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酯的分析方法

来源 :中外食品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了植物甾醇酯的分析方法,包括植物甾醇酯中的总甾醇、游离甾醇和甾醇酯含量的分析。样品通过与KOH皂化,提取出植物甾醇,进行气相分析。采用内标法测定总甾醇和游离甾醇含量,通过计算得到甾醇酯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经济简单,分离度和重复性较好,准确度高。
  关键词:植物甾醇酯 总甾醇 内标法
  中图分类号:TQ6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16-03
  植物甾醇是从植物油工业副产物中得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功效在于可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并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和抗炎等功能[2]。但是由于植物甾醇的疏水性和弱油溶性导致了其在人体内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性较差[3]。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结合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可以提高植物甾醇的油溶性,并且安全性更高[4],应用范围更广。由于植物甾醇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一些甾醇分析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建立方便快捷的植物甾醇酯分析方法日趋重要。传统对甾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毛地黄皂甙法、酶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6]、气相色谱[7]等方法,其中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各甾醇组分分离度较好,但需要经过衍生化处理导致步骤比较繁琐,另外,植物甾醇酯的沸点很高需要采用高温色谱柱来分析[8],这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且色谱柱损耗大进一步提高了分析成本。鉴于此,本文中采用的方法的优势在于植物甾醇酯样品经处理后,不需衍生化,可直接用气相色谱分析植物甾醇酯中总甾醇含量和游离甾醇含量并且对设备要求低,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无水乙醇(AR)、KOH(AR)、硫酸(AR)、丙酸酐(AR)、吡啶(AR)购于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植物甾醇(95)购于江苏春之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植物甾醇酯(95)购于cognis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胆固醇(95)购于湖南湘原植物生化有限公司;N,0一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简称BSTFA)(98)购于上海益民化工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Agilent 6820气相色谱仪,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DB-5高温色谱柱(0.32*30),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L203电子精密天平,梅特勒一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3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检测器:FID,温度300℃;
  气体流量:氢气30mL/min,空气300mL/min,载气:氮气,25mL/min;
  进样温度300℃;
  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0:1;
  柱温(程升):起始温度180℃,保持1min,以5℃/min升温至260℃,保持20min;
  进样量0.6 L,柱压10psi。
  1.4 样品的处理
  1.4.1 植物甾醇95的标准曲线绘制
  称取0.05 g植物甾醇95配成25mL浓度为2mg/mL的标准品溶液;称取0.05g内标物配成25mL浓度为2 mg/mL的内标物溶液;分别取标准品1mL、1.5mL、2mL、2.5mL、3mL、4mL加入1mL内标物溶液后稀释到5mL,进样量为0.6μL。
  1.4.2 总植物甾醇含量的测定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0.3500g植物甾醇酯样品、 0.06g胆固醇内标物、5g氢氧化钾和50ml无水乙醇,在79℃下回流搅拌30分钟后向反应瓶中加入25ml水并用25ml正己烷萃取静置分层。最后,取2mL的上层液稀释4倍后进行气相检测(进样量为0.6μL),测定样品中总甾醇含量。
  1.4.3 游离植物甾醇含量的测定
  称取样品0.5000g,加入0.01g胆固醇内标物以及10mL正己烷,稀释3倍后进行气相检测,测定样品中游离甾醇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2.1.1 色谱柱的选择
  植物甾醇属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好的物质,必须选择能耐高温、有良好惰性的柱子。本文采用具有以上特性的DB-5色谱柱(30m×0.32mm×0.10μm)。
  2.1.2 程序的选择
  程序升温速度应该适当,过快会使植物甾醇中各组份无法完全分离而过慢会使分析时间变长,峰型也较差。起始温度考查了160℃-210℃,最终确定的最适合温度为180℃,保持1min。另外,升温速率考查了3℃/min、5℃/min和10℃/min,并确定了5℃/min的最佳升温速度,在此升温程序下的植物甾醇分离效果好,出峰时间适合。最后当程序升温至260℃时保持20min。
  2.2 衍生化方法的选择
  分别考查了用丙酸酐酰化衍生化法、MSTFA硅烷化衍生化法及直接进样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丙酸酐衍生化法在吡啶溶剂下进行,回流10分钟,最终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衍生化不完全(如图1),且溶剂用吡啶污染大;
  MSTFA硅烷化试剂衍生化在正己烷溶剂下进行,70℃衍生化35分钟,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衍生化也不完全(如图2);
  最后,在不衍生化直接进样条件下的分析结果显示(如图3),植物甾醇的分离度良好,峰型较好,重复三次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直接进样的方式适用于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分析。
  2.3 内标物的选择   总植物甾醇定量分析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选用与植物甾醇性质相同的胆固醇作内标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胆固醇的出峰与其它峰能完全分开,峰型好,不拖尾而且试剂价格便宜,因此相比较而言胆固醇是一种理想的内标物。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标准品溶液中植物甾醇与加入内标物质量之比(ΣM/Ms)作为横坐标(X),植物甾醇各组分峰面积之和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ΣA/As)作为纵坐标(Y),从而得到植物甾醇与内标物的相关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2168X+0.0127,R=0.9988,具有良好的现性关系。
  2.5 样品分析
  2.5.1 总植物甾醇的计算
  按1.4.2中的方法处理样品,测得Y=3.162,计算得出X=3.488,根据总植物甾醇含量(C)=X×Ms/m,得出C=59.8%;其中:C为总植物甾醇含量;m为甾醇酯样品的质量
  2.5.2 游离植物甾醇的计算
  按1.4.3中的方法处理样品,测定Y=0.589,计算得出X=0.065,因此,游离植物甾醇含量(c)=1.3%其中:c为游离植物甾醇含量。
  2.5.3 植物甾醇酯含量的计算
  由于植物甾醇酯转化来的植物甾醇含量W=C-c= 59.8%-1.3%=58.5%;则植物甾醇酯含量Z=W×672/410 ×100%=95.9%,结果与样品提供的检测报告相符。其中:672为植物甾醇酯的平均分子量,410为植物甾醇的平均分子量。
  3 结语
  本实验对植物甾醇酯样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确定了选择DB-5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不需要衍生化,并确定了以胆固醇为内标物的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样品中总植物甾醇和游离植物甾醇,计算得出植物甾醇酯的含量。该方法条件温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植物甾醇酯样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CHOI Y H,KONG K R,KIM Y A,et a1.Induction of bax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s during beta-sitosterol-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J].Int J Oncol,2003,23:1657—1662.
  [2]NASHED B,YEGANEH B,HAYGLASS K T,et a1.Antiatherogenic efects of dietary plant sterols are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po E—KO mice[J].J Nutr,2005,135:2438—2444.
  [3]ENGEL R,SCHUBERT H.Formulation of phytosterols in emulsions for increased dose respo nse in functional foods [J].Innov Food Sci Emerging Technol,2005,6(2):233—237.
  [4]BYUNG H,CASIMIR C.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phytosterol esters of oleic aci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1ogy[J].Food Chemistry,2007,10(2):336—342.
  [5]顾欣.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分析.宁波化工,2001,(2):30-32.
  [6]K.Warner.HPLC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析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国外分析仪器,2001,4:53-57.
  [7]吴时敏,裘爱泳.植物甾醇及其制品分析.粮食与油脂,1999,(3):41-44.
  [8] 姜媛媛.高温GC-FID法分析植物甾醇酯.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各企业废水排放要求的严格限定,食品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已迫在眉睫。其中,有一部分食品厂原来建有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现场操作人员技术条件的欠缺,以及原污水系统本身设计就存在一定弊端等种种原因,系统一般不能正常运行,急需进行改造,以期满足排放要求。本文将重点讨论食品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方案、改造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食品废水 隔油 气浮  中图分类号:X703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重视,茶,这种有着深远歷史的食品,已经深深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作为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一些饮料的参加成分以及所提取出的一些有益成分造福于人类的各种产品,它博大精深的内涵文化等,都促成了它的高远地位。对于那些天天喝茶、品茶的人们,茶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和难得的精神调剂。而对于这熟悉又神秘的茶,人们更多的关註的是茶的品种以及一些有机茶,年分茶,雨露茶等,但
期刊
摘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与效能直接影响安全食品的供应度,食品安全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本文以江西省为调查样本,围绕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进而提出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引入物联网技术等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绿色食品 绩效调查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43-02
期刊
摘要:食用菌的传统栽培原料是椴木或者一些常见代料,但是,这些原料对某些地区而言并不是价格低廉,随处可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型栽培基质的开发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扩大材料来源,促农增收;同时可变废为宝,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综合利用开发。蒲秆营养丰富,可为食用菌提供丰富的碳源,在淮安本地资源很丰富,如果设计得当,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具有很好应用前景,定能大大促进淮安区的食用菌产业
期刊
摘要:犹太面包历史悠久,口感独具特色,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为大家认识熟悉。本文主要介绍了犹太面包的由来,主要配方,制作方法以及特殊的成熟方法和不同装饰等等,希望这种健康的产品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犹太面包 配方 制作  中图分类号:TS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04-03  1 前言  面包是一种发酵食品,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面包经过
期刊
摘要:研究了在葡萄酒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所获得的CO2、乙醇、乳酸及酵母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查CO2、乙醇、乳酸及酵母量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酵母的生长和酒精、乳酸及CO2生成速率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属于生长偶联型;CO2生成的摩尔质量略大于乙醇生成的摩尔质量,且越到发酵后期差别越大,说明葡萄酒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除了酵解过程还需从其他的途径获取能量来维持其活性;在发酵过程中乳酸的生成与乙醇的生成速
期刊
摘要:食品分析检测是关系到过敏生活健康的重要方面,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食品分析检测。本文对于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相关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期望为我国食品分析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 微生物 重金属 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45-02  1 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民生活的重要问题,随着经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食品化学污染却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希望能够吃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于是绿色食品工程这一产业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在对食品污染途径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控制食品化学污染的三大捷径进行介绍与分析。  
期刊
摘要:建立了玛咖保健酒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市售玛咖酒(配制型)和实验室自制玛咖酒中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结果显示市售玛咖酒(配制型)与实验室自制保健酒中多酚含量有一定差异,该方法测定玛咖保健酒中的多酚含量简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本研究为玛咖及其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玛咖总多酚福林酚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的科丰6号和克螟稻引物信息,确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PCR扩增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PCR扩增效率,灵敏度可达到0.01%。  关键词:转基因大米 科丰6号 克螟稻 检测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