取5点,每点取10穴,于移栽后第3天(从7月20日开始)起每隔5d测定一次茎蘖数,计算单位面积的茎蘖数。成熟期测定有效穗,与分蘖末期的茎蘖数比较,计算成穗率。
1.4.3 产量与经济性状 成熟期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20穴,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并在每点中随机取1穴,共5蔸进行考种,测定每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其平均值;同时,小区单收单晒,将稻谷晒干扬净,分别实测干谷产量,并计算为单位面积产量。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文中所用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知,在播期和移栽日期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在处理1条件下,全生育期为112d,比处理7增加3d;处理3和处理5的全生育期与处理1相同;处理2和处理4的全生育期為111d,比处理7增加2d。
2.2 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表2可知,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均以处理7的群体茎蘖数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6,而处理1为最低,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茎蘖成穗率间无明显的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7。
2.3 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有效穗数以处理2、处理4、处理6和处理7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较高的3个处理是处理2、处理4、处理6和处理7,分别为7 850、7 991、8 031和7 734kg/hm2;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3,产量分别为7 386、6 806kg/hm2;处理1的产量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在湖南省由于在双季晚稻生育期外界气温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上,既要考虑高产,又要保证晚稻的安全齐穗。在保证晚稻基本苗数的条件下,不同的移栽密度对晚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十分重要。由本次试验研究得知,在湖南省洞庭湖双季稻主产区,在现有的栽培条件下,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保证150万/hm2左右基本苗为宜,即能保证晚稻的安全齐穗,又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同时,在田间管理上,应早施、重施追肥,促进水稻分蘖,打好丰产苗架,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灌溉,加强病虫防治,防止贪青晚熟和后期早衰,从而达到取得高产、稳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锦贤,华勤新,殷永福,等.水稻不同移栽密度与产量的关系[J].上海农业科技,2007(3):51.
[2]陈海飞,冯洋,蔡红梅,等.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6):1319-1328.
[3]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等.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5(1):18-19.
[4]唐彬,王卫,陈安磊,等.移栽密度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4,29(2):63-67.
[5]樊红柱,曾祥忠,张冀,等.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37-1141.
[6]蔡艳,陶武辉,张毅,等.不同移栽密度对“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603-1605.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晚稻;密度;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42-03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stages,tillering dynamics,grain yield and its economic characters of late rice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using Hyou 518 as the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later was shorter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And the tillering dynamics,productive panicle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However,the percentage of productive tiller of late rice de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yield of late rice were higher under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of 23.3cm×13.3cm,and 150×104 /hm2 condition.
Key words:Late rice;Density;Grain yield;Economic characters
移栽密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合理的移栽密度能使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使群体充分利用光能,从而获得高产[1]。近年来,有研究者就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的群体结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6]。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在发展双季稻生产过程中水稻产量各异。通过近年来的大量调查发现,移栽密度是影响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该区域对于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的生育期、产量等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筆者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洞庭湖平原区晚稻生产选择合理的移栽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新建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粘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量1.19g/cm3,有机质含量37.13g/kg,全N2.62g/kg,全P1.5g/kg,全K22.4g/kg,碱解N195.24mg/kg,有效P25.44mg/kg,速效K81.32mg/kg,pH值7.9。全年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
1 237.7mm左右,≥10℃活动积温5 900℃,无霜期270d左右。
1.2 试验设计及供试品种 试验设7个移栽密度处理(行距×株距),处理1:30cm×20cm,处理2:30cm×13.3cm,处理3:26.7cm×20cm,处理4:26.7cm×13.3cm,处理5:23.3cm×20cm,处理6:23.3cm×13.3cm,处理7:23.3cm×10cm。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长×宽=10m×2m),每穴4本栽插。供试品种为超级杂交稻H优518,采用塑料软盘湿润育秧。
1.3 田间管理 早稻于7月16日收获,7月17日进行翻耕,7月18日进行晚稻移栽。翻耕前大田基肥施N 82.50kg/hm2,P2O548.75kg/hm2,K2O16.50kg/hm2。移栽时用30%苄嘧·丙草胺1 500g/hm2兑水450kg/hm2喷施进行芽期除草。移栽后进行一次查苗补缺。7月24日追施尿素75kg/hm2(含N46.0%,岳阳洞庭氮肥厂生产),大粒锌6kg/hm2(含锌≥70%,武汉高飞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拌苄嘧苯噻酰1 500g/hm2进行追肥和防除杂草。7月30日追施尿素150g/hm2,40%“瑞庭牌”水稻测土配方专用复合肥300kg/hm2(N∶P∶K=20∶15∶5,岳阳优乐化肥厂生产)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施“瑞庭牌”复合肥75kg/hm2作孕穗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1.4.1 生育期 从播种到成熟,分别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对应的准确日期,并计算全生育期。
1.4.2 茎蘖动态 每小区取5点,每点取10穴,于移栽后第3天(从7月20日开始)起每隔5d测定一次茎蘖数,计算单位面积的茎蘖数。成熟期测定有效穗,与分蘖末期的茎蘖数比较,计算成穗率。
1.4.3 产量与经济性状 成熟期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20穴,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并在每点中随机取1穴,共5蔸进行考种,测定每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其平均值;同时,小区单收单晒,将稻谷晒干扬净,分别实测干谷产量,并计算为单位面积产量。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文中所用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知,在播期和移栽日期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在处理1条件下,全生育期为112d,比处理7增加3d;处理3和处理5的全生育期与处理1相同;处理2和处理4的全生育期為111d,比处理7增加2d。
2.2 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表2可知,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均以处理7的群体茎蘖数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6,而处理1为最低,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茎蘖成穗率间无明显的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7。
2.3 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有效穗数以处理2、处理4、处理6和处理7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较高的3个处理是处理2、处理4、处理6和处理7,分别为7 850、7 991、8 031和7 734kg/hm2;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3,产量分别为7 386、6 806kg/hm2;处理1的产量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在湖南省由于在双季晚稻生育期外界气温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上,既要考虑高产,又要保证晚稻的安全齐穗。在保证晚稻基本苗数的条件下,不同的移栽密度对晚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十分重要。由本次试验研究得知,在湖南省洞庭湖双季稻主产区,在现有的栽培条件下,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保证150万/hm2左右基本苗为宜,即能保证晚稻的安全齐穗,又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同时,在田间管理上,应早施、重施追肥,促进水稻分蘖,打好丰产苗架,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灌溉,加强病虫防治,防止贪青晚熟和后期早衰,从而达到取得高产、稳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锦贤,华勤新,殷永福,等.水稻不同移栽密度与产量的关系[J].上海农业科技,2007(3):51.
[2]陈海飞,冯洋,蔡红梅,等.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6):1319-1328.
[3]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等.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5(1):18-19.
[4]唐彬,王卫,陈安磊,等.移栽密度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4,29(2):63-67.
[5]樊红柱,曾祥忠,张冀,等.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37-1141.
[6]蔡艳,陶武辉,张毅,等.不同移栽密度对“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603-160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