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基础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勇敢地进行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精心设计,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
  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的起点出发思考问题,用多种分析方法解应用题,真正理解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9÷739,然后复习回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将题目变成为739÷73.9,自然地导入新课。并设计提问: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要使商不变,你们有什么办法?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在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赞美。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教师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教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并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二、重视操作,培养主体的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他们获取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正地理解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
  1. 教学圆面积的含义。
  投影出示各种图形,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共同点,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在图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圆形,先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圆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圆的面积就是指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学生拿出圆形纸板,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圆的面积。
  我拿出圆形纸板贴着黑板上,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的面积?你们猜一猜,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样推导出来?我们是否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 实验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操作。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板,把它平均分成16份,拼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同桌可以互相合作)。②学生汇报交流结果。③我指一名学生利用我准备的教具演示,把自己拼成的结果贴在黑板上(学生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④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紙板,把它平均分成32份,拼成一个长方形。把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于长方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画出长方形。
  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①小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②汇报结果: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板书:πr),宽就是圆的半径(板书: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πr×r,所以圆的面积= 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则S=πr2 。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已知圆的直径能不能求圆的面积?怎样求?
  在以上的问题中,就着重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自主观察自主探索中掌握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靠自己的双手探索未知”,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文章不是无情物。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灵犀互通,情感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  一、激发情感因素要
课堂提问极具艺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巧用提问艺术,有针对性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呢?  一、针对课题,问出兴趣  引入数学课题的方法有很多,但要想既吸引学生浓厚兴趣,又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心理需要,采用“设疑”法引入新课题无疑最好。例如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每一级学生应掌握的词汇及习惯用语在数量上和使用上的要求。七级目标规定:学会 2400 个单词和 300~4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目标规定:学会使用 3300 个左右的单词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目标规定:学会 4500 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一、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  英语单词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学
摘 要:社会的网络化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我国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是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应该改变目前由高校分散建设,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在全国形成合力的不利局面,加大统筹中央、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的相关工作,在系统建设、人才储备、实施手段等方面大力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深化我国大学生党建进网络
摘要:南方方言尤其是广东诸方言母语的学生,基于语言差异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学习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具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本研究借鉴外语学习社会教育模式理论,统计分析了广州大学在校学生2005年到2009年21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及其背景数据,论证以下假设: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现阶段对其应用范围及应用水平具有法规强制性,广州地区大学上述学生越来越重视学习普通话及参加普通话测试,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学艺术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评价方式等相对客观因素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想语文教育适应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唯有注重教学艺术建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创设宽松氛围  在观念上,老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中的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教育观念更要变。那么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呢?教师应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的不在于自己去认识教材,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认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如何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我想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秘诀、最好的老师。  一、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明确目的,激发阅读动机。语文教材中阅读内容是丰富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通过诱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兴趣。学生的主动阅读动机一旦形成,便對阅读产生兴趣。  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家乡春天里的景,然后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春景会让你更向往,你想感受一下
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消息,最近几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读写任务的考生平均得分都处于较低水平,约10.23分,得分值仅为40.92%。从2007年以来,高考读写任务涉及的话题广泛,从学校生活、人际关系、旅游、自然、情感、想家的经历,到金钱对鼓励孩子学习的作用等,所选话题均贴近考生生活,是广大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的,且评分标准也只是要求“内容丰富、用词得当、运用合适的语言结构并注意篇章结构连贯性”,
教学导入活动是指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或教学环节过度时,为幼儿以适应的心理投入活动而进行的教学组织过程,是教师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或教学环节的衔接部分。教学导入活动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不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点,所以它所占用的时间较短,但同时,它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课堂导入形式方法五花百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导入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差异,有效的课堂导入活动总需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另一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