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下旬以来,帕米尔雪域高原天气渐渐转暖,泥石流、山洪频繁发生。
“当我们的生命与财产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受到严重威胁时,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奋不顾身援救我们……”6月27日凌晨1B寸,刚刚脱离险情的瑞士游客斯巴娜·罗伯斯激动地告诉笔者。
6月17日22时至18日凌晨4时,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在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奋战6个小时,眺进泥石流中,采取背护式方法,将45名外籍游客转移到安全路段……
6月23日,该站官兵借助机械设备,成功救助了31名被困泥石流中的外籍旅客……
6月24日、25日、26日深夜,该站官兵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连续奋战,营救外籍旅客57名……
连日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新疆边防总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官兵舍生忘死,连续在帕米尔雪域高原救援133名遭遇泥石流,被困“生命禁区”的外籍入境游客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外籍过境旅客。
惊心动魄大营救
6月17日下午,红其拉甫冰达坂雨加雪,气温骤降至零下5摄氏度左右。3辆从巴基斯坦入境的客车上,坐着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45名游客,他们在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前哨班办理完了入境初检手续后,行驶在中巴国际友谊公路上。途中,游客们兴高采烈地欣赏着中国帕米尔高原那独特、神秘的雪域美景。
17时30分,正当车辆行驶到距红其拉甫口岸40余公里路段处时,一股泥石流突然从路边的山上倾泻而下,溅起的灰尘如同地雷爆炸般四处弥漫,1米深的泥石流浩浩荡荡从前方的公路上汹涌而来。车上的游客顿时惊呆了。坐在第一辆客车上的游客开始焦急起来……
“司机停车,请大家不用慌……”随车监护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哨兵张菊田维持着车内秩序。车辆在距泥石流10米的地方嘎然停下。此时,只见宽约6米,高约 1米的泥石流挡住了去路。车外,不时传来泥沙夹杂着石头被冲走的声音。面对来势凶猛的泥石流和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寒冷环境,45名游客束手无策,惊惶失措。此时是在“生命禁区”,氧气稀薄,其中19名老人和小孩饥寒交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援救,他们就会有生命危险。随车监护的红其拉甫边检站哨兵高雷雷、张菊田一边在维持车内秩序,一边看对面有没有回塔什库尔干县的车辆,并想方设法与边检站机关取得联系,请求救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未见一辆回县城的车辆。再看一看眼前的泥石流,丝毫也没有减退。这时,乘坐在第一辆车最前排的四名小孩引起了他俩的注意,四个孩子中大的不到8岁,小的不满1岁。孩子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中国人。四名小孩冻得全身发抖,看到此景,高雷雷、张菊田不加思索地脱下自己的军装,给小孩们披上。顿时,车厢内骤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外籍游客都为中国边防警察的这一举动跷起了大拇指。
在这“生命禁区”的旷野地带,怎么才能与边检站机关取得联系。此时,高雷雷看见公路前方有施工队,他不畏危险,徒步趟过泥石流,向民工们求助。看到他焦急的样子,一个民工主动掏出自己的手机说,你爬到山顶上看一看有没有信号。看到游客们期盼的眼神,哪十白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高雷雷安排让另一名战友看护游客,自己开始向最近的山跑去。他不畏高寒缺氧,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爬上了山顶,手机有了信号。高雷雷立即向政委于月江汇报了险情。
“一定要维持好车内秩序,要保护好游客的安全,救援官兵马上就到!”政委于月江对高雷雷说。执勤业务一科科长丁贤良领受救援任务后,立即带领士官陈栋、景晨光等10名官兵风驰电掣般驱车前往事发路段救援。随后,副站长战新会带领官兵携带着4箱矿泉水、3箱面包、3箱油炸馍馍干等救援物品,心急如焚地开进险情路段。官兵们一到,不加思索地卷起裤腿,奋不顾身地跳进泥石流中,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此时,天气越来越冷,气温降至—20摄氏度左右。“救人要紧!”官兵们顾不了这些,背起老人和小孩,不畏60余厘米深的泥石流,艰难地挪步,六七米宽的泥石流往返要用20分钟。尤其是有的老人体态肥胖,体重达90多公斤,官兵们想尽了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费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对面的安全路段。
3个小时过去了,泥石流渐渐变小,官兵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拉起长绳,手挽着手,一次次地转移着年青游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这时,红其拉甫边检站联系的中国客车也赶到了,官兵们把老人和小孩转移到中国客车上。副站长战新会带领司务长史继国将矿泉水、食品亲自送到游客手中。游客们吃着官兵送来的食品,眼眶中满含着激动的泪水。掌声、致谢声不断在车厢里回响。此时,那对跨国夫妇一边给孩子们喂着食品,一边对官兵深表感谢。其中,妻子激动地对官兵说:“回到祖国,总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在你们的热心救助下,我们一家人脱离了危险,真心感谢你们……
就在这时,塔什库尔干县边防大队、武警县中队、边防十二团、县公安局组成的50余名党员突击队闻讯赶来救援。他们会同边检官兵一起,积极向遇险游客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紧急战斗,次日凌晨2时许,终于让45名遇险游客转危为安。
险情不断,31名外籍旅客高原遇险
“在最危急的时刻,是中国边防武装警察的紧急救援使我们得到了安全……”
“谢谢你们的热心救助……”
六月,帕米尔雪域高原夜晚万簌俱寂,寒风瑟瑟。然而,遭遇泥石流,被困“生命禁区”的31名外籍旅客被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官兵安全解救到红其拉甫口岸后,暖意在他们胸中时时涌动。6月23日深夜23时50时许,正当外籍旅客办理好人境手续即将离开红其拉甫口岸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跷起大拇指,噙着热泪,分别紧紧地握住红其拉甫边检站执勤官兵的双手,用自己的母语纷纷表达他们诚挚的谢意。
6月23日20时许,31名入境外籍旅客及17名前往 7号界碑观光的中国游客被来势凶猛的泥石流困在同一路段,红旗拉甫边检站在得到险情后,政委于月江带领 15名官兵迅速赶往险情路段。一看到边检官兵的身影,外籍旅客就不停地朝官兵打手势、请求救助。看着这宽达 10余米,深达1.5米多深,流速湍急的泥石流,官兵们开始犯愁了。看来采取以往背送救援旅客的方式恐怕行不通,政委于月江与科长吉宏亮根据险情变化,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其余官兵迅速将携带的救援食品、矿泉水抛掷到对面的旅客们手中。经过反复研究,政委于月江决定因地制宜,用铲车运送旅客。
随后,于政委火速驱车赶往3公里之外的工地上请求铲车支援。半个小时后,铲车到了,在官兵们的指挥下,迅速对险情地面进行了平整。而后将救援官兵运送到了对面。官兵们立即帮助旅客们先后把两辆巴基斯坦入境车上的行李物品卸下,放置在铲车车兜里,通过铲车将其运送到对面。之后,官兵们将老人和小孩抱到驾驶室,让年青旅客蹲在车兜内,通过铲车,一次次地护送旅客到达对面安全地段。经过1个半小时的援救,终于将31名入境外籍旅客及17名中国游客送运到安全地带。当他们坐上官兵联系来的中国轿车时,大部分旅客呜咽着,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截至深夜23时50分,31名旅客安全到达了红其拉甫口岸并顺利通关。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镜头,一桩桩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仅仅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传承文明、播撒国际友谊的一个缩影。
——红其拉甫口岸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帕米尔高原冰峰雪岭之中,是我国通往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我国通向中亚、欧洲及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国家的“桥头堡”,是全国海拔最高的陆路口岸。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边界线——中国7号界碑距红其拉甫口岸的孔道长达132公里,是我国孔道最长的陆路口岸。
由于帕米尔雪域高原气候恶劣多变,高寒缺氧、路途遥远崎岖,使314国道中巴国际友谊公路路段时常遭受暴风雪、山洪及泥石流的袭击,公路时不时被冲毁,出入红其拉甫口岸的中外籍客商经常被困,仅今年年初至今,边检站官兵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救援暴风雪被困车辆、路途抛锚车辆45余辆次,救助出入境中外籍司机(员工)60余人次,救援遇险中外籍旅客13起217人次,为出入境旅客、观光人员紧急提供氧气240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1人,无偿为高山反应的旅客提供开水、高原药品价值近3000元,无偿为抛锚车辆司机提供应急汽油6500余元。正如中外旅客所说:“红其拉甫边检站是国际友谊的纽带,感情的桥梁,帕米尔雪域高原的救命站!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就像矗立在海拔5100米中巴边境线上的中国7号界碑一样光彩夺目。”
“当我们的生命与财产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受到严重威胁时,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奋不顾身援救我们……”6月27日凌晨1B寸,刚刚脱离险情的瑞士游客斯巴娜·罗伯斯激动地告诉笔者。
6月17日22时至18日凌晨4时,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在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奋战6个小时,眺进泥石流中,采取背护式方法,将45名外籍游客转移到安全路段……
6月23日,该站官兵借助机械设备,成功救助了31名被困泥石流中的外籍旅客……
6月24日、25日、26日深夜,该站官兵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连续奋战,营救外籍旅客57名……
连日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新疆边防总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官兵舍生忘死,连续在帕米尔雪域高原救援133名遭遇泥石流,被困“生命禁区”的外籍入境游客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外籍过境旅客。
惊心动魄大营救
6月17日下午,红其拉甫冰达坂雨加雪,气温骤降至零下5摄氏度左右。3辆从巴基斯坦入境的客车上,坐着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45名游客,他们在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前哨班办理完了入境初检手续后,行驶在中巴国际友谊公路上。途中,游客们兴高采烈地欣赏着中国帕米尔高原那独特、神秘的雪域美景。
17时30分,正当车辆行驶到距红其拉甫口岸40余公里路段处时,一股泥石流突然从路边的山上倾泻而下,溅起的灰尘如同地雷爆炸般四处弥漫,1米深的泥石流浩浩荡荡从前方的公路上汹涌而来。车上的游客顿时惊呆了。坐在第一辆客车上的游客开始焦急起来……
“司机停车,请大家不用慌……”随车监护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哨兵张菊田维持着车内秩序。车辆在距泥石流10米的地方嘎然停下。此时,只见宽约6米,高约 1米的泥石流挡住了去路。车外,不时传来泥沙夹杂着石头被冲走的声音。面对来势凶猛的泥石流和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寒冷环境,45名游客束手无策,惊惶失措。此时是在“生命禁区”,氧气稀薄,其中19名老人和小孩饥寒交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援救,他们就会有生命危险。随车监护的红其拉甫边检站哨兵高雷雷、张菊田一边在维持车内秩序,一边看对面有没有回塔什库尔干县的车辆,并想方设法与边检站机关取得联系,请求救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未见一辆回县城的车辆。再看一看眼前的泥石流,丝毫也没有减退。这时,乘坐在第一辆车最前排的四名小孩引起了他俩的注意,四个孩子中大的不到8岁,小的不满1岁。孩子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中国人。四名小孩冻得全身发抖,看到此景,高雷雷、张菊田不加思索地脱下自己的军装,给小孩们披上。顿时,车厢内骤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外籍游客都为中国边防警察的这一举动跷起了大拇指。
在这“生命禁区”的旷野地带,怎么才能与边检站机关取得联系。此时,高雷雷看见公路前方有施工队,他不畏危险,徒步趟过泥石流,向民工们求助。看到他焦急的样子,一个民工主动掏出自己的手机说,你爬到山顶上看一看有没有信号。看到游客们期盼的眼神,哪十白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高雷雷安排让另一名战友看护游客,自己开始向最近的山跑去。他不畏高寒缺氧,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爬上了山顶,手机有了信号。高雷雷立即向政委于月江汇报了险情。
“一定要维持好车内秩序,要保护好游客的安全,救援官兵马上就到!”政委于月江对高雷雷说。执勤业务一科科长丁贤良领受救援任务后,立即带领士官陈栋、景晨光等10名官兵风驰电掣般驱车前往事发路段救援。随后,副站长战新会带领官兵携带着4箱矿泉水、3箱面包、3箱油炸馍馍干等救援物品,心急如焚地开进险情路段。官兵们一到,不加思索地卷起裤腿,奋不顾身地跳进泥石流中,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此时,天气越来越冷,气温降至—20摄氏度左右。“救人要紧!”官兵们顾不了这些,背起老人和小孩,不畏60余厘米深的泥石流,艰难地挪步,六七米宽的泥石流往返要用20分钟。尤其是有的老人体态肥胖,体重达90多公斤,官兵们想尽了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费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对面的安全路段。
3个小时过去了,泥石流渐渐变小,官兵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拉起长绳,手挽着手,一次次地转移着年青游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这时,红其拉甫边检站联系的中国客车也赶到了,官兵们把老人和小孩转移到中国客车上。副站长战新会带领司务长史继国将矿泉水、食品亲自送到游客手中。游客们吃着官兵送来的食品,眼眶中满含着激动的泪水。掌声、致谢声不断在车厢里回响。此时,那对跨国夫妇一边给孩子们喂着食品,一边对官兵深表感谢。其中,妻子激动地对官兵说:“回到祖国,总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在你们的热心救助下,我们一家人脱离了危险,真心感谢你们……
就在这时,塔什库尔干县边防大队、武警县中队、边防十二团、县公安局组成的50余名党员突击队闻讯赶来救援。他们会同边检官兵一起,积极向遇险游客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紧急战斗,次日凌晨2时许,终于让45名遇险游客转危为安。
险情不断,31名外籍旅客高原遇险
“在最危急的时刻,是中国边防武装警察的紧急救援使我们得到了安全……”
“谢谢你们的热心救助……”
六月,帕米尔雪域高原夜晚万簌俱寂,寒风瑟瑟。然而,遭遇泥石流,被困“生命禁区”的31名外籍旅客被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官兵安全解救到红其拉甫口岸后,暖意在他们胸中时时涌动。6月23日深夜23时50时许,正当外籍旅客办理好人境手续即将离开红其拉甫口岸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跷起大拇指,噙着热泪,分别紧紧地握住红其拉甫边检站执勤官兵的双手,用自己的母语纷纷表达他们诚挚的谢意。
6月23日20时许,31名入境外籍旅客及17名前往 7号界碑观光的中国游客被来势凶猛的泥石流困在同一路段,红旗拉甫边检站在得到险情后,政委于月江带领 15名官兵迅速赶往险情路段。一看到边检官兵的身影,外籍旅客就不停地朝官兵打手势、请求救助。看着这宽达 10余米,深达1.5米多深,流速湍急的泥石流,官兵们开始犯愁了。看来采取以往背送救援旅客的方式恐怕行不通,政委于月江与科长吉宏亮根据险情变化,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其余官兵迅速将携带的救援食品、矿泉水抛掷到对面的旅客们手中。经过反复研究,政委于月江决定因地制宜,用铲车运送旅客。
随后,于政委火速驱车赶往3公里之外的工地上请求铲车支援。半个小时后,铲车到了,在官兵们的指挥下,迅速对险情地面进行了平整。而后将救援官兵运送到了对面。官兵们立即帮助旅客们先后把两辆巴基斯坦入境车上的行李物品卸下,放置在铲车车兜里,通过铲车将其运送到对面。之后,官兵们将老人和小孩抱到驾驶室,让年青旅客蹲在车兜内,通过铲车,一次次地护送旅客到达对面安全地段。经过1个半小时的援救,终于将31名入境外籍旅客及17名中国游客送运到安全地带。当他们坐上官兵联系来的中国轿车时,大部分旅客呜咽着,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截至深夜23时50分,31名旅客安全到达了红其拉甫口岸并顺利通关。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镜头,一桩桩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仅仅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传承文明、播撒国际友谊的一个缩影。
——红其拉甫口岸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帕米尔高原冰峰雪岭之中,是我国通往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我国通向中亚、欧洲及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国家的“桥头堡”,是全国海拔最高的陆路口岸。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边界线——中国7号界碑距红其拉甫口岸的孔道长达132公里,是我国孔道最长的陆路口岸。
由于帕米尔雪域高原气候恶劣多变,高寒缺氧、路途遥远崎岖,使314国道中巴国际友谊公路路段时常遭受暴风雪、山洪及泥石流的袭击,公路时不时被冲毁,出入红其拉甫口岸的中外籍客商经常被困,仅今年年初至今,边检站官兵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救援暴风雪被困车辆、路途抛锚车辆45余辆次,救助出入境中外籍司机(员工)60余人次,救援遇险中外籍旅客13起217人次,为出入境旅客、观光人员紧急提供氧气240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1人,无偿为高山反应的旅客提供开水、高原药品价值近3000元,无偿为抛锚车辆司机提供应急汽油6500余元。正如中外旅客所说:“红其拉甫边检站是国际友谊的纽带,感情的桥梁,帕米尔雪域高原的救命站!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就像矗立在海拔5100米中巴边境线上的中国7号界碑一样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