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在武汉市中南财经大学礼堂里,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母爱如斯》一课。那节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从“心”开始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内心,育人于无痕之中。
[片段1]
(支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读到第六小节时,停下,看着学生)
师:咱们班谁的胆子最小?
生:xxx。
师:(走过去,亲切地抚着孩子的双肩,问xxx)你最想读哪一节?
xxx:(颤抖着说)我最想读第三小节。
师:(弯腰曲膝,一手搭在孩子的肩上,一手帮孩子拿着话筒)你想读第三小节就读吧。
xxx:(在座位上哆嗦着)读: “在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一套漂亮的新衣服,而作为报答,你刚穿上就和小朋友们跑到附近的水洼里去玩……”(声音很小)
赏析:
支老师对这位胆小孩子的读书辅导很值得我们研究:首先让全班最胆小的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段落。学生选择了第三小节,本来此时已进行到第六小节,支老师还是让学生读了自己选择的段落。因为,学生选择的肯定是自己感兴趣,而且能读好的。
[片段2]
师: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读第五小节。他们胆大,就让他们在座位上读,你胆小,就上讲台来读。别怕,孩子!如果你今天能大胆地站到前面来读书,今后就再也不胆小了。
xxx:(在讲台前哆嗦着)读:“在你13岁的时候,她陪你和同学们去看电影,而你却要她坐到另外一排……”(声音有点小,但比前一次好多了)
赏析:
这一次是老师指定学生读第五小节。这一小节是老师刚刚指导读过的段落,而且刚才老师又选了一位读得好的学生领着全班读过,所以,胆小的学生也能读得比较好。这个安排看似不着痕迹,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胆小的学生内心生出一点自信。不错。
[片段3]
师:读得多好哇!听老师读第六小节,好吗?
xxx:(站在讲台前和大家一起听老师范读)“在你14岁的时候,她省吃俭用攒下钱送你去参加夏令营,而你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她打过……”
师:(问xxx)听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
xxx:我很恨文中的“你”。
师:好,带着这种恨,咱们到这儿(老师领着他到讲台前)读。
xxx:(哆哆嗦嗦站在讲台前)“在你14岁的时候,她省吃俭用攒下钱送你去参加夏令营,而你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她打过……”(读得比前一次更好。全体听课老师热烈鼓掌)
师:(请胆小的孩子回到座位上去)咱们接着读第七小节。还有胆小的吗?(没有人举手)好,请没读过书的同学来读第七小节。
赏析:
支老师的前面两步都是精心的预设,目的是降低胆小学生的学习坡度,初步帮助他树立自信。第三步,她要求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有了前两步的基础,学生必然能读好了,此时再把学生领到讲台前,在上千名老师的面前读书,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胆量,并让他在尝试中树立自信:原来“我”很棒。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于无痕迹中方能见真功。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的是老师的爱护:和蔼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关爱的目光。在支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他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读书的机会。支老师的课是学生由不会(胆小)到会(不胆小)的训练过程。这种用“心”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递爱心的无痕“身教”, 更是支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用“心”的挚爱。他把这种用“心”的挚爱融入到精湛的教学技艺之中,无痕、无声,却悄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东园小学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编辑 付江泓
[片段1]
(支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读到第六小节时,停下,看着学生)
师:咱们班谁的胆子最小?
生:xxx。
师:(走过去,亲切地抚着孩子的双肩,问xxx)你最想读哪一节?
xxx:(颤抖着说)我最想读第三小节。
师:(弯腰曲膝,一手搭在孩子的肩上,一手帮孩子拿着话筒)你想读第三小节就读吧。
xxx:(在座位上哆嗦着)读: “在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一套漂亮的新衣服,而作为报答,你刚穿上就和小朋友们跑到附近的水洼里去玩……”(声音很小)
赏析:
支老师对这位胆小孩子的读书辅导很值得我们研究:首先让全班最胆小的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段落。学生选择了第三小节,本来此时已进行到第六小节,支老师还是让学生读了自己选择的段落。因为,学生选择的肯定是自己感兴趣,而且能读好的。
[片段2]
师: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读第五小节。他们胆大,就让他们在座位上读,你胆小,就上讲台来读。别怕,孩子!如果你今天能大胆地站到前面来读书,今后就再也不胆小了。
xxx:(在讲台前哆嗦着)读:“在你13岁的时候,她陪你和同学们去看电影,而你却要她坐到另外一排……”(声音有点小,但比前一次好多了)
赏析:
这一次是老师指定学生读第五小节。这一小节是老师刚刚指导读过的段落,而且刚才老师又选了一位读得好的学生领着全班读过,所以,胆小的学生也能读得比较好。这个安排看似不着痕迹,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胆小的学生内心生出一点自信。不错。
[片段3]
师:读得多好哇!听老师读第六小节,好吗?
xxx:(站在讲台前和大家一起听老师范读)“在你14岁的时候,她省吃俭用攒下钱送你去参加夏令营,而你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她打过……”
师:(问xxx)听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
xxx:我很恨文中的“你”。
师:好,带着这种恨,咱们到这儿(老师领着他到讲台前)读。
xxx:(哆哆嗦嗦站在讲台前)“在你14岁的时候,她省吃俭用攒下钱送你去参加夏令营,而你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她打过……”(读得比前一次更好。全体听课老师热烈鼓掌)
师:(请胆小的孩子回到座位上去)咱们接着读第七小节。还有胆小的吗?(没有人举手)好,请没读过书的同学来读第七小节。
赏析:
支老师的前面两步都是精心的预设,目的是降低胆小学生的学习坡度,初步帮助他树立自信。第三步,她要求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有了前两步的基础,学生必然能读好了,此时再把学生领到讲台前,在上千名老师的面前读书,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胆量,并让他在尝试中树立自信:原来“我”很棒。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于无痕迹中方能见真功。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的是老师的爱护:和蔼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关爱的目光。在支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他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读书的机会。支老师的课是学生由不会(胆小)到会(不胆小)的训练过程。这种用“心”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递爱心的无痕“身教”, 更是支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用“心”的挚爱。他把这种用“心”的挚爱融入到精湛的教学技艺之中,无痕、无声,却悄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东园小学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