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何以能抗衡“苹果”?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与苹果专利大战的硝烟,似乎已经渐渐退去。一场官司,耗时一年多,“战线”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以苹果的胜利暂时宣告结束。两大消费电子行业巨头,能够把仗打得这么久,战线拉得这么长,这说明了这个问题:三星已经成为可以与苹果比肩的竞争对手。
  从普通的韩国企业到如今能与苹果抗衡,三星能够取得今天的业绩绝非偶然。可以说,苹果是技术上的天才设计师,而三星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商人。三星集团全球CEO李健熙究竟是以什么样的经商之道,一步一步将三星打造成一个业界奇迹?
  品牌转型:三星迈出最关键一步
  早期的三星曾被业界看成是一家生产廉价产品的“山寨”企业,不为消费者所认可,其产品甚至一度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由于一味模仿别人的技术,制造大量缺乏创新性的廉价产品,采取“过分追求规模化的量产,谋求价格制胜”的营销方式,当年的三星在国际市场上,属于被嘲笑的对象。
  李健熙出任三星集团董事长后,为了提升三星的品牌形象,他先后提出了“二次创业”、“新经营运动”以及“数码融合战略”等理念。数年前,三星眼看就要被不景气的制造行业拖垮,危难之际,李健熙果断做出了决定: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趁机把公司的经营重点从制造领域转到品牌形象的提升上来,摆脱过去那种大量生产、廉价卖出的恶性经营模式。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三星敏锐地意识到,数字时代的来临,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也将为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带来大量洗牌的机会。于是,三星制定了新的品牌战略,将原来的经营核心,从大规模制造转向自主品牌的生产上,并且以数字技术作为突破口,打造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
  基于这样的战略,三星提出了“数字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观,给品牌注入“高档、高价值、时尚”等新鲜元素,使品牌内涵与进军高端数字化产品、追求高利润的战略相适应,彻底改变三星品牌过去在消费者心目中地摊货、低档、廉价的印象,使三星展现出高品质、高价值、时尚潮流的新形象。
  三星还同时努力推出更高价格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讲,产品的高价格能够带来两方面的收益:利润的增加、品牌形象的提升。因为在市场上,高价格往往暗示着高品质。三星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特征,将产品价格定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拉开与其他厂商的档次,以此来创造出一种高档产品的形象,反过来刺激产品销售。
  这种思路,帮助三星抓住了智能手机的市场爆发窗口。就在5年前,当时的手机界大佬诺基亚在看到iPhone时,不屑一顾地认为iPhone不值一提。但当时刚刚超越摩托罗拉、成为世界手机第二大供应商的三星,则果断地以iPhone为模板,全力投入到智能手机的开发和生产中去。三星从一开始苹果的“打工仔”做起,帮苹果生产iPad、iPhone上的LED屏幕和处理器芯片,成为苹果最大的闪存和元器件供应商。在为苹果“打工”的过程中,三星自己推出的Galaxy系列手机,开始在市场上逐渐超越iPhone的地位,成为了智能手机的霸主。
  逆势投资:三星打造产业链帝国
  三星的快速崛起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它拥有很多消费电子厂商所没有的优势,即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据统计,苹果iPhone有32%的零部件是由三星提供的,其中就包括处理器、闪存以及一部分显示屏。竞争对手的认可,充分显示了三星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上的实力,三星已经建立了一个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帝国。
  三星全产业链这一模式真正显示巨大威力,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星自有品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打开局面之后,全产业供应链与自有品牌的相互协作,奠定了三星迅速崛起的基础。而在三星全产业链背后的,是三星精准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投资意识。
  或许半导体这个词,听起来古老而又遥远,而这却与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的兴衰密切相关。产品是消费者所看到的品牌外在,而产业链布局,则决定着厂商的成本、产能、生产周期这些安身立命之本。三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坚定不移地打造全产业链。
  三星在刚进入半导体行业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三星从技术的积累、学习到技术的革新、反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获取技术的过程中,三星采用高薪聘用顶尖技术人员、制定长期大规模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等策略,并表现出超越竞争对手的持久性努力。
  为了提高技术,李健熙高薪聘请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韩国人,付给他们比总裁还要高5倍的工资。此外,李健熙多次在行业不景气时,以极大的勇气和惊人的判断力进行风险投资,为行业复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目前,三星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强化了其面板、存储器、处理器等核心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优势。三星自制零部件,占了一部三星手机出货量的成本高达62%,其在存储器与面板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都是全球第一。
  三星法则:偏执狂般的危机意识
  自从在与苹果的专利大战中遇挫之后,三星集团向旗下三星电子、三星生命、三星物产等企业下达命令,要求全体员工的上班时间提前至早6:30,希望借此让员工认识到三星正处于危机之中,这营造了一种危机感。
  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李健熙在2010年3月重掌指挥权时就表示,三星的未来无法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企业的大部分代表性产品将成为过去,因此需要从零做起。凡是去三星参观过的人都会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三星人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与李健熙长期以来的灌输不无关系。
  正是这种长期灌输的危机意识,帮助三星在芯片、电视机和显示器等领域持续发力,并最终赶超日本的索尼、夏普和松下等企业,还终结了诺基亚十余年的手机行业霸主的地位,甚至在智能手机市场超越苹果。
  一直以来,三星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诺基亚身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于翻盖、直板和滑盖元素。但三星的用户体验与不期而至的苹果iPhone对比时,却存在天壤之别。据一位三星设计师透露,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三星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采用了最符合iPhone外观和感觉的理念,并且迅速将Galaxy系列手机发布并投入市场,与iPhone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争夺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三星以反应迅速而著称,而它的移动设备的开发周期也越来越短,大约每6个月就会推出一款新品。在去年8月末的柏林消费电子展上,三星意外地推出了基于微软新一代移动操作系统WP8的智能手机,甚至比微软的战略合作伙伴诺基亚还早了几天。
  无论面临什么障碍,三星都能快速地提供新颖、独特的产品,在业内脱颖而出,这正是不断强化的危机文化所起的作用。
  三星对苹果的“逆袭”,对小微企业的启示非常大。从李健熙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整合产业链的能力,而是优秀领导者审时度势、护航调度的领导力,这样才能把控好企业发展的大动脉。
其他文献
“融资也是可以租赁的?”当沪江机械公司经理卢鹏第一次接触融资租赁方案时表示,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作为一家民营机械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卢鹏一直为流动资金不足发愁,一台大型机械设备的价值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企业都拿不出钱购买,卢先生公司的销路也一路下滑。  最近在咨询了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某投资咨询公司后,一套融资租赁方案摆在卢鹏的面前。  融资租赁的模式正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由于该模式没有
期刊
在苏州河畔有一栋建筑,墙上镶着斑驳的数字:1933,这曾是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粮仓,如今被改造为艺术家仓库。带着些许好奇推开门,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精品瓷器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它们就像一件件艺术品在这沉淀历史的屋子里呼吸着。了解之后发现,这些瓷器名为骨瓷,是陶瓷的一种细分,但是来头不小,它们曾是2001年上海APEC首脑峰会定制国宴餐瓷,也是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下榻酒店专用瓷器,更是作为2010上
期刊
讲美元走势,一般均指美元指数走势,它是美元对其它主要流通货币的一个综合比价,通常说美元涨跌,实际上是美元指数对一揽子货币的变化。目前美元指数开始步入一个上升通道,这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巨大  一、美元指数走势分析。美元从1985年的高位124,开始逐级下跌。在1991年,1993年和1995年三次见底80,然后迎来强劲的反转,达到2002年的120。但没有支撑多久,就一路下滑,跌到2008年的70。此
期刊
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一台电话、第一个公共游泳池以及全亚洲第一个专业足球场……虹口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之路,也完成了新老几代建设者的复兴梦想。时至今日,虹口区将在“十二五”规划内,建设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的“双重承载区”,并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和“五大特色产业”发展。  在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下,虹口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杜勤明认为:虹口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帮助非
期刊
“融资有道”专栏:“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专栏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了解更多的融资渠道与相关知识,在多元化的融资环境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组合,更好更快地成长。  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更是面向
期刊
谁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在物理学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一定等于二了。在现实生活中,更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一个企业并购另一个企业,如果做得好,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合并成比两个企业更强大的新企业,可以这样说,“一加一”能够大于二呢!     中国民营企业属啥?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个多维的形态。它既是一定生产力的载体,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载体;它既承担着一定经济功能
期刊
中国有一个通俗故事:两个泥菩萨,一起都打碎,用水调调和,重新再塑造,光彩更鲜艳,神韵更有味。现在,民企和国企合并,带来文化整合,就有这个“我中有你”的况味。“企业文化”,有人称之为公司文化、组织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其内涵的丰富、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国内外理论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达到百种之多。那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并后将出现什么样的新企业文化?这是值得一议的话题。   
期刊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然而,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的八目鳗,有一副十分锐利的牙齿,它在水中进攻的目标不是小鱼、虾米,而是称王称霸的江中大鱼。别看它个子小,却能像磁铁一样吸在大鱼身上,以小吃大,猎取食物。这就让我们联想到民企并购国企,似乎也有以小吃大之势,可那是不一样的吃法,是扬长避短,发挥长处,合成更加健康、漂亮的“新生娃”。    民企并购国企 整合理念加强  在政府性36条颁布以
期刊
对于民企并购国企来说,制度的整合非常关键,它能提高整合效率,节约整合成本,促进成功比率。制度的整合目标,是在民营企业并购国营企业后,形成统一有序、新的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系,尽快实现企业的稳定经营,获得新企业的生命活力。    新企业的制度内涵  制度整合,是双方企业在信息流程、规章制度、运行标准、劳动报酬与绩效奖励等管理制度上,实现统一规范、优势互补,减少因制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与信息成本浪
期刊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的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进?看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如何演绎,还是看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抑或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究竟看什么?这是民营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社会财富大洗牌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出几条有意思的规律:第一,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历史性现象,基本上是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