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典型解法与技巧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zhaoyangdong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中主要是以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为主,以绳和杆的问题居多.同学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合速度,什么是分速度.而关于这类问题的求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
  1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对于这种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速度投影定理.
  速度投影定理:同一瞬时,刚体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如图1所示.那么,此时有(vB)AB=(vA)AB.
  此外,我们还必须还要知道合速度就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速度.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的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来对速度进行合成和分解.[TP6GW79.TIF,YX#]
  例1如图2所示,一个长直杆AB在墙角沿竖直墙和水平地面滑动,当AB杆和墙的夹角为θ时,杆的A端沿墙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1,B端沿地面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v2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首先,能分析得出v1和v2分别为A,B两点的合速度.据此,对A,B两点的速度进行正交分解得到相应的分速度,并由速度定理进一步得到两速度在沿杆子的方向上是相等的.
  v1cosθ=v2sinθ,
  v1=v2tanθ.
  [TP6GW80.TIF,Y#]
  例2如图3所示,A、B两物体系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一根轻绳的两端,当A物体以速度v向左运动时,系A、B的绳分别与水平方向成α、β角,此时B物体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绳子沿地面的运动为合运动,又由于绳子是不可伸长的,所以每个物体在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大小是相等的.有vcosα=vBcosβ,vBcosαcosβv.
  注解一般来说对于绳子类的问题,由于绳子被拉直了,所以可以把绳子看成是杆子,也就是说合速度可以分解到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
  2微元法
  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但是这种方法在解答题目时可能有点复杂而不简洁.
其他文献
1试题及解析  1.1试题(2014年江苏高考卷第11题)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题图1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和F3=4.2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期刊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综合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点,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高考除了对完整的圆周轨道考查外,还对三种圆弧轨道进行考查,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期刊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并且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认真领会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教师就是要
近几年在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得以提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方法,在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学物理教材中,构建问题情境有很大体现,这对提高中学生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问题情景的必要性  1.1构建问题情境要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比较有用与有趣的学科,也是把实验作为前提的学科,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基本手段与方式.由
顺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分层作业这一理念应运而生.该教育措施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因素、个体发展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三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切实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分层作业的具体落实进行简要论述.  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兴趣的必要途径,却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将
1不动点综述  我们这里所谓的不动点,即双振子的质心,质心不动,即以质心为参考系.因为此类方法前人已有很多描述,这里我们仅稍作梳理.  [TP6GW68.TIF,Y#]  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由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着A、B两个小球(可看作质点),质量分别为m、2m,易知质心O与A、B距离之比为2∶1,初始时弹簧无形变.现分三类简单情况研究稳态振动.(1)将弹簧压缩后无初速释放;(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教师出示了问题还没有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理解,就有学生满脸兴奋地报出了答案;而教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时,学生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或者直接说:“我就是这样想的啊!”面对这种课堂现象,教师要能正确地进行归因分析和审慎思忖,而不能草率处理甚至批评学生.这其实是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它是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题策略的掌握.解题策略是指导和搜索解题路径和方向的方法,对问题的解决起定向、监控和调节的作用,是成功高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的培养与训练,对于物理教学和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1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的理论基础  奥
在求解力学问题时,我们常常要用到动量定理,可以使得解题过程简捷、明了.但是,如果稍有疏忽也很容易出错.在运用动量定理求解有关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例1科学家们设想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用太阳帆来加速星际宇宙飞船.按照近代光的粒子说,由光量子组成,飞船在太空中张开太阳帆,使太阳光垂直射到太阳帆上,太阳帆的面积为S,太阳帆对光的反射率为100%.设太阳帆上每
期刊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出了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1力的合成和分解法  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