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春晚节目的创新特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说法,没有创新,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创新,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同时,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国406个区县进行了观众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话调查。调查共访问成功2063个家庭,其中96.5%的家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收看过晚会节目的家庭中,84.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其中表示“很好”的为53.8%,表示“比较好”的为30.5%)。2008春晚节目之所以得到好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题材的广泛性
  
  较前几年的春晚,2008年的春晚题材更加广泛。既有传统题材的反映农民工生活的《民工之歌》,反映部队生活的《军嫂上岛》,反映警察生活的《街头卫士》,反映家庭生活的《开锁》;又有当代题材的反映股民生活的《疯狂股迷》,反映全民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热情的《奥运火炬手》,还有表现残疾人坚强不屈和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的歌曲《等待》。可以说春晚的触角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伸展到了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细枝末了,摆脱了过去精英阶层的狭窄的小圈子,具备了宽领域、深层次反映生活的艺术特质。今年的春晚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可喜的变化,笔者以为,是因为我们的春晚文艺工作者真正深入了生活。唯其如此,才有了2008年春晚节目题材的广泛性。
  
  二、主题的现实性
  
  2008年的春晚节目,跟过去历年的春晚节目迥然不同。过去的春晚节目仅是为了让广大观众取乐,图个喜庆;而2008年的春晚节目在愉悦观众的同时,还直接表现了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两大主题:一是我国南方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二是令全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表现第一个主题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场面宏大,气势恢弘,既描述了暴风雪肆虐的惨烈场面,又表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还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不屈不挠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战胜自然灾害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表现第二个主题的《奥运火炬手》,从一对80高龄的大叔大妈竞争参与火炬传递的角度,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高涨热情,或者说它折射了北京奥运会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引起的巨大影响。近距离地表现现实生活,是今年春晚节目的第二个特色。
  
  三、情节的曲折性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创新就是要出人意料,想人所未能想,见人所未能见,同时还在情理之中。最能表现今年春晚这个特征的代表剧目应该是《军嫂上岛》,军嫂们上岛本来是急着要去看自己久别的心上人的,长期的分离和思念让她们恨不能长一双翅膀飞到爱人身边。可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船要靠岸的时候,海上却刮起了暴风,船必须要返航,于是她们只能与心上人隔海喊话。三位军嫂喊话的内容既具有思念亲人的共性,又具有不同人物的个性:营长嫂子含蓄中透着深情,家长里短里叙说着绵长的思念;连长嫂子给自己的心上人展示自己的裙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连长每次探亲都在冬天,他从来没有见过连长嫂子美丽飘逸、线条凸凹的曲线。轮到军医嫂子了,她还拿着稿子呢?因为她还没有结婚,按照惯常思维,观众还以为她要念情书呢!没想到稿子上写的是“我要跟你分手!”真是出入意料!她不是来探亲的吗?怎么说要分手呢?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信居然不是军医嫂子写的,而是军医写给军医嫂子的,军医嫂子是来跟军医重修旧好的。短短的一段小品,居然一波三折,既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又体现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格。充分展示了春晚小品情节的曲折性,与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小品《开锁》。
  
  四、语言的陌生化
  
  语言创新是今年春晚节目的又一个特征。如《街头卫士》中的莎莎,由于超速驾驶,被交警拦下,却又强词夺理反问:“我开得太快?”一位醉酒的司机插话说,不是开得太快,而是飞得太低。陌生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莎莎把汽车当成了飞机开的马路杀手的性格特征。还有她说自己要去看老公,警察问她结婚了吗?她说,还没呢,!醉酒的司机又插话说:“这你也敢无照驾驶呀!”把交通规则的语言。转移到婚姻规则中运用,使语言陌生化,从而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完成艺术的再创造,真正做到了意在言外。到剧情结尾的时候,莎莎在弄清了这个警察就是自己要见的男朋友时,出于着急,胳膊肘撞着警察了,而醉酒的司机又一次插话说:“怎么追尾了?还有《奥运火炬手》中的大叔大妈的竞答题,两位老人回答问题的语言都具有陌生化的特点,比如主持人问:“历史上谁跑得最快?”大妈回答说是曹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说曹操,曹操就到!”又比如,主持人问:“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大妈回答说“足球!”“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最揪心?”又答:“中国足球!”真可谓精妙的回答,扣人心弦。陌生化的语言,让2008年春晚的节目给观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愉悦之感。
  综上所述,创新使2008年春晚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2008年春晚的成功给予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唯有创新,文艺才有生命力!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委党校(441104)
  湖北省襄攀市城区牛首镇庞营小学(441100)
其他文献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抓住故都的秋的三个特点“清”、“净”、“悲凉”,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特有的美。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故都的景色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伤感、落寞的情怀。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教学中。笔者先介绍作者及其经历,再营造一种意境。意在让学生能和作者心灵相通。体验到北国之秋具有清、静、悲
期刊
有人说,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张。面对孤独能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官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睐,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  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的孤独是常有感觉的,屈原所作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佗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
期刊
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位诗人,奉守“仁政爱民”、“匡时济世”的儒家信条,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抱负,积极投身政治,却饱受当权者的排挤、同辈的嘲笑,仕途失意,生活也不安定,但他在清苦、寥落、孤寂中“浩歌弥激烈”,陈岩肖《庚溪诗话》评杜“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 在诗坛萧条中独自呐喊,
期刊
我国的文人墨客有把花卉入诗的习惯,这在唐诗中尤其显得普遍。唐代不少诗人都写过桃花诗。“我以桃花写我心”,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坦露。  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唐德宗初年,崔护入长安考进士未取,在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城南去游玩,邂逅一年轻女子,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刊
诗歌语言形象性的特点,使生活细节入诗成为了可能,而其概括性的特点又使入诗的细节呈现鲜明的特点,即细节白描化倾向。诗歌语言的精练客观上要求入诗的细节必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鉴赏,有效把握细节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4年河南、河北等省的高考试题中出了一道以张籍的《秋思》为鉴赏对象、着力考查考生对诗中细节的鉴赏能力的试题: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期刊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桑种已生些。平冈细草呜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路横斜,水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霁菜花。  这首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普遍被认为是通过描写美好的农村生活景象,表达出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结合词人经历、思想和写作背景,笔者认为,此词不适作这样简单的解读。实际上,它是通过清新自然的美景描绘,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深婉厚重的心理块垒,用意巧妙,情感丰富。  上阙通
期刊
可以说,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谁在作文时能握住情感之手,谁的作文就会胜人一筹。历览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以情感人的一些常见技巧。    一、情真意美,叩人心扉  “感情真挚美好”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评分标准,2007年江苏高考有一篇作文初评37分,后经专家评阅,得分一下子提高到53分。该文通篇没有“满天星”的铺陈排比,没有华彩眩目的“语录集锦”,只是朴实地记写了高考前夕自己帮父亲割麦的情景、“父
期刊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读过《赤壁赋》这篇伟大的作品,也许都有自己的体悟,也许都让自己的浮躁或者不安的灵魂安顿了下来。然而,因着不同的生命的症结不同,《赤壁赋》所起到的疗效是不同的。今天,笔者将自己读《赤壁赋》的体悟写下来,穿越时光向苏轼询问自己体悟的深浅。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子与客的关系是关键的问题之一。他们是朋友,也许是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失意之人。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本
期刊
翻开戴望舒的《雨巷》,总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扑面而来,那朦胧的雨、凄迷的雨、飘忽的雨,在书页间翻飞着、飘洒着、氤氲着……仿佛掠过八十年的岁月风尘,依然淋在你的身上,洒在你的心尖。  在中国诗里,雨总是如此多情,它是诗人涂抹自己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符号。荣格说,“雨”是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是啊,雨在诗中最能燃起轻愁,尤其这江南小巷畔的暮春之雨。戴望舒《雨巷》中雨的底蕴的确是丰富、复杂、斑驳
期刊
北宋初期,还在西昆体弥漫文坛时,许多文人就开始奋力抵抗流俗,强调诗文应“传道明心”。在此呼声后,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于是出现了许多的词论。虽然当时还没有完整的词论专著,但却具备了一定理论形态。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苏轼的革新是划时代的,他的革新对北宋后期词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词的体性、归属、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辨析思考和理论探讨。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派的意见是,词乃诗之苗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