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节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立春了,但今年的春节似乎长的没有尽头。往年春节总盼望着和家人外出旅游,而说到去家乡,永远都是说学业繁忙,找尽借口不想去。但这次春节不一样了。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在这种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哪也去不了。也是出于迫不得已每天就在家乡山村里呆着,但这段时间让我对农村的一些看法改变了,让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
  呆在家乡这么多天,发现家乡原来是这么的美好。每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也是放松与舒坦;绿叶、红花、牛羊都以一种新的、活力的姿态展现在眼前。一切是那样安逸、舒适。平日的意面牛排、山珍海味在我看来就是美味佳肴,而在家乡,饭菜都是天然与绿色的融合。烤红薯、老面包子、蒸年糕、竹桶饭都是原汁原味。这便是家乡的味道,环保、实在、健康。有一种情怀来得真切、热情、淳朴,这便是家乡的人文情怀。在这里自然也要体会这种乡村生活。上山捡柴、骑三轮摩托、学做包子……体会着农民的艰辛、收获后的快乐。这种情怀不带有浮躁与不安,朴实、自然。家鄉的美景、美食、也让我更加的亲近、喜爱这里,改变了我对家乡之前的看法。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本是其乐融融、欢快不已的。而此刻,我却笑不出来。疫情爆发的确诊人数逐日上升,从几十几百再到几千几万,人数与时间的增长之快触动人心。但更感触的是那一些些在这次疫情中无数感人的事迹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心。
  当我看到:95后年轻女护士为抗战一线一缕缕青丝被剪下剃成光头,手持自己的照片笑着说“头发没了还可以再长出来,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武汉;当我看到大过年,老大爷冒着疫情出街卖糖葫芦,便宜到一元一个,可惜街上没有人。当我看到两个农民自掏腰包,买了10吨白菜,无偿自驾13小时,送到湖北,一路吃的泡面喝的白开水;当我看到武汉市民说把自己关起来都可以,不知道还能去哪里的张先生因自己发烧不敢回家,怕感染老人和孩子,站在街头,无处可去;当我看到无数抗战疫情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救国救民牺牲的医护人员们;看到无数默默无闻捐献物资、无偿做志愿的爱心人士们时,感动到流泪。疫情阴影下,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有家不敢回的“张先生”。95后的年轻女护士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当然心痛,她一样也是爱美的女孩,只是在国家面临灾难的危机时刻,责任和她的使命大于一切。那些卖不出鸡鸭、水果、糖葫芦的人;那些一个月不开店就交不起租金的人;那些看不上病,没有床位的人……小时候听长辈说,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现在才知道,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那些无数无偿献爱心的人们对他们来说为国家、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就是最美最骄傲的事。这场灾难无人幸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想办法“幸存”。这场肺炎笼罩之下,每个人都很难,但也都很坚强。
  我与这些文字对视,陷入沉思。灾难面前,最容易看清人性,也最容易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光芒。哪些骨头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哪些天使逆行走向了最前线?哪些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哪些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望?比起时间这种永远流淌着的东西,人,才是生活背后的操作者。是病房里忙碌的医生,工地开着机器的师傅,生产线上站着的工人,不远千里送菜送米的农民......灾难来临,他们迸发着赤忱的光与热,在战场为我们默默守护。这些无畏无惧,这些不屈不挠,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支撑着这个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依然屹立不倒的那根脊梁;看到了一个个微小背影身后,一个民族伟岸的灵魂。我们避免不了灾难,但是我们却能够做好自己,我们预知不了未来,但是我们却清晰的知道未来在我们手里,未来在孩子们手里。而自己却很安全的在家乡,在疫情期间和家人们在一起、吃着出炉的包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内心知足又感激。
  经过在家乡呆的这些天,经过这次疫情,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家乡的温暖,明白最幸福的便是和家人们团聚。但是,在国家遇难的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但笑不出来,甚至眼里常含泪水。家乡的情固然暖、家乡的景也很美。可再美也美不过在一线抗战的医护人员,美不过无数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国人士。比家乡还要美的是国人万众一心、团结友爱的“国人心”。家乡在未来必会打造的越来越好,但更加充满希望与光芒的是我们的国家。今天的这些数字,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精神,这些教训与反思,不能只出现在多年以后的课本里,成为僵硬的答题要点。这些真实的一切,让我知道,一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一个宁静祥和的家乡难得可贵。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罗曼.罗兰也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我想一个内心真正充满爱的人,她不仅是一位爱家乡她更是一位爱人、爱国的人。这是个不一样的春节,没有烟花爆竹、没有各地旅游,但感悟很多。国家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但也更激励学习紧迫中的我,让我明白,我要努力学习在青春这个关键时刻奋力一搏,成为一个为国家做贡献一个有用的人。珍惜才会拥有更多、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家乡的土地、但我更爱的,是祖国这方沃土。
  作者简介
  张晓蕾(1999—),女,汉,湖南岳阳,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参与到了基层文化舞蹈活动中,促进了我国基层文化舞蹈事业的大幅度提升。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基层文化舞蹈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就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意义和辅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做出了分析,进而对辅导方法如何变革创新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舞蹈的意义;辅导方法变革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素质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的关注度,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推进了教改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就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很多教师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成绩,所以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灌输教学方面,导致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逐渐降低,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它看似“无为”却“有为”,是教师不着痕迹的点拨和深层的引导与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结束后,教师随机应变的询问,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使其思维得以拓展。没有深层对话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课堂。  成功的提问首先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其次重在讲究教学契机的掌控和问题的艺术设计。  一
语文语文,以文为本,这是比较落后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时至今日,倡导归倡导,操作归操作,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教着“以文为本”的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达之后,有很多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它和现行教学大纲的不同,不过在作比较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学生、教师的教学难点。初中作文教学,因为介于小学作文和高中作文之间,正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应该如何在小学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基,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而事实上,尽管历来学界就作文教学众说纷纭、探索不懈,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作文教学还是日渐陷入一种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模糊不清的困境之中。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笔者已教过两轮了。我们注意到教材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题注说“节选自《鲁迅手稿管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有误。该书没有1987年版,只有1981年版。当时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微瑕”,以为是印刷错误,也就没有理会。现在教第三轮了,题注仍然写的是“1987年版”。翻看手头教材版权页赫然印有
[摘 要: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往往能绽放出带着浓厚历史色彩的文化产物,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唐代,古诗已经登峰造极;到宋朝,宋人小品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元朝时,一曲《西厢记》至今传唱……那么当今社会的大势之下,我们的青少年也在自己的舞台上推出了新的艺术类型——桌面涂鸦。桌面涂鸦在青少年绘画心理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依靠直觉和自我情绪将自己最初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我认为,在我们的美术教学
[摘 要:在现在的高中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当前社会的形式,生涯规划课程走入了高中课堂。这就意味着,高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做好未来的规划。可是,生涯规划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展开生涯规划。本文就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展开,探索兴趣导向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兴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两个90%”的课堂教学目标。即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课堂知识。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翻开字典,上面有对它最明确、最完整的界定。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要引导学生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的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他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屡遭新党打击。他最后被贬到偏远的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在诗歌创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