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ES是美国音频工程协会的英语缩写,而EBU则代表大名鼎鼎的欧洲广播联盟。当这两个组织的名字以AES/EBU这一形式一同出现时,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数字录音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那时,由于数字设备的总体拥有量太小,录音棚或工作室内的数字音频设备都各成体系,因此各厂家都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了各自的数字音频接口。
CD的出现刺激了数字录音技术的发展,由于早期的CD母版多是以SonyPCM-1610/1630处理器搭配特殊的U-matlc磁带机录制的,Sony开发了SDIF-2接口,其他一些厂家为了与Sony设备兼容也采用了这种接口,因此sDlF-2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DIF-2采用3条同轴电缆,分别传送左声道、右声道与同步信号(wordclock),在较短的距离内,这种接口十分可靠。AES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负责设计一种接口来满足广播业者与唱片公司对长距离传输的需求,该工作组由各大数字音频设备制造商的工程师及各广播组织与大型唱片公司的代表组成。经过商议,该接口应具备下列特征:
1.应使用单条电缆,且电缆与连接器都应易于得到。
2.应使用串行传输,以减弱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损耗与射频干扰。
3.应具备传输24bit音频数据的能力。
4.应具备携带音频信号相关信息(如采样频率、预加重等)的能力。
5.发送与接收电路的实现不应造成设备价格的激增。
工作组逐渐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组织提出一种统一的标准,那么市场上将会出现多种接口格式,造成混乱。因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984年10月,AES在纽约召开会议,工作组提交了接口标准的草案-AES3,可在不增加均衡的情况下,利用屏蔽双绞线使串行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距离达到至少100m。随后,厂商与用户欢欣鼓舞,许多用户表示他们在今后的设备订单中,一定要指明接口类型。
随后AES3-1985被提交到ANSl(美国国家标准组织)、EBU与ElAJ(日本电子工业协会),以得到他们的批准。后来,各组织都以各自的名称发布了该标准,但同时对其文本与实现都进行了一些修改,尽管如此,该接口还是被通称为AES/EBU接口。目前,AES/EBU已成为数字音频设备的标准接口。
1980年,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技术委员会)29的一次会议上,诞生了一个工作组,该组的任务是为消费用CD设备制定一个接口。虽然消费电子用接口与专业接口存在分歧,但IEC已经看到了采用近似方案的优势。最终,于1986年发布的IEC958标准包含了极其相近的专业与家用接口,从而在整个音频行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两者间最大的区别仅在于辅助数据与电气结构上,似乎与模拟时代的专业用平衡接口与家用非平衡接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92年,AES与EBU对1985年发布的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变化包括简化语言、提高电气可靠性、澄清与lEC958标准的混淆、将预留的比特位分配给新型应用以及提高兼容性等。
2003年,AES发布了AES3标准的第3个版本,将AES3-1992的4个补充整合到一起,定义了用户位管理状态(元数据),并将电气特性规格更新到2002年发布的IEC60958-4。
此外,在Sony、Probel、Graham-Pattern、GrassVaIley、NVIslON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AES于1995年发布了AES-3id-1995,该文档描述了在使用模拟视频分配设备的场所,使用非平衡同轴电缆、电缆均衡器与专门的接收器实现AES3音频的长距离传输(不大于1000m)的方法,并于2001年进行了更新。目前,大多数数字视频录像机都安装有这种接口。
AES/EBU现已得到AES、EBU,SMPTE、lEc、ITU等多家组织与机构的认可,不愧为一项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全球性工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数字录音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那时,由于数字设备的总体拥有量太小,录音棚或工作室内的数字音频设备都各成体系,因此各厂家都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了各自的数字音频接口。
CD的出现刺激了数字录音技术的发展,由于早期的CD母版多是以SonyPCM-1610/1630处理器搭配特殊的U-matlc磁带机录制的,Sony开发了SDIF-2接口,其他一些厂家为了与Sony设备兼容也采用了这种接口,因此sDlF-2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DIF-2采用3条同轴电缆,分别传送左声道、右声道与同步信号(wordclock),在较短的距离内,这种接口十分可靠。AES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负责设计一种接口来满足广播业者与唱片公司对长距离传输的需求,该工作组由各大数字音频设备制造商的工程师及各广播组织与大型唱片公司的代表组成。经过商议,该接口应具备下列特征:
1.应使用单条电缆,且电缆与连接器都应易于得到。
2.应使用串行传输,以减弱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损耗与射频干扰。
3.应具备传输24bit音频数据的能力。
4.应具备携带音频信号相关信息(如采样频率、预加重等)的能力。
5.发送与接收电路的实现不应造成设备价格的激增。
工作组逐渐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组织提出一种统一的标准,那么市场上将会出现多种接口格式,造成混乱。因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984年10月,AES在纽约召开会议,工作组提交了接口标准的草案-AES3,可在不增加均衡的情况下,利用屏蔽双绞线使串行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距离达到至少100m。随后,厂商与用户欢欣鼓舞,许多用户表示他们在今后的设备订单中,一定要指明接口类型。
随后AES3-1985被提交到ANSl(美国国家标准组织)、EBU与ElAJ(日本电子工业协会),以得到他们的批准。后来,各组织都以各自的名称发布了该标准,但同时对其文本与实现都进行了一些修改,尽管如此,该接口还是被通称为AES/EBU接口。目前,AES/EBU已成为数字音频设备的标准接口。
1980年,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技术委员会)29的一次会议上,诞生了一个工作组,该组的任务是为消费用CD设备制定一个接口。虽然消费电子用接口与专业接口存在分歧,但IEC已经看到了采用近似方案的优势。最终,于1986年发布的IEC958标准包含了极其相近的专业与家用接口,从而在整个音频行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两者间最大的区别仅在于辅助数据与电气结构上,似乎与模拟时代的专业用平衡接口与家用非平衡接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92年,AES与EBU对1985年发布的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变化包括简化语言、提高电气可靠性、澄清与lEC958标准的混淆、将预留的比特位分配给新型应用以及提高兼容性等。
2003年,AES发布了AES3标准的第3个版本,将AES3-1992的4个补充整合到一起,定义了用户位管理状态(元数据),并将电气特性规格更新到2002年发布的IEC60958-4。
此外,在Sony、Probel、Graham-Pattern、GrassVaIley、NVIslON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AES于1995年发布了AES-3id-1995,该文档描述了在使用模拟视频分配设备的场所,使用非平衡同轴电缆、电缆均衡器与专门的接收器实现AES3音频的长距离传输(不大于1000m)的方法,并于2001年进行了更新。目前,大多数数字视频录像机都安装有这种接口。
AES/EBU现已得到AES、EBU,SMPTE、lEc、ITU等多家组织与机构的认可,不愧为一项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全球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