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未必和寡 深入亦可浅出——评《现代对位及其赋格》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和声、复调、曲式与配器四门课程被统称为“四大件”,共同构成了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核心框架,是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复调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该课程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近年来,在音乐教育者们对复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之下,我国复调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创作环境不断对作曲理论教学的专业性与前沿性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作曲理论的过程中能够认识现代音乐的全貌,为了让我国复调学科发展适应当下的新形势,有必要将现代对位技法的教学内容纳入复调课程.目前,我国大多数复调教材缺少有关现代音乐技法的知识点,而大多数现代音乐分析教程又缺少论述复调音乐的专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如何将现代复调音乐中纷繁复杂的织体形态梳理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板块?
其他文献
通过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分析,发现其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教科书的德育功能.教科书德育内容的建构遵循从“儿童立场”“道德叙事”到“经验重构”的认知逻辑,从“道德自我”“重要他人”到“社会场域”的关系逻辑,从“价值准入”“价值排序”到“价值引领”的价值逻辑.实现教科书的德育价值,未来还需建立整全的德育观念,由“德育学科”拓展到“学科德育”;激发教科书编研者的“德育自觉”,以“教材思政”引领“课程运作”;教科书使用者需肩负起从“知识教学”到“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
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校外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未得到应有重视,存在着专业成长缺支持和情境、骨干教师发展缺关注和引领、专业研训缺规划和系统三个突出问题.在共创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教师联合体内部和联合体间的共创性研训活动,形成校外教育教师专业携同发展的共创性研训体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建立和优化以系统性问题、集体性问题和分布性问题为导向,工具创展、共同体创展和分工创展为指向的共创性研训实践路径,可实现校外教育教师专业携同发展.
反思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学生个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结果等进行反向思考,对过程的合理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的可信度等作出检查和判断,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思维活动.反思评价对科学探究活动起着总调度、关键点和节拍器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落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可从分析和识别探究活动中反思评价的行为表征入手,采用解释取向的概念建构、问题驱动的深度探究、聚焦监控的学习评价的教学策略,通过在探究活动中贯穿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独立环节、在教学计
匠人精神是一种人品、一种心性,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各行各业的人都具有普适性.教师和匠人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他们的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既需要娴熟的技能和技巧,又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灵性,这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当下这个浮躁与倦怠并存的年代,教师可以从匠人精神那里获得精益求精、执着专一、从容淡定、自我欣赏、自成一格、自我修炼等诸多启示.
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明确的概念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更注重对体育技能的传授,不重视挖掘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尽管能增强学生体质,但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目标.为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需要促进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与课程理论的紧密结合.
期刊
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精神文明和艺术情感的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把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化的艺术审美传递给当代的青少年,让青少年经过文学教育之后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学素质和人格魅力.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在多元化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更加多元,家国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的一生当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会在不经意间接触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抑或是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培养
期刊
“劳动品质缺失”是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劳动项目的 热爱、缺乏劳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基础、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困难磨炼,且支持劳动品质养成的社会组织系统尚不完备.采用积极心理学“三个支柱”的理论架构,探索学生劳动品质培养机制:通过“激发动机、创造积极情绪体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等,激发学生对劳动项目的 热爱;通过学习劳动知识、规范与技能,创造实践机会,创设困难场景等,引导学生建构积极劳动品格;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家庭加强劳动教育引导,政府统筹资源,社会关
学校融合、应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智慧学习新方式,鲜明地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131智慧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1”指一课,“3”指大数据环境下教与学三个阶段的学习模式,第二个“1”指一平台.rn“一课”区别于传统狭隘意义上的仅限于在校课堂教学的概念,而是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完整学习过程的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各种学习场景,包括学校、课堂、社会、家庭学习等.大数据环境下教与学三个阶段的学习模式及学习状态分别为如
期刊
基于“互联网+”环境,将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利用大数据反馈突破教学重难点、精准施教,并借助即时评价反馈,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性的成长,使学生自适应学习能力不断提升.rn首先,课前通过数据分析,检测定向自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呈现问题,反馈情况,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困惑点的过程中,使其隐性思维显性化.如运用评估先于教学策略,将问题呈现在理解单上,让学生配合微课学习,进行知识延伸;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计学生定向自学练习量和难易度,用课前在线前测帮助学生从旧知走向新知的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抗击疫情期间,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疫情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透显出极其丰富的价值意蕴,对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重大.因此,要从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方式深度融合等三方面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