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省湘阴县作为紧邻长沙的小城市,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形势下,力争在新一轮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实现自身崛起。顺应湘阴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从外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身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出发,与宁乡、汨罗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随后就湘阴如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进行战略层面的探讨,提出了湘阴城市功能总体战略定位,即“三基地”、“两支点”、“一品牌”。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湘阴;对接;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9-0001-02
作者简介:杨靖(1983-),女,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助教,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区域经济。
1 引言
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位,其发展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于涛方、吴志强对沪宁杭周边地区的中小城市昆山、萧山和江宁崛起的条件和机制做了深入研究,指出其兴起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同时创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制定和采取优惠的投资、税收以及人才等亲商政策,并创造多核心的产业载体和投资载体,以此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自身崛起;曹敏娜提出南京周边的句容市发展思路,即抓住都市圈发育不断成长的机遇,主动呼应核心城市功能外溢、空间扩展的趋势,发展功能互补、资源特色型产业;余学谦在对鄂州应对武汉都市圈的战略思考中指出,在构筑发达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并接轨产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整合与分工。
湘阴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沙周边的小城市,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紧邻长沙的湘阴县抓住这一难得的时代机遇,积极思考如何准确定位从而实现自身崛起。笔者于2008年7月开始参与湘阴县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就其如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进行了战略层面的对策探讨。
2 湘阴对接长株潭现实基础综述
2.1 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湘阴的积极参与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市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市湖南省东部城镇密集区的“核心区”。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后,省政府组织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12个专项改革方案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的修编工作,目前均已完成。根据提升规划,湘阴被划入长株潭城市群功能拓展区,属于北部促进发展区和政策核心区,享受与核心区相同的发展政策;试验区的建设中,将重点布局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先导示范区(如图1所示)。其中滨湖示范区包括湘阴、汨罗和望城县的部分区域。这为湘阴县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2 湘阴区位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南岸,居湘、资两水尾闾。县城距长沙市区仅38公里,既处于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内,又位于长株潭经济圈与洞庭湖经济圈结合部、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紧密圈层,是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南岸拓展空间,带动“3+5”城市群发展,连接武汉城市圈的核心节点。
3 湘阴与宁乡、汨罗的比较
3.1 湘阴与宁乡
湘阴与宁乡均紧邻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沙,两者与长株潭的联系度相似,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以下柱状图从GDP、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将湘阴与宁乡进行对比。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湘阴与宁乡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指标在2000年前不相上下,2000年开始宁乡呈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而湘阴相比之下,发展虽然也较快,但变化没有宁乡明显,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表1):
表1 湘阴与宁乡发展状况差异分析
3.2 湘阴与汩罗
顺应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湘阴县和汨罗市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五大“综改先导区”中的滨湖示范区,并在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中两城市被划入长株潭北部功能拓展区。两城市同属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小城市,区位相似,资源禀赋差异不大,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下面以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GDP、地方财政收入指标来量化比较湘阴和汨罗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
以上数据显示,湘阴在GDP总量上一直以不大的优势胜于汨罗;以2005年为分水岭,湘阴财政收入前三年呈微弱增长趋势,后三年却开始下滑或与持平,进一步拉大了与汨罗的差距,情况不容乐观。汨罗较之湘阴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原因之一就是其对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的挖掘与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吻合;因此湘阴若不在加快升级县域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补充发展后劲,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将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3.3 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结论:行政区划、交通区位以及产业结构等拉开了原本发展水平相当的宁乡和湘阴;而以往与湘阴经济社会发展旗鼓相当的汨罗在新形势下迅速找准自身定位从而实现了经济跨越发展,具有足够后劲赶超湘阴。因此,湘阴要在客观正视自身不足、客观评价邻近城市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力争区域未来交通基础设施落户湘阴,分析资源与产业优劣势,明晰产业定位,从而与区域其它城市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局面,实现区域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4 对接中的湘阴城市功能总体战略定位
根据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现实基础,未来湘阴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三基地”、“两支点”、“一品牌”。“三基地”即制造业生产配套加工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两支点”为长沙港口和金霞物流园重要支点、长株潭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点;“一品牌”即城郊水体休闲娱乐品牌。
4.1 制造业生产配套加工基地
目前,湘阴应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引进机械配套和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主导,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引进一批投资实力大、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高税收低污染的工业项目;同时,吸纳下游产业以及配套产业,实现与长株潭产业转移的多层次对接,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
4.2 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湘阴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沼塘堰星罗棋布,具有不可多得的水产养殖优势。目前,全县已成立水产养殖协会12个,吸引带动农户2.8万户,养殖面积突破23万亩,连接基地规模达8.3亩。这些为湘阴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湘阴更应在如下方面努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发展健康养殖,打造水产品牌;突出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如在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大水面开发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不断开发新的加工产品等。
4.3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食品加工是湘阴的特色经济。食品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占到40%以上,是湘阴的支柱和特色产业。湘阴理应在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资源基础和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打响“品牌带动”战略,扩大并强化品牌影响,延伸并逐步完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进一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与县内食品工业联营合作或独资开发,提升湘阴县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和规模。
4.4 长沙港口和金霞物流园重要支点
湘阴具有良好的深水资源,湘资两水贯穿全境,且距离长沙霞凝港和金霞物流园仅40公里,长株潭要实现“通湖达江”独特的水上交通优势,就必须北拓依托湘阴港口优势。
建议在现有南部樟树港、中部正在建设的3000吨位漕溪港深水码头以及北部南洞庭湖港口码头作为湘阴港口资源来整体考虑。根据深水条件不同,樟树港和北部港口作为货运码头建设,并发展一定规模的临港物流及相关产业,如化工、船舶制造以及装备制造等;而中部漕溪港建设成为湘阴客运码头,打造成为湘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客流集散地。
4.5 长株潭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点
环洞庭湖经济区是指:以岳阳、常德、益阳为区域中心城市,以京广、石长、京珠、长常、湘北等交通走廊为发展轴的环湖城镇带。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环洞庭湖经济圈还多停留在地理概念层面,没有实质性进展。经济圈内的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的区域经济尚未真正联动起来和主动对接,且由于缺乏“龙头”带动作用,目前还处于相对独立阶段,未得到蓬勃发展。湘阴作为环洞庭湖11个中小城市中离长沙最近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将会承担起长株潭核心区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撑点。
为扮演好这一角色,除了加强上文中所提到的经济建设外,湘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众所周知,湘阴尚未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这成为其发挥支点作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建议湘阴除完善水路航运方面的建设的同时,努力向上级政府争取区域交通设施落户本地,创造条件建设湘阴对接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以及107国道的过境铁路和公路,在县域境内完善主要道路网建设。
4.6 城郊水体休闲娱乐品牌
打造水体休闲娱乐品牌实际上包括两个共同立足水元素且紧密相关和高度互补的产业:休闲渔业和水体娱乐。两者结合全方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爱好,将水这一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淋漓尽致,从而打响湘阴作为湖南城郊水体休闲娱乐的重量级品牌。
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可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所,实施环境整治,发展城郊垂钓,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开办各种展览馆和水产超市;建立各具特色的水族馆,以及集科普教育和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渔业博览馆;兴办渔家乐,让游客观赏湖岛风情,体验渔家生活,品尝海鲜风味。
另外,建议大力开拓包括SPA(水疗)会所、水上乐园,以及游泳、冲浪、水上滑翔等综合性水体娱乐产业,与休闲渔业共同完善湘阴“水”品牌。
5 结语
上述战略定位是在综合分析湘阴外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身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的前提下提出的。外部资源环境条件即湘阴所处的良好区位,与长沙便捷的交通联系,以及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内部资源与能力则是包括了其所特有的水资源优势和已有的相关产业(如食品加工)良好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大城市周边小城市所共有的廉价的土地价格、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在此对策框架下,湘阴还需创造各种政策优惠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并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中积极对接,突破自我发展模式,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涛方,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50-56.
[2]曹敏娜.区域核心城市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思路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6,(09):23-27.
[3]余学谦.构建武汉都市圈,“圈”出一片新天地——鄂州应对武汉市都市圈的战略思考[J].今日湖北,2004,(5):42-44.
[4]曾万涛.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01):15-18.
[5]张萍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27.
[6]于涛方,甄峰,吴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07,(03):41-48.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湘阴;对接;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9-0001-02
作者简介:杨靖(1983-),女,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助教,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区域经济。
1 引言
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位,其发展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于涛方、吴志强对沪宁杭周边地区的中小城市昆山、萧山和江宁崛起的条件和机制做了深入研究,指出其兴起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同时创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制定和采取优惠的投资、税收以及人才等亲商政策,并创造多核心的产业载体和投资载体,以此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自身崛起;曹敏娜提出南京周边的句容市发展思路,即抓住都市圈发育不断成长的机遇,主动呼应核心城市功能外溢、空间扩展的趋势,发展功能互补、资源特色型产业;余学谦在对鄂州应对武汉都市圈的战略思考中指出,在构筑发达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并接轨产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整合与分工。
湘阴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沙周边的小城市,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紧邻长沙的湘阴县抓住这一难得的时代机遇,积极思考如何准确定位从而实现自身崛起。笔者于2008年7月开始参与湘阴县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就其如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进行了战略层面的对策探讨。
2 湘阴对接长株潭现实基础综述
2.1 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湘阴的积极参与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市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市湖南省东部城镇密集区的“核心区”。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后,省政府组织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12个专项改革方案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的修编工作,目前均已完成。根据提升规划,湘阴被划入长株潭城市群功能拓展区,属于北部促进发展区和政策核心区,享受与核心区相同的发展政策;试验区的建设中,将重点布局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先导示范区(如图1所示)。其中滨湖示范区包括湘阴、汨罗和望城县的部分区域。这为湘阴县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2 湘阴区位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南岸,居湘、资两水尾闾。县城距长沙市区仅38公里,既处于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内,又位于长株潭经济圈与洞庭湖经济圈结合部、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紧密圈层,是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南岸拓展空间,带动“3+5”城市群发展,连接武汉城市圈的核心节点。
3 湘阴与宁乡、汨罗的比较
3.1 湘阴与宁乡
湘阴与宁乡均紧邻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沙,两者与长株潭的联系度相似,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以下柱状图从GDP、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将湘阴与宁乡进行对比。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湘阴与宁乡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指标在2000年前不相上下,2000年开始宁乡呈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而湘阴相比之下,发展虽然也较快,但变化没有宁乡明显,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表1):
表1 湘阴与宁乡发展状况差异分析
3.2 湘阴与汩罗
顺应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湘阴县和汨罗市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五大“综改先导区”中的滨湖示范区,并在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中两城市被划入长株潭北部功能拓展区。两城市同属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小城市,区位相似,资源禀赋差异不大,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下面以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GDP、地方财政收入指标来量化比较湘阴和汨罗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
以上数据显示,湘阴在GDP总量上一直以不大的优势胜于汨罗;以2005年为分水岭,湘阴财政收入前三年呈微弱增长趋势,后三年却开始下滑或与持平,进一步拉大了与汨罗的差距,情况不容乐观。汨罗较之湘阴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原因之一就是其对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的挖掘与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吻合;因此湘阴若不在加快升级县域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补充发展后劲,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将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3.3 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结论:行政区划、交通区位以及产业结构等拉开了原本发展水平相当的宁乡和湘阴;而以往与湘阴经济社会发展旗鼓相当的汨罗在新形势下迅速找准自身定位从而实现了经济跨越发展,具有足够后劲赶超湘阴。因此,湘阴要在客观正视自身不足、客观评价邻近城市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力争区域未来交通基础设施落户湘阴,分析资源与产业优劣势,明晰产业定位,从而与区域其它城市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局面,实现区域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4 对接中的湘阴城市功能总体战略定位
根据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现实基础,未来湘阴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三基地”、“两支点”、“一品牌”。“三基地”即制造业生产配套加工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两支点”为长沙港口和金霞物流园重要支点、长株潭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点;“一品牌”即城郊水体休闲娱乐品牌。
4.1 制造业生产配套加工基地
目前,湘阴应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引进机械配套和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主导,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引进一批投资实力大、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高税收低污染的工业项目;同时,吸纳下游产业以及配套产业,实现与长株潭产业转移的多层次对接,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
4.2 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湘阴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沼塘堰星罗棋布,具有不可多得的水产养殖优势。目前,全县已成立水产养殖协会12个,吸引带动农户2.8万户,养殖面积突破23万亩,连接基地规模达8.3亩。这些为湘阴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湘阴更应在如下方面努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发展健康养殖,打造水产品牌;突出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如在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大水面开发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不断开发新的加工产品等。
4.3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食品加工是湘阴的特色经济。食品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占到40%以上,是湘阴的支柱和特色产业。湘阴理应在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资源基础和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打响“品牌带动”战略,扩大并强化品牌影响,延伸并逐步完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进一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与县内食品工业联营合作或独资开发,提升湘阴县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和规模。
4.4 长沙港口和金霞物流园重要支点
湘阴具有良好的深水资源,湘资两水贯穿全境,且距离长沙霞凝港和金霞物流园仅40公里,长株潭要实现“通湖达江”独特的水上交通优势,就必须北拓依托湘阴港口优势。
建议在现有南部樟树港、中部正在建设的3000吨位漕溪港深水码头以及北部南洞庭湖港口码头作为湘阴港口资源来整体考虑。根据深水条件不同,樟树港和北部港口作为货运码头建设,并发展一定规模的临港物流及相关产业,如化工、船舶制造以及装备制造等;而中部漕溪港建设成为湘阴客运码头,打造成为湘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客流集散地。
4.5 长株潭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点
环洞庭湖经济区是指:以岳阳、常德、益阳为区域中心城市,以京广、石长、京珠、长常、湘北等交通走廊为发展轴的环湖城镇带。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环洞庭湖经济圈还多停留在地理概念层面,没有实质性进展。经济圈内的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的区域经济尚未真正联动起来和主动对接,且由于缺乏“龙头”带动作用,目前还处于相对独立阶段,未得到蓬勃发展。湘阴作为环洞庭湖11个中小城市中离长沙最近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将会承担起长株潭核心区辐射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关键支撑点。
为扮演好这一角色,除了加强上文中所提到的经济建设外,湘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众所周知,湘阴尚未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这成为其发挥支点作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建议湘阴除完善水路航运方面的建设的同时,努力向上级政府争取区域交通设施落户本地,创造条件建设湘阴对接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以及107国道的过境铁路和公路,在县域境内完善主要道路网建设。
4.6 城郊水体休闲娱乐品牌
打造水体休闲娱乐品牌实际上包括两个共同立足水元素且紧密相关和高度互补的产业:休闲渔业和水体娱乐。两者结合全方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爱好,将水这一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淋漓尽致,从而打响湘阴作为湖南城郊水体休闲娱乐的重量级品牌。
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可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所,实施环境整治,发展城郊垂钓,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开办各种展览馆和水产超市;建立各具特色的水族馆,以及集科普教育和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渔业博览馆;兴办渔家乐,让游客观赏湖岛风情,体验渔家生活,品尝海鲜风味。
另外,建议大力开拓包括SPA(水疗)会所、水上乐园,以及游泳、冲浪、水上滑翔等综合性水体娱乐产业,与休闲渔业共同完善湘阴“水”品牌。
5 结语
上述战略定位是在综合分析湘阴外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身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的前提下提出的。外部资源环境条件即湘阴所处的良好区位,与长沙便捷的交通联系,以及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内部资源与能力则是包括了其所特有的水资源优势和已有的相关产业(如食品加工)良好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大城市周边小城市所共有的廉价的土地价格、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在此对策框架下,湘阴还需创造各种政策优惠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并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中积极对接,突破自我发展模式,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涛方,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50-56.
[2]曹敏娜.区域核心城市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思路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6,(09):23-27.
[3]余学谦.构建武汉都市圈,“圈”出一片新天地——鄂州应对武汉市都市圈的战略思考[J].今日湖北,2004,(5):42-44.
[4]曾万涛.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01):15-18.
[5]张萍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27.
[6]于涛方,甄峰,吴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07,(0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