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雀舌尖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光年间,18岁的马翠娥含泪埋葬了染病过世的爹娘,在投奔亲戚的途中,晕倒在自贡自流井的路边。打铁铺的学徒林大福刚好路过,把她救回了家。林母见翠娥长相不俗,两个年轻人又年岁相当,便做主给他们操办了婚事。翠娥感激林大福的救命之恩,而她的一手好厨艺,也让林家母子高兴地合不拢嘴。
  那时,很多盐商大量捐钱给官府,导致破产,私盐便有了市场,凿井器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林大福把攒的钱全都投进了打铁铺,专门锻造挖井的锉头。后来,他选择了自流井米家沱的一处地脉,开始挖凿盐井。林大福自己能制作最好的打井工具,又结交了不少打井工人,挖井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就在快要挖成之时,钱没跟上趟,盐井不得不停工。
  翠娥深明大义,她将头上那只金钗换成钱,让工人们继续挖井。林大福很是感动,没想到翠娥会忍痛将她母亲留下的遗物卖掉,当时就发誓,以后绝不辜负翠娥。好在当天,井里就凿出了卤水!这下,林家的私盐迅速打开了市场。
  几年间,林大福趁着官盐盐商纷纷倒闭,倾其所有收购废弃的盐井,赚到了不少钱。
  后来,他花巨资修建了异常华丽的林宅,花大钱请来顶级大厨。他每天都叮嘱翠娥,要让厨子变着法子给母亲做山珍海味,他要好好孝敬母亲。翠娥一一记在心里,生怕出错。她嫁进林家转眼已经五年,可还没有怀上过一男半女,林母对她的态度早就冷淡了。
  顶级大厨做出的菜很是美味,很讨林母喜欢。可翠娥还时不时地找碴,和大厨争论,这让林母很生气。大半年过去了,林母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每当翠娥跟林大福建议换掉厨子时,林大福就嫌她多事。这年春节,大厨请假回家,翠娥给林母炒了一份特别的菜。
  林母看见盘里的细丝,夹了一点尝尝,皱眉问道:“这是什么菜啊?好像以前没吃过呢。”翠娥大气都不敢出,慢慢说道:“婆婆,这是我专门给您炒的雀舌尖──就是麻雀的舌尖,吃了能疏通全身的经脉。”
  林母感觉很新鲜,越吃越香,不一会儿就把整盘菜都吃光了。说来也怪,林母吃了“雀舌尖”这道菜之后,身体真的轻松了不少。
  不久,厨子带回了美貌伶俐的妹妹玉兰来林家小住,林母很是喜欢,硬要把她留下来。翠娥明白林母的意思,是希望林大福收玉兰为妾。林大福回来了一趟,匆匆看了玉兰一眼,说盐井还有急事马上又走了。林母干脆让玉兰和自己同住一室,这让翠娥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天,正当翠娥在关好门的厨房里为林母炒“雀舌尖”时,房门忽然被大厨一脚踹开了。林母满脸怒气地进来,看见灶台上有很多藤藤菜,顿时大骂起来。翠娥说的“雀舌尖”,其实是用每根藤藤菜上最嫩的那片小叶炒出来的。厨子发现这个秘密后,不忍心林母继续被蒙骗,这才带她来厨房。
  林母以不孝为由,将翠娥撵出了家门。翠娥满腹委屈,到盐井找到林大福说:“那厨子不地道,每天做出的菜都是想毒害我们的。”哪知林大福根本不信翠娥的说辞,不肯为她主持公道。
  翠娥愤然不已,走到林家对门的聚八仙酒楼,就以这道拿手的美味“雀舌尖”,当上了一名女厨。此后,这道昂贵的“雀舌尖”就名声大振,每天到聚八仙来点这道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说,这道菜虽然是素菜,配料也是很简单,但是翠娥做出来的味道与众不同。吃到嘴里的感觉,很是耐人寻味。
  腊月的一天晚上,翠娥正要关大门,就见林家母子在寒风中蜷缩着身子,面露愧色地来找她。
  林母哽咽着对翠娥说:“翠娥啊,我对不住你!那厨子和玉兰是一对夫妻,当初就是来骗人的!”翠娥这才知道,玉兰跟了林大福一年也没有怀孕,索性偷走了大把银票,和大厨远走高飞了。林大福悔恨不已,大骂自己愚蠢。林家母子把翠娥接回家后,翠娥这才说出知道厨子圖谋不轨的原因。
  翠娥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教她哪些食物是相生相克的。翠娥发现厨子每天做出的菜都是相克的,经常吃慢慢就会中毒,所以婆婆才会越来越虚弱。但她没有办法赶走大厨,只有想方设法为婆婆去毒。她知道藤藤菜最嫩的小叶有解毒奇效,便煞费心思地摘下那点小叶子为婆婆炒菜。因担心被婆婆嫌弃,不敢说是廉价的藤藤菜,于是编了个“雀舌尖”的菜名。婆婆吃了这道菜,体内的毒果然排出了一些,身体也感觉很舒服。她知道婆婆吃惯了她炒的“雀舌尖”,所以就到林家对门的聚八仙当了女厨。这样,也方便婆婆差人来点菜。
  当晚,林大福对翠娥歉疚地说:“那时你舍得卖掉你母亲留下的金钗,而我却对不起你!”翠娥嗔怪道:“你真是赚钱赚傻了,只要你对我真心,有没有这些首饰又算什么呢?”林大福拥她入怀,说翠娥就像那“雀舌尖”一样,虽然原料朴实,但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林母在门外听到他们夫妇和好如初,这才放心回房去了。
  一年后,翠娥终于有了孩子,而这,也少不了“雀舌尖”的功劳。其时,鸦片在自贡开始肆意横行,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经过深思熟虑,翠娥打算对外公开“雀舌尖”的做法。这天,在林家大院里,翠娥就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解说制作“雀舌尖”的每一个步骤。那些前来看热闹的人一听,唏嘘不已。原来这道神秘的“雀舌尖”,配料就有十几道,光是所费的各种油,也有五六种之多。
  当美味清香的“雀舌尖”出锅后,翠娥请大家品尝。就在他们啧啧称赞的时候,翠娥感叹道:“这道菜其实是一味救人的药,这么铺张浪费不是我的本意。从今天起,有需要解毒的人,可以到我家来吃。”接着,她又担忧地说:“鸦片战争很快就要开始了,我们林家也捐出了大部分家产去支援战事。可咱们国人如果不自强,就算打赢了仗,始终还是‘病夫’!”短短几句话铿锵有力,大家这才明白翠娥的良苦用心。
  此后,果真有不少瘾君子借这“雀舌尖”戒掉了鸦片,翠娥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很多受过她恩惠的人还集资为她修建了一座“娘娘庙”。其中领头的,就是以前偷走林家银票后染上毒瘾、险些丧命的大厨夫妇。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其他文献
满洲旗人有个规矩,每六年举行一次考试,考上“生员”或“武举”者,就可以在本旗当差或去京城做官了。可是后来,考试的名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随意,今年考“赛马”,明年考“玩鹰”,后年又考“笔帖”,完全随本旗老爷的高兴来裁夺。  乾隆十九年,正黄旗“旗试”居然是考“放风筝”,因为这年春天,宛平县闹蝗虫,没法治。不知是谁糊了个纸鹞把蝗虫治了,传说非常神效。后来,蝗虫朝京城转移了,旗兵老爷命家家户户糊风筝驱虫
期刊
民国时期,庸城就甚是热闹。各种手艺匠样样精通,各种小吃都称一绝。今天要说的是钱三扣的担子面。担子面也算得上是庸城的一个绝活儿,更是一个纯手工活儿。人坐到很粗的竹杠子上使劲儿压,那叫真功夫,压出来的面精丝好,口感截然不同,十分好吃。  钱三扣家住沿河街,精瘦矮小,挑起面摊担活像个武大郎。每天有很多老人拿着碗沿街等候他。可为什么叫钱三扣?因为他姓钱,有时扣面扣哨子,数量不多,但确实太好吃,哪怕再三扣,
期刊
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光绪末年,甲午海战失败,失地赔款,国日弱,官益腐,处处可见亡国之败象。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斩首在菜市口。那时候,寇连材已是不大不小的“红太监”了,担任梳头房太监、奏事处太监、会计房太监,因其心灵手巧,聪明机敏,仪表不俗,谈吐得当,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每年竟有二三千金的收入。慈禧为二十四小时监督光绪,就派寇连材去做光绪身边的太监,这也使寇连材有更多机会了解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吏的无
期刊
那是寻常的一个夜晚,大唐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正发生着再寻常不过的罪恶。  这种罪恶伴随着女子的哭喊、男子的怒骂,还有永远停歇不了的拳脚和无处求援的困局。  打骂妻子很久之后,丈夫终于停下来,他喘着粗气还踹了妻子一脚,说滚起来,把衣服洗了。  妻子动也不动。  丈夫怒说,还没被打够是吧?  妻子还是动也不动。  这位丈夫是大唐的秀才,见识好歹也算不凡,这会儿终于发现事情不对。  他的妻子被他活活打死了。
期刊
某年,香港谭姓收藏家举办个人藏品展览,展厅中央的位置挂着一幅名为《马》的国画,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林霄凌的作品。林霄凌多画山水花鸟,60岁时画了这幅《马》赠与友人之后,就宣布不再作画。这幅画既是林老一生为数不多的画马作品,又是他的封笔之作,其价值可见一斑。如今首次对外展出,自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书画界、收藏界的人士齐聚香港,就是要一睹其天颜。  此事见报数天后,河北一位名叫李太平的老人对外声称,那位
期刊
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役,粤系的十九路军和中央系的第五路军,在上海与日军苦苦“胶着”33天后,忽然在一夜之间,匆匆退出淞沪,撤至第二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官方对此的解释是:“日寇以数师之众,自浏河方面登陆,我无兵增援,侧面后方,均受危险,不得已于三月一日夜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从事抵御。”(见十九路军1932年3月2日电)  然而民间却流传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认为:因为在南市一带负责指
期刊
朋友们叫她宝妈。宝妈姓包,早些年大家称她包总。  宝妈有个性,35岁之际,才和心上人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令包总一干闺蜜意外的是,她把经营了很多年的公司交给了男人打理,做起全职太太。她的心够大,对老公不留丝毫后手。  家人、朋友不解。她笑笑,不作任何解释。  怀孕后不久,她就做起了各种准备,比如唐诗宋词、钢琴、小提琴协奏曲,还有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等等高雅书本、唱片,一一请进了家。8个月后,她开始
期刊
尚方宝剑最出风头的时刻是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明朝的尚方宝剑不能砍总兵,东北战场的督师袁崇焕不管这个,就在这一天,他用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把自己的同事、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给砍了。  搞笑的是,毛文龙也有一把尚方宝劍,资格比袁崇焕的还老,是天启三年(1623年)明熹宗朱由校给的,算大哥剑。  袁崇焕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是为数不多的尚方宝剑杀人事例。其后,袁崇焕因滥用尚方宝剑,被崇祯杀了。 
期刊
彩凤小区。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脑残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行,还要收集别家的,连一壶醋钱也不够,更不够我刷流量的呢,你要收破烂呀!”  亮亮嘻嘻笑了,“我这是节约再生资源。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收破烂了!有破烂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的,这有几个纸箱子要
期刊
清朝重臣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曾经很赏识一个姓吴的部下,这人是世家子弟,非常有才华。一次,左宗棠打算将一件重要的差事交给吴某完成,却有好几个人表示反对,因为他们都发现吴某有一个怪毛病,那就是他在饮食方面非常挑剔,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对饭菜味道的要求都很苛刻,自称美食家的他,甚至对吃饭使用的餐具也十分讲究,一旦有什么地方不合心意,就会对下属大发雷霆,弄得人心惶惶,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委以重任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