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恋型人格》:看到一篇粉C·罗的文章,他自恋、得瑟、骄纵、狂妄,但有一条,他比梅西更有“人味儿”。梅西完全就是一个专为足球降生的精灵,如果不踢足球,他今天可能只是阿根廷街头马戏团的一个侏儒。某种程度上,梅西是乏味的,你恍然发现,除了足球以外他予人的印象,竟然是一个巨大的空洞。C·罗的自恋里有一种率性的真实,他面对全场嘘声高高扬起手臂,诚然有一点睥睨天下的枭雄范儿。科学研究表明,自恋是根植在人性DNA里的一种基因,它与生俱来。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一个熟女款的女验尸官仰着脸对闺蜜说:“你知道吗?有好多警察跑来看解剖,其实只是为了看我。”
《高光时刻》:内马尔的一个进球集锦,各种炫技杂耍眼花缭乱,单就华丽而言,内马尔是那种典型的高光球员(High light time),尤甚于梅西,这是一个专为精彩时刻而生的表演者。梅西的骨子里始终流有效率至上的血液,他的快如闪电、迅捷无伦,本质上还是对赢的膜拜,他致力于将足球完全简化为一门“唯快不破”的绝学。梅西所有的进球都如出一辙,不断地自我复制。他从来不会去尝试、也不屑于内马尔式“冗余的华丽”。这其实也是梅西和小罗的差距,梅西是为自己踢球,小罗是为球迷踢球,他们看似一脉相承,其实分属两个世界。就成就而言,梅西无疑在小罗之上,但他不是那种让人笑着为他击掌的球员。
《足球修辞学》:微博上有一个段子,是关于三观不正的:支不支持方舟子?是科学观;杨幂美不美?是审美观;@不@陆琪?是爱情观。这个说法听起来戏谑,却也不无道理,基本上,对这三个人的喜好厌憎,大致可以代言一个人正常的审美观。我觉得还有必要加上一条,看不看巴萨的足球?是足球观。某种程度上,看巴萨踢球就像是用一只机械手在自渎,从触球(触摸)、传递(套弄)到破门(射精),整个过程都严格遵照一个预先设定的程序,你惟一能作的,就是在高潮来临的时候象征性地哼唧两声:“耶,又进球了”。巴萨式的传球,号称拥有天鹅绒一般柔滑的质感,但是这种行云流水的背后,却是仿佛被一只“戴天鹅绒手套的钢手”划过肌肤的毛骨悚然。这个比喻出自斯蒂芬·金的小说《纳粹高徒》,“戴天鹅绒手套的钢手”是喻体,它形容的是一个集中营纳粹军官待人接物永远如沐春风,但是每每按下毒气室的按钮时,他从来不会感到犹豫和内疚——这是一种和风拂面的煦暖背后,冷彻骨髓的寒意。时至今日,巴萨的足球已经沦为一种1984式的足球,它就像乔治·奥威尔笔下描述的“仇恨两分钟”,彻底的程序化和仪式化,它掌控、统御和分配你的一切,它给予球迷的与其说是快感,不如说是战栗。它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而且这胜利中还不乏一种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残忍,就像是“将一只猫塞进微波炉”。
《中国规则》:莫言获诺奖的时候,舒淇很应景地发了一条微博《莫言小说最深刻的十句话》,第一句是“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欺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第十句是“你若安好,就是晴天。”这个段子听起来像恶搞,但是很遗憾不是,套用菲茨杰拉德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个“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笑话。微博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甄别某些公众人物的智商。还有一次,孟非发了一条自创格言:“所谓的犀利往往就是嘴贱,所谓的一针见血经常就是没有教养。”立刻有人跟帖,“这句话真是即犀利又一针见血。”话说在微博上抖机灵有风险,掉书袋更是如此。某一日乐嘉也发了一条读书格言:“今天看到一句话,说的真是太好啦: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项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项事业卑贱地活着。”如你所知,像于丹、乐嘉之流热衷炮制心灵鸡汤的人,他们即使再活十辈子也读不懂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朱骏也是微博上非常活跃的大V,这一日他发了一条格言:“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这句书袋掉得大有来头,它出自胡适。讲规则重于讲道德,这才是文明应有的行礼如仪。可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一个规则的“钻营者”口口声声谈论规则,这未免有些滑天下之大稽。韩寒说,逻辑分两种,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同样的,转会规则也分两种,一种叫国际规则,一种叫朱骏规则。我特别好奇的是,如果德罗巴和阿内尔卡看了朱老板的这条“讲规则”的微博之后会作何感想?
《高光时刻》:内马尔的一个进球集锦,各种炫技杂耍眼花缭乱,单就华丽而言,内马尔是那种典型的高光球员(High light time),尤甚于梅西,这是一个专为精彩时刻而生的表演者。梅西的骨子里始终流有效率至上的血液,他的快如闪电、迅捷无伦,本质上还是对赢的膜拜,他致力于将足球完全简化为一门“唯快不破”的绝学。梅西所有的进球都如出一辙,不断地自我复制。他从来不会去尝试、也不屑于内马尔式“冗余的华丽”。这其实也是梅西和小罗的差距,梅西是为自己踢球,小罗是为球迷踢球,他们看似一脉相承,其实分属两个世界。就成就而言,梅西无疑在小罗之上,但他不是那种让人笑着为他击掌的球员。
《足球修辞学》:微博上有一个段子,是关于三观不正的:支不支持方舟子?是科学观;杨幂美不美?是审美观;@不@陆琪?是爱情观。这个说法听起来戏谑,却也不无道理,基本上,对这三个人的喜好厌憎,大致可以代言一个人正常的审美观。我觉得还有必要加上一条,看不看巴萨的足球?是足球观。某种程度上,看巴萨踢球就像是用一只机械手在自渎,从触球(触摸)、传递(套弄)到破门(射精),整个过程都严格遵照一个预先设定的程序,你惟一能作的,就是在高潮来临的时候象征性地哼唧两声:“耶,又进球了”。巴萨式的传球,号称拥有天鹅绒一般柔滑的质感,但是这种行云流水的背后,却是仿佛被一只“戴天鹅绒手套的钢手”划过肌肤的毛骨悚然。这个比喻出自斯蒂芬·金的小说《纳粹高徒》,“戴天鹅绒手套的钢手”是喻体,它形容的是一个集中营纳粹军官待人接物永远如沐春风,但是每每按下毒气室的按钮时,他从来不会感到犹豫和内疚——这是一种和风拂面的煦暖背后,冷彻骨髓的寒意。时至今日,巴萨的足球已经沦为一种1984式的足球,它就像乔治·奥威尔笔下描述的“仇恨两分钟”,彻底的程序化和仪式化,它掌控、统御和分配你的一切,它给予球迷的与其说是快感,不如说是战栗。它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而且这胜利中还不乏一种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残忍,就像是“将一只猫塞进微波炉”。
《中国规则》:莫言获诺奖的时候,舒淇很应景地发了一条微博《莫言小说最深刻的十句话》,第一句是“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欺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第十句是“你若安好,就是晴天。”这个段子听起来像恶搞,但是很遗憾不是,套用菲茨杰拉德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个“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笑话。微博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甄别某些公众人物的智商。还有一次,孟非发了一条自创格言:“所谓的犀利往往就是嘴贱,所谓的一针见血经常就是没有教养。”立刻有人跟帖,“这句话真是即犀利又一针见血。”话说在微博上抖机灵有风险,掉书袋更是如此。某一日乐嘉也发了一条读书格言:“今天看到一句话,说的真是太好啦: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项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项事业卑贱地活着。”如你所知,像于丹、乐嘉之流热衷炮制心灵鸡汤的人,他们即使再活十辈子也读不懂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朱骏也是微博上非常活跃的大V,这一日他发了一条格言:“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这句书袋掉得大有来头,它出自胡适。讲规则重于讲道德,这才是文明应有的行礼如仪。可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一个规则的“钻营者”口口声声谈论规则,这未免有些滑天下之大稽。韩寒说,逻辑分两种,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同样的,转会规则也分两种,一种叫国际规则,一种叫朱骏规则。我特别好奇的是,如果德罗巴和阿内尔卡看了朱老板的这条“讲规则”的微博之后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