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215076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浅支与第四腰动脉前支皮穿支或与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联体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前臂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4月至2015年8月,对6例上肢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采用旋髂浅动脉浅支与第四腰动脉前支皮穿支或与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联体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进行修复,皮瓣近端以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血供,远端以第四腰动脉前支皮穿支或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为血供,皮瓣最大为35.0 cm×15.0 cm,最小为25.0 cm×9.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6例进行回院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厚薄适中,外形良好,质地柔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 

结论

游离旋髂浅动脉浅支与第四腰动脉前支或与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联体的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可以扩大皮瓣的切取范围,为皮瓣提供良好血供,皮瓣具质地较簿、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取长屈肌腱(FHLT)转移修复慢性跟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64侧足标本,观测Henry结节处FHLT和趾长屈肌腱(FDLT)之间腱束联合并进行分型。测量单切口、双切口和小切口技术切取FHLT的长度。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上应用双切口技术切取FHLT转移修复慢性跟腱病10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63.04 ±7.75)分。临床
目的从临床角度认识高位皮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关系及股前外侧皮瓣的血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6年12月152例股前外侧穿支(肌)皮瓣,其中切取降支皮瓣99例,切取外侧支皮瓣43例,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外侧支联合分叶(肌)皮瓣8例,切取高位直接皮支皮瓣2例,用于修复肢体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47例,坏死3例,部分坏死2例。外侧支出现率为33.5%。降支和外侧支均为血管神经束支
期刊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外鼻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月,对外鼻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采用面动脉穿支蒂的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43~80岁,平均62.3岁,均为外鼻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16例面动脉穿支蒂的螺旋桨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及供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其中1例(皮瓣大小为7.5 cm×2.5 cm)术中发现皮瓣轻度淤血,术后出
目的通过对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初步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例行面神经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术后每3个月复查,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个月。有效5例,
目的探讨超薄皮瓣技术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0例,采取在浅筋膜层切取皮瓣并在显微镜下修薄皮瓣的方法获取胸背动脉超薄穿支皮瓣,行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术中采用Kimura分型法对穿支血管进行分型。术后常规观察皮瓣血运变化,随访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结果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III型)出现皮
目的总结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缺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拇指缺损共10例,采用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后随访观察拇指成活率、功能评定、外观满意度、指骨愈合时间及供区并发症。结果术后10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外观满意度(94.40±3.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皮瓣切取面积8.0 cm×4.0 cm~24.0 cm×9.0 cm,其中5例携带筋膜瓣填塞腔隙,8例携带小腿深筋膜,6例携带大隐静脉与隐神经,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27例,植皮1例,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