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9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所有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指标及呼吸机有关参数,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
  结果:本组39例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4.2±16.3)h,平均吸氧时间为(96.7±20.6)h。治疗后患儿的PaCO2、PaO2、PIP、PEEP、FiO2以及PH值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2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24-02
  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常见疾病,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我院新生儿科近年来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9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所有患儿均符合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诊断标准[1],患儿胃液泡沫试验阴性,并排除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8例,胎龄28~37周,平均(32.6±1.3)周,体重1800~2800g,平均(2284.7±187.2)g。剖宫产26例,经阴道分娩13例,出生时Apgar评分≤3分3例,Apgar评分4~7分20例,Apgar评分≥8分16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吸净气道分泌物,患儿取仰卧位,采用无菌注射器连接新生儿胃管,经气管内给药肺表面活性物质100~150mg/kg,给药时间为5~10s。随后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1~2min,然后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4h后的PaCO2、PaO2、PIP、PEEP、FiO2以及PH值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9例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4.2±16.3)h,平均吸氧时间为(96.7±20.6)h。治疗后患儿的PaCO2、PaO2、PIP、PEEP、FiO2以及PH值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病理以肺泡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泡壁表面张力的增高为特征,可造成肺泡萎陷、肺不张,从而引起通气的减少,表现为肺内分流的增加[2]。目前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防止进行性肺不张,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是从猪肺中提取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偿早产儿体内缺乏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3],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报道[4]: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已经成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手段且疗效明确、肯定。
  本研究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吸氧时间均控制在理想范围,治疗后患儿的血气指标及呼吸机有关参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这与张俊[5]的研究报道一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促进患儿肺部病变的恢复,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患儿的酸中毒、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现象。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充分发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药效,改善肺氧合与顺应性,形成良性循环。目前机械通气治疗已经成为抢救危重新生儿常用的呼吸支持手段,但也可引起各种并发症,而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气管插管所致的喉部气道损伤及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如肺气漏、慢性肺病等[6]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28
  [2]江金彪,陈弘,吴福根,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8):93-94
  [3]万俊,凌厉,李虎,等.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95-96
  [4]董一慧,袁显文,李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1):97-102
  [5]张俊,朱绪亮,郭军,等.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5):36-39
  [6]杨一民,李蕙,陈四文,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影响机械辅助通气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4(11C):3807-38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沐川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200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釆用广州华友明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13呼气检测仪检查。  结果:体检结果与体检者性别、年龄、饮酒、吸烟与否、遗传基因相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影响因素和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意外伤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方法:采用自制回顾性调查问卷对本组手术室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如年龄、工作年、职称等,发生锐器意外伤的次数、受伤原因、类型、锐器种类、伤后处理措施及血液学监测情况等。采用便利抽样选择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锐器意外伤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本组80名护士在最近1年中100%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吉木萨尔县中医医院门诊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各100名,予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口服降压,并分组进行对照。  结果:经4周治疗各组血压值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100mmHg),年龄60-72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期食道癌X线影像诊断,缓解患者病情。  方法:选取在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经过x线观察被确诊为是早期食道癌的患者,对他们各项的身体指标检测以及理化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X线检测显示的结果为,这15例患者中黏膜破坏的有6例,小溃疡3例,局限性小充盈缺损4例,管腔改变2例。并且这些病症中,糜烂型和乳头型的早期癌症的发生率要高于斑块型和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型支气管哮喘以机械通气加大量补液方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22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分别将其标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综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机械通气加大量补液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116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DVT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DVT发生相关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发生下肢皮肤颜色改变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及DVT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ut the incidence of l
期刊
摘要:总结了15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术中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认为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做好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29  Without tension in eld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9和白介素-6、8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其中包括4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3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此外,另选取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白介素-6、白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对白介素-6、8、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收治的手足口病239例集中隔离治疗,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恰当的护理有利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宣教对控制本病流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儿 手足口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30  Experience from the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不同相对体质量早产儿早期蛋白质、甘油三酯生化指标,探讨早产儿早期血生化指标对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宫内营养状况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3年08月同期住院的新生儿189例,分为≤28周组16例、28-32周组53例、32-37周组72例、足月儿组48例。于出生后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2ml,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及甘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