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新疆各族青年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以第十三届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为首的各界优秀青年代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发了他们的心声。
陈林:
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掌握科技致富手段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膜下滴灌水稻课题组组长陈林带领的团队通过八年的攻坚克难,探索出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膜下滴灌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2009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观考察该技术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袁隆平提供的是品种,你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方法”。他认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非常及时。
陈林认为新疆的贫困人口、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主要来自农民。他希望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受益于农民,特别是现在南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让这些贫困农民尽快掌握科技知识,发家致富。陈林现在正在参加自治区节水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他们已经做了29项地方标准,他说:“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推广,让各地方不同水平的农民都能达到相同使用的效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现在在全疆推广标准化已经达上百万亩地。”
陈林说,膜下滴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高效技术。膜下滴灌对于现代农业来说是平台性和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新疆这种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能大大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收益。由于粮食作物产值低,所以百姓搞滴灌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大幅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目前,要进一步搞好滴灌技术研发和作物栽培技术配套工作,拿小麦来说,以前人们认为小麦搞滴灌不可行,现在在北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这项技术也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了。这项技术的推广也让更多的人员安心回乡务农。以兵团来说,上世纪90年代棉花栽培种植都达到瓶颈,效益不高,一些职工都不愿种地走了,自从这项技术推广后,现在一些职工又回来继续种地,因为种地有了收益。这是对长期建疆的最好回应。
唐兴彦:
抓住机遇建设新疆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天山宏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兴彦从打工者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从高考落榜到攻读硕士,他努力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就是再困难他也要参加,通过自身十几年的不懈奋斗,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青春梦,成为了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成为了打工者成功的代表,他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近年来,唐兴彦帮助很多农民工就业。每年都有500多名农民工,从四川、甘肃等地慕名到奇台县唐兴彦的建筑队打工,每年他的工程队都会培养出几十名维、哈、回等各民族的技术工人。
5月28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唐兴彦说,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这让他振奋不已。这次会议对我及我们年轻人既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这次会议对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次极大的支持,在大好形势下,我们有幸成为城市建设者,一步步见证新疆的发展,广大青年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机遇;挑战方面,对我、我们企业领导、员工来说,这是挑战。我们是一家中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在技术和综合能力方面,我们有待提高,否则在大环境下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也更谈不上建设好新疆。所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年轻人落实好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最好行动。
艾比布勒·赛塔尔:
为贫困地区奉献力量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检修室技术主管艾比布勒·赛塔尔是一个立足本职岗位,勤奋进取、善于创新的维吾尔族小伙儿。2006年夏天,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艾比布勒来到了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艾比布勒在检修一班工作不怕苦,肯钻研,技术提高很快。他主笔编写了检修一班当年的QC活动成果报告,获得了电业局QC成果三等奖。他还撰写了题为《降低GW4型隔离开关发热率》论文,获得了新疆电机工程协会论文评选二等奖。他和同事们又陆续研发的多个装置均已获得国家专利, 仅这些小发明,每年就为企业节约开支200余万元。
“勤学、好问、爱钻研。”随着对艾比布勒了解的加深,这已成为大家对他公认的评价。随后他又与同事们解决了多个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他参与的科技项目《基于广域网的变电站综合在线监测状态检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获得了新疆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他认为,为那些缺电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体现习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的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为此,他说:“要让老百姓享受光明下的团圆和温情,而我,享受的是奉献的快乐。”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根据上级的指示,他被派往喀什地区工作,现在已在喀什呆了两周。艾比布勒说:“这里的电网基础建设远远落后于北疆,很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设备也没有更新换代,因为缺少资金,只能拿有限的资金去解决一些老问题,没有更多的产出。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也艰苦得多。这里还存在无电区,很多农民用电紧张。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还普遍存在。我们既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还要搞技术创新,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去创新。现在我给这里艰苦地区电力系统的年轻人上课,希望用自己所学带出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创新。”
祖力亚提·司马义:
搞好民汉之间的双向交流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祖力亚提·司马义是国内首位维吾尔族社会学博士,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她跟随导师和相关学术团队到全国多个民族地区进行专题实地调查,使她思考和研究多民族地区民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更具有跨地区和宏观的视角。攻读博士期间,她独立翻译了马丁·麦格60万字的《族群社会学》,成为国内首部民族社会学经典译著。在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期间,她在注重学生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开展“民汉结对子”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2010年她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过开展研究生读书沙龙等方式,努力在民族社会学研究领域建立学术团队,为新疆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祖力亚提作为一名民族社会学者,秉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经常性赴全疆各地一线基层进行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在2011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推荐的全国35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名单中,她在文科组排名第一。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2013年“10.28”事件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在《新疆日报》要闻版发表了《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公民的共同责任》评论文章,以维吾尔族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对“三股势力”和暴恐事件进行强烈谴责,表达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发声亮剑的鲜明态度,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祖力亚提说,民族团结等方面离她的研究较近。她说:“在我们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研究。新疆大学在某些专业某些学院当中已经开始在实行民汉合班的教学模式,当然,汉语系的民族学生,在语言教学阶段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我们现在也在借用一些程式,一些公共课或者一些不是很大的培训课进行这方面的摸索。”她认为,增强民汉交流力度,才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了解。她十分赞同习总书记所提的“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她说,如果隔离了社会结构,那么,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就成了无根之水,对新疆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很有影响。
陈林:
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掌握科技致富手段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膜下滴灌水稻课题组组长陈林带领的团队通过八年的攻坚克难,探索出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膜下滴灌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2009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观考察该技术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袁隆平提供的是品种,你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方法”。他认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非常及时。
陈林认为新疆的贫困人口、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主要来自农民。他希望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受益于农民,特别是现在南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让这些贫困农民尽快掌握科技知识,发家致富。陈林现在正在参加自治区节水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他们已经做了29项地方标准,他说:“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推广,让各地方不同水平的农民都能达到相同使用的效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现在在全疆推广标准化已经达上百万亩地。”
陈林说,膜下滴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高效技术。膜下滴灌对于现代农业来说是平台性和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新疆这种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能大大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收益。由于粮食作物产值低,所以百姓搞滴灌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大幅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目前,要进一步搞好滴灌技术研发和作物栽培技术配套工作,拿小麦来说,以前人们认为小麦搞滴灌不可行,现在在北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这项技术也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了。这项技术的推广也让更多的人员安心回乡务农。以兵团来说,上世纪90年代棉花栽培种植都达到瓶颈,效益不高,一些职工都不愿种地走了,自从这项技术推广后,现在一些职工又回来继续种地,因为种地有了收益。这是对长期建疆的最好回应。
唐兴彦:
抓住机遇建设新疆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天山宏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兴彦从打工者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从高考落榜到攻读硕士,他努力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就是再困难他也要参加,通过自身十几年的不懈奋斗,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青春梦,成为了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成为了打工者成功的代表,他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近年来,唐兴彦帮助很多农民工就业。每年都有500多名农民工,从四川、甘肃等地慕名到奇台县唐兴彦的建筑队打工,每年他的工程队都会培养出几十名维、哈、回等各民族的技术工人。
5月28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唐兴彦说,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这让他振奋不已。这次会议对我及我们年轻人既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这次会议对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次极大的支持,在大好形势下,我们有幸成为城市建设者,一步步见证新疆的发展,广大青年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机遇;挑战方面,对我、我们企业领导、员工来说,这是挑战。我们是一家中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在技术和综合能力方面,我们有待提高,否则在大环境下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也更谈不上建设好新疆。所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年轻人落实好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最好行动。
艾比布勒·赛塔尔:
为贫困地区奉献力量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检修室技术主管艾比布勒·赛塔尔是一个立足本职岗位,勤奋进取、善于创新的维吾尔族小伙儿。2006年夏天,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艾比布勒来到了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艾比布勒在检修一班工作不怕苦,肯钻研,技术提高很快。他主笔编写了检修一班当年的QC活动成果报告,获得了电业局QC成果三等奖。他还撰写了题为《降低GW4型隔离开关发热率》论文,获得了新疆电机工程协会论文评选二等奖。他和同事们又陆续研发的多个装置均已获得国家专利, 仅这些小发明,每年就为企业节约开支200余万元。
“勤学、好问、爱钻研。”随着对艾比布勒了解的加深,这已成为大家对他公认的评价。随后他又与同事们解决了多个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他参与的科技项目《基于广域网的变电站综合在线监测状态检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获得了新疆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他认为,为那些缺电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体现习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的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为此,他说:“要让老百姓享受光明下的团圆和温情,而我,享受的是奉献的快乐。”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根据上级的指示,他被派往喀什地区工作,现在已在喀什呆了两周。艾比布勒说:“这里的电网基础建设远远落后于北疆,很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设备也没有更新换代,因为缺少资金,只能拿有限的资金去解决一些老问题,没有更多的产出。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也艰苦得多。这里还存在无电区,很多农民用电紧张。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还普遍存在。我们既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还要搞技术创新,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去创新。现在我给这里艰苦地区电力系统的年轻人上课,希望用自己所学带出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创新。”
祖力亚提·司马义:
搞好民汉之间的双向交流
第十三届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祖力亚提·司马义是国内首位维吾尔族社会学博士,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她跟随导师和相关学术团队到全国多个民族地区进行专题实地调查,使她思考和研究多民族地区民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更具有跨地区和宏观的视角。攻读博士期间,她独立翻译了马丁·麦格60万字的《族群社会学》,成为国内首部民族社会学经典译著。在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期间,她在注重学生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开展“民汉结对子”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2010年她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过开展研究生读书沙龙等方式,努力在民族社会学研究领域建立学术团队,为新疆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祖力亚提作为一名民族社会学者,秉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经常性赴全疆各地一线基层进行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在2011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推荐的全国35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名单中,她在文科组排名第一。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2013年“10.28”事件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在《新疆日报》要闻版发表了《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公民的共同责任》评论文章,以维吾尔族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对“三股势力”和暴恐事件进行强烈谴责,表达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发声亮剑的鲜明态度,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祖力亚提说,民族团结等方面离她的研究较近。她说:“在我们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研究。新疆大学在某些专业某些学院当中已经开始在实行民汉合班的教学模式,当然,汉语系的民族学生,在语言教学阶段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我们现在也在借用一些程式,一些公共课或者一些不是很大的培训课进行这方面的摸索。”她认为,增强民汉交流力度,才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了解。她十分赞同习总书记所提的“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她说,如果隔离了社会结构,那么,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就成了无根之水,对新疆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