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于情 形之于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进入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界为顺应新闻改革要求,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增强新闻可视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电视新闻特写”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新闻采访活动中的生力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汶川地震救援、抗击非典、“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北京奥运盛会开幕、新春走基层、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报道或大型新闻策划采访活动中,电视新闻特写更是呈现出它极具感染力、冲击力的报道优势。新闻实践证明,电视新闻特写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中,收到了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播音员在日常的播音工作中,必须钻研电视新闻特写播音的特点和要求,与新闻稿件相得益彰,播出新闻特写特有的魅力。
  电视新闻特写的内涵及特征。电视新闻特写,作为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电视新闻稿多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是介于电视新闻消息和电视新闻专题之间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消息相比,电视新闻特写更生动、更鲜活、更具体、更有感染力;与新闻专题相比,新闻特写着重描绘新闻事实的横截面,更及时、更直观化。
  胡志峰在《内容为王》一书中阐述:“当前的电视内容生产必须进行诗意的提升,生产出更富美学意蕴的艺术产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可以说电视新闻特写便于观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经过和新闻人物的内心,使新闻报道更有人情味、更有冲击力。
  电视新闻播音的共性要求。电视新闻特写播音作为电视新闻播音的一种,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声音圆润,吐字清晰;基调准确,层次分明;叙事清楚,新鲜感强。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慢而不散、快而不乱,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它的语言要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流畅。但是,要把电视新闻特写播出它自身特有的魅力,仅仅准确、鲜明是远远不够的。
  电视新闻特写播音的个性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一般要求播音员表达时冷静客观、含蓄内敛、感而不入。但电视新闻特写因为自身的写作表达特点却要求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绘声绘色,言语有心;蕴情于声,声情并茂。也就是说,在准确、鲜明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感人。
  电视新闻特写一般短小精悍、篇幅时长在2分钟左右,但是截取的往往是新闻事件中最富有光彩、最具代表性或最有特点、最打动人心的一面,所以播音时对播音表达往往有更高的要求,语言配合画面要迅速吸引观众,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把观众带入新闻事件中,引起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广西卫视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一篇电视新闻特写《见证广西代表履职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做得就非常成功,篇幅时长1分57秒(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栏目2010年3月6日播出):
  (口播)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梁启波和他带来的一份关于“新农保”政策的建议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今天上午,中央电视台对梁启波等广西代表如何在两会上履职进行了现场直播。
  (配音)这是在两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的一个讨论场面,梁启波将自己在基层调研新农保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带到了审议会场,引起了许多代表关注并参与讨论。而在千里之外的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梁启波之前调研过的充口岺村,当地村民和农保干部也在电视机前观看他们曾经嘱托过的人大代表是怎样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并参与发表意见。直播过程中,梁启波与村民们不断进行讨论争辩,表明各方观点和要求,气氛十分热烈。
  去年两会上,梁启波代表提了一份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的建议,和国家的民生思路不谋而合,当年9月份,国家开始在10%的县区展开新农保试点。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梁启波就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完善改进新农保政策的建议并带到大会上。
  今天的直播也是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见证履职》第一场异地连线的现场直播。
  新闻记者将镜头和笔触敏锐地对准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的第一场异地连线的现场直播,新颖而生动地从代表提案讨论这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播音员的情绪饱满充沛、有意识加强重音处理,节奏起伏处理得当,将提案讨论会场与百姓收看形成对比并紧密贴合,一开口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电视新闻特写在语言表达上,大量运用描写式的语言,讲究修辞,注重文采,与电视新闻消息相比,更富有文学性。可以说电视新闻特写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涵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新闻特写强烈的现场感要求播音必须刻画到位,绘声绘色,言之有物,言语有心,引发观众的共鸣。
  比如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军事报道》节目中播发的海军某部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官兵生活的新闻特写《百连特色文化扮靓军营》(2011年12月11日播出),大量细节的描写、刻画和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栏目中的新闻特写《特色拉拉队 抢眼全运会》(2011年10月26日)则是把镜头对准三支富有特色的拉拉队在全运会赛场的表现,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的修辞,体现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协作的精神风貌,使报道富有较强的趣味性。播音时一定要深刻理解稿件,有意识地突出、强调这些细节,重点地刻画,做到绘声绘色、言之有物、言语有心,尽力传达出新闻特写描绘的现场感,进而才能表达出新闻本身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电视新闻特写,往往通过记者的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再现新闻场景,使观众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播出创作电视新闻特写稿件时,播音员要感情充沛,蕴情于声,声情并茂。反之,则很容易流于平淡。
  比如2009年国庆60周年期间中央电视台采制的新闻特写《我爱你中国》(2009年10月3日《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外国记者眼中的新中国60周年庆典》(2009年9月29日《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通过巧妙的构思与角度,表现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播音时要感情真挚、饱满,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汶川地震救援中涌现出了大量如《女警蒋敏》、《小英雄宁浩》、《母爱》、《绿色生命线》等优秀的电视新闻特写。这些作品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悲而不伤,播音中播音员更要感情深沉,隽永深长。
  电视新闻特写播音张弛有度、传达真情。“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电视新闻特写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准确与否,是电视新闻特写播音成败的根本。因此,播音员应恰当地控制情感流露,有分寸地把握有声语言,既要避免“欠”,更要避免“过”。播音员在播音时要有真情、有激情,但在播音时不能故作深情,更不能用一种刻意修饰的语调、声音去面对观众,而是要用自然、热诚的态度,使自己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并与新闻特写事实融为一体,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做到入而不陷、淡而不离。我们强调电视新闻特写播音时要有真情实感,但不是纯粹的感情宣泄。感情的流露要有内心依据,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在播音时,要正确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要从新闻传播的特定要求、人类情感流露自然的体现方式,做到入情入理、适度得体。
  总之,电视新闻特写播音,要加强对稿件的认知、理解,细细揣摩新闻稿件内涵,感情真挚、热烈、饱满,动之于情,形之于声,力求播出电视新闻特写特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商丘广播电视台)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最近看了于为民同志写的《范长江与河南》一文(载本刊2011年11期(上半月))及王天定同志在我父亲去世前所在地拍摄的珍贵照片和报道,也听说了当地领导同志和老乡对我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受感动。这些天追思往事,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专写此文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悼念之情,以飨读者。  我父亲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内江,1970年10月23日去世于河南确山,去世时年仅61岁。他在新闻界工作时间最长,
期刊
【摘要】我国受众的对抗式解码现象一直处于隐蔽状态。跨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迅速普及,使得这种现象表现由背后走向公开。受众参与言论的门槛被降低,网络平台在提供充分话语权的同时,也成了网民发表批评性意见甚至发泄负面情绪的地方。笔者认为,网民的非理性“对抗”表现与当下媒体报道的引导、网民的草根心态等都有关系。只有科学引导舆论,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责任;草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社会地位的独特性,起用代言人可以帮助推动公益事业的传播,但运用真人代言有时会出现许多问题,而运用卡通形象代言则可从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规避。本文以由美国AC组织开展的两个公益运动(Financial Literacy and Energy Efficiency)传播中的两位“猪先生”的正反形
期刊
【摘要】以微博、BBS、QQ、博客等为主体构建的“民间舆论场”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遵化市职教中心欠薪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及政府应对行为的全过程为研究样本,从突发性群体事件舆情演变、政府部门应对原则及策略等方面,探析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和调控网络舆情,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参与主体的群
期刊
新闻标题制作得好,可以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答案可能会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应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有人认为应传神生动,有人认为应多做实题少用虚题,还有人认为做标题宁可“以偏概全”,也不要没有特色的面面俱到。  标题的主要功能有: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和美化报纸版面。[1]其实,标题最大的功能应是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能激发其阅读全文的兴趣。因此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面对公共意识空前提高的大众,新媒体为他们构建了一个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传播平台。但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情绪表达失控等问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经过理性沉淀,势必影响事实的真实与客观。本文重提“小悦悦事件”,从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和新闻传播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新闻传播行为的理性维度。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理性;“小悦悦
期刊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作品增辉添色。近几年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报纸受众不再像阅读专业书籍那样一一“研读”每一篇新闻内容,而是无意识地用眼睛“扫描”新闻的标题,以期能够快速获得“抓住”眼球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如何把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一见钟情”,是摆在广大办报同仁面前的现实问题。在长期的新闻业务学习和采编实践中,笔者认为,巧妙使用古典诗词制作标题,
期刊
【摘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正确的舆论影响人,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明确方针。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以正面宣传为主的主题报道和典型报道,常常因为缺乏影响力而难以让人入脑入心。尽管在报道方式方法上有诸多探索和改进,但是大多数报道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提升新闻作品影响力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影响力;高度;深度;贴近性;人文情怀  新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上人人都有话
期刊
【摘要】新闻话语并非无章可循,尤其是具体到语用实际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与规范。某些传媒关于著名歌唱家“李××”之子涉嫌强奸犯罪的报道却存有一定的偏颇,有损于客观、真实、公平与公正。本文仅就相关新闻语用的把握问题展开一定的分析探讨,进而强调传媒及新闻人法治理念的完善。  【关键词】新闻语用;专业;完善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也是强化法治社会建设阶段。中国传媒及新闻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期刊
【摘要】本文以“武汉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舆情传播路径的角度,发现网络舆论生成中的几个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新闻报道、网民讨论(包含意见领袖推动)、政府回应等,并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微博;网络舆论;舆情生成机制  引 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交互式的传播模式为公众所青睐。在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