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沉浮:吴炳新的思想密码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读了四年小学的人却写出了几百万字的理论巨著,三株药业集团董事长吴炳新是如何做到的?
  提起吴炳新,人们必然想起他曾经一手缔造出的“三株奇迹”。上世纪90年代,以30万元起家的三株,仅仅用4年时间,就建立起了庞大的营销帝国,固定资产达48亿元,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当今天的人们想起三株的时候,仍会感叹于它的不可思议。三株曾经缔造的营销神话则成为营销学中的经典案例。
  在当前企业家出书热中,自我炒作者有之,枪手代劳者有之。吴炳新的新著《消费通论》却是货真价实的原创作品,其中揭示了“三株奇迹”的根源,展示了不一样的创业思想。
  
  写一本《消费论》,为自己庆贺70大寿
  
  这位1938年出生的山东人,小时候的生活只有一个字:苦。虽然这个字后来为他孕育出很多优秀品质,但他绝对不愿重复那段岁月。
  吴炳新人生的第一次转机出现在1954年,当时全国普遍成立初级社,16岁的吴炳新自告奋勇,当上村初级社会计。凭借聪明和勤奋,吴炳新后来成为11个高级社的总会计。1958年,为支援包钢建设,吴炳新前往包头矿务局,成为正式职工,不久出任主管会计,后提升为销售科长。虽然吴炳新不断研究哲学,尤其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但始终未能遇到大展拳脚的机会,直到20年以后。
  1978年,博闻好学的吴炳新第一时间就读准了改革开放的信号,自觉满腹经纶的他决定投入到经济改革大潮中去,换一种活法儿。但率先迎接他的是死神,他的肝出了严重问题,一度有生命危险。 吴炳新是个不认命的人,他1986年干脆离职,一边治疗,一边下海创业。
  吴炳新四处寻找能上手的生意,第一个找到的是卖豆芽,这一年,吴炳新48岁。之后,他还承包过一家小糕点厂和两家商场。生意做得不错,但并未表现出特殊的商业才华,直到他遇上保健品。
  56岁,吴炳新组建“三株”,一个保健品帝国开始萌芽。63岁,吴炳新说,我要干到70岁。彼时,“三株帝国”已经崩塌。复兴三株的梦想在吴炳新心中燃烧。
  2008年,吴炳新70岁大寿。这位老人献给自己的礼物是一本名为《消费论》的巨著。150万字,写了30年。
  “总结我这70年的人生历程,我觉得我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件是创造了‘三株奇迹’,另一件就是写成了这本书。”吴炳新当时说,“《消费论》是我献给改革开放30年的一份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对自己70岁生日的自勉。”
  
  虽然只上了四年学,但读书、写书却是一辈子的事
  
  吴炳新给公众的印象,始终是个征战营销沙场的战将,利剑指处,所向披靡。酷爱读书和思考却是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他的办公室里,成排的书架是一道景观。与很多附庸风雅的企业家不同,书架上成套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的世界名著对吴炳新而言不是摆设,而是真正的“粮食”。
  吴炳新5岁丧父,6岁失母。兄妹8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大哥和最小的他。11岁才读上小学,仅用4年就完成了6年的课程。小学毕业,他因经济拮据而退学。
  虽然只在学校里待了短暫的四年,但是读书和思考对于吴炳新来说,早已成习惯,从未间断过。在读书中,他对中国的孔子、老子、管子中的消费思想和西方的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借鉴性的吸收。1979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研究消费理论的文章。
  1982年,吴炳新的又一篇文章《消费与经济规律》完成。在这篇文章里,他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消费、生产消费和社会消费是牵动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的理论;1984年,吴炳新又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消费是生产竞争的牵动力”的论断;同年,在《消费与剩余价值》中论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没有剩余价值,社会的一切都会停止前进;1992年,对比前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吴炳新提出,得益于消费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注定会成为人类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面大旗。
  1996年,吴炳新完成了“消费论”总体框架的构思,并在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大世界》杂志发表。但就在这一年,三株从如日中天走向崩塌,吴炳新停笔十年。
  2006年,吴炳新搬出旧书稿,一边续写,一边整理、修改和校对。终于,在自己70岁生日之际,《消费论》出版。
  吴炳新说,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东西方经济理论的兴趣,是我近几十年来读书思考学习实践的习惯,是对我近30年来思考研究的一个总结。我是以消费理论指导三株的实践。三株的成功是理论指导下的成功,也证实了消费理论的正确性。
  
  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转化为商战思想
  
  后来有人总结,三株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吴炳新深得毛泽东军事理论思想的精髓。吴炳新也承认:我的商战思想来自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但是经过了转化。
  吴炳新的选择反映着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在包头工作期间,他阅读大量中外文史作品,潜心研究古典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思考研读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书。从那个时候开始,吴炳新的世界观和思维定势逐步形成,他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作为总裁的吴炳新津津乐道于毛泽东思想,从哲学理论到战略战术,无不推崇备至。
  吴炳新的“农村包围城市”、人海战术以及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四大“战区”,四区设“战区经理”,由总部协调指挥,采用军事上的垂直领导的四级营销体系等,都可以看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子。三株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在中国企业中即使不是首创,也是最为成功、最为理性化的尝试。
  
  另眼看消费,用《消费通论》再攀高峰
  
  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吴炳新作了深入思考,他认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消费、社会消费、科研生产消费三大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只有把消费放在第一位,把消费拉动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经济方式才能真正得到转变。社会投资、进出口贸易和生活消费“三驾马车”不是并列的,生活消费是“驾辕”的“马”,进出口贸易和社会投资是“拉套”的“马”。这其中,抓住了生活消费,就抓住了关键。
  这些深刻的思想都集结在《消费通论》这本书中。这位只有小学学历、在商海闯荡大半生、创造过营销神话、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奇才,用这本书再攀高峰,向世人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涵养和思辨功力。(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其他文献
这里的“方”,指的是“政治纪律”  习近平同志的“踱方步”,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新演绎、新发展,既具有理论上的严谨性,也具有实践上的现实指导性,观点新颖,切中时弊。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方”,指的是“规矩”,或者说是“政治纪律”。(网友:两江居士)  “踱方步”,还需要群策群力  “踱方步”并非要求我们关起门来“冥思苦想”,更不是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既需要领导班子集体去酝酿,又需要请专家出
期刊
《最草根生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5日  内容简介:作者历经10年时间的深入采访,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上百位不同身份的中国平民的原生态生存故事。本书选取的32个故事不仅使我们对中国平民的生活有了直观、真切而又鲜活的了解,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回味的世相百态。    去年九月,杭州满觉陇早桂初绽,秋意渐起。由于一次会议,我偶然读到了一部名为《最草根生活——一位基层
期刊
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帮扶救助孤儿,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河南省荥阳市在关心广大少年儿童群体的同时,把孤儿当做社会弱势群体最困难的弱势者,对少年孤儿的健康和成长倾注了更多精力,把孤儿帮扶救助纳入创建“全民慈善城市”重要内容之一。  荥阳市现有未成年孤儿212名,其中父母双亡孤儿59人
期刊
张建中先生的中国画都是大手笔、大气象的作品。只要看到他作品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他的山水画,尚实高古,以学养为基底,又不失其正,通篇有着一股非凡的“气象”,而且是震动心灵的那种气象。这种“气象”,既是他的风格,又是他的“心迹”,更是张氏作品的“画魂”。品评中国画,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的就是这种“气”和“象”。  我们知道,“气”,是中国美术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并常常游历于艺术家及作品及其“之
期刊
许全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地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老祖宗”,常说“老祖宗”不能丢。这当然正确,但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还有中国自己的“老祖宗”呢?我认为中国自己的“老祖宗”,那就是老子、孔子、孙子、荀子、张载、朱熹、王阳明、王夫之、孙中山等先哲。承认中国自己的“老祖宗”,并不排斥马克思是“老祖宗”,更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倘
期刊
30余年来,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利益格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深刻变动,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急剧分化。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新底层社会”呈现扩大化趋势。  与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公众相比,“新底层公众”群体构成更为复杂、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期望值高、利益诉求表达强烈,典型群体有农民工二代、大学生“蚁族”等。  “新底层公众”一无资本、二无权力、三无“关系”、四无声望,但大多怀
期刊
朱 力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石秀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人民论坛:当怀抱梦想的底层公众遇到流动的“天花板”的时候,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力:依笔者之见,底层社会群体在经济上是最贫困的人,在政治上是小人物,在社会上是无声望的人,在心理上是最自卑的人。他们是社会公正的阳光照射不到的群体。这一概念比我们现在用的弱势群体的概念更加宽泛。  我
期刊
阅读提示  当下中国,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甚至还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  底层社会是不是日趋固化?原因是什么?谁在沦落底层?社会流动上升的希望在哪?底层社会的舆情动向如何?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联合腾讯网、人民论坛网做了关于“谁在沦落底层”问卷调查,截止到2010年7月6日,共有12254人参与。此外,人民
期刊
科学发展,县为基础。而县域科学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关键在党的建设。在课题调研中,许多党建研究专家、县域实践工作者一致认为,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理应包括党的建设指标,党的建设指标是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县域科学发展,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与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同等重要。  但是,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选取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同样是件系统、复杂的工程,如何构建能夠被理论界、
期刊
我始终认为,读书、写书和出书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读书风气不盛,阅读率不高,责任不完全在读者。这既与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年轻读者阅读习惯数字化、多元化有关,也与图书精品力作较少有很大的关系    写好书、出好书,必须先读好书、做好人    “睁开眼睛读书、竖起脊梁立行”,这是我对今年北京百姓读书月活动的赠言,也是个人对读书、做人的感悟。  我国是文明古国,各种史籍书卷浩如烟海。书籍是知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