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回到社区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ma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塘老街动迁安置而来的老苏州人,搬进了新社区。他们热爱苏州文化,有一定的欣赏品味,各项思维活跃,正逐渐成为新一代社区达人的代表。而社区通过着意打造的基层非遗文化圈,吸引居民们一道前来,让非遗走入社区,让非遗留在社区,让非遗的文化魅力融入社区的民众生活,为居民们的小康生活再添姿彩。
  夏日摇“清风”  穿扇骨制苏扇
  夏日炎炎。苏扇轻摇,优雅自若,是苏州人精致生活的标志之一。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区内,非遗制扇技艺传承人吴立福正现场教授居民如何穿扇骨、制苏扇。在场无人不被苏扇艺术的臻美感染。
  吴立福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制扇五十多年,作品被北京荣宝斋、杭州王星记及国内外苏扇制作行家和藏家收藏,“苏扇不仅仅是一种纳凉工具,更是吴地文化的代表缩影,寄托了主人的情怀和品味,也彰显了其社会地位。”
  闻名不如亲眼所见,吴立福给大家展示了一部分由他精心制作的苏扇,一把把雅致精巧的苏扇,以传统制扇工艺之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折服了在场所有人。
  在吴立福的带领下,大家学习感受了如何穿扇骨:先用一根竹制的扇骨,逐一穿插扇面中每折中装扇骨处,并由缝隙中取出,为装扇骨做准备。“扇骨穿引到扇面里,最考验耐心,稍有浮躁激进,便纸破扇断,前功尽弃。”在每一步悉心的要诀指导下,大家成功地将扇骨穿入了扇面之中。黏合两侧大骨,终于完成穿扇骨工序。
  “这次非遗苏扇文化体验活动,就是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一种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学习体验非遗文化之余,提升人文素养。”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怡说。
  编织忆童年  折棕叶习棕编
  棕编是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织工艺品。过去,农家的蒲扇、草鞋等生活用具都由棕榈叶编织而成,人们也通过编织模拟各种自然的形态,供孩子们玩耍。在领秀金品社区,居民们的棕编老师是姑苏区“草棕编”非遗传承人邹星花,大家就跟着她学习棕编“蚂蚱”,回忆童年夏日趣味。
  邹星花家中世代从事棕编手艺,她儿时跟随父亲学习草棕编织法,一晃做了三四十年。棕榈叶从前在苏州挺常见,但“现在做棕编的人寥寥无几,懂行的人也不多。”邹星花的女儿也喜欢“棕编”,技艺得以传承,母女俩都是姑苏区“草棕编”非遗文化传承人。
  社区活动现场,邹星花对传统棕编手工技艺和基础棕编手法一一进行了讲解。她带来新鲜棕榈叶,边讲边演示,“取70公分左右叶子,划掉偏硬的叶脊,在叶尾比叶头多10公分的地方对折,深色朝外,对折处中间夹一根长约10公分的铁丝,后从对折处向叶尾编织。”编织、打结、盖住,重复,一系列绚烂的手部动作后,一片扁平细长的棕榈叶渐成一只草编蚂蚱的模样,再取红绳制成眼睛,翠绿的蚂蚱就诞生啦。连见惯手工活的苏州本地老居民都连声称赞,纷纷拾起棕叶编织起蚂蚱来。
  做着做着,老苏州陆福宝回忆起往日时光,“以前夏天经常能在路边看到蚂蚱,野外只要有草的地方都有蚂蚱。小时候,大人到田地干农活,小孩子就去田里抓蚂蚱,回来喂家里的鸡。藏在草丛里的蚂蚱会连蹦带飞四散奔逃,它往远处跳,小孩子在后面追。现在很少能看到了。”
  嗅一缕花香  点赞今日生活
  “阿要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从前每到夏天,苏州的大小街巷里会响起苏州阿婆们软糯的卖花声。栀子花是苏州人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更充满着“苏州情结”。近期,小区内的栀子花田盛开,吸引了周围居民前往一睹留影。
  这片美不胜收、芳香馥郁的栀子花田,位于小区西北角,原先垃圾成堆、杂草丛生、高低不平。两年前,开发商和物业商议,将這片土地利用起来,种下一片栀子花,平时由专业的绿化人员打理,逐渐成为小区热门地。“经过我们两年的精心打理,再加上今年雨水充足,栀子花开得太好看了。”物业负责人都忍不住赞叹。
  老苏州徐阿姨就带着小区居民们到栀子花田,采摘栀子花后,现场教授制作苏州人喜爱的栀子花手环。边教边还回忆,“年轻时每到六月,我都要去野外采摘一大束栀子花,回家找些玻璃瓶把花插好,摆满客厅、卧室,栀子花香清新淡雅,气味充盈得整个空间非常舒服。”徐阿姨说她没想到,如今小区里就有栀子花田了,大家身边的绿色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领秀金品花苑的很大一部分居民,是来自于山塘老街动迁安置而来的老苏州人,他们热爱苏州文化,有欣赏品味,各项思维活跃,正逐渐成为新一代社区达人的代表。有鉴于此,社区着意打造了一居一品特色品牌“秀品荟”,通过打造基层非遗文化圈吸引居民们一起来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实现了小康生活的“提档升级”。
其他文献
谈到苏州的夜经济,一定少不了金鸡湖景区。  那,谈到金鸡湖的夜,你会想到什么?音乐喷泉?苏州中心?月光码头?对,这些全都是,但还不够“金鸡湖”。这一次,我们来谈谈真正的金鸡湖上的夜——入夜,坐上游船,徜徉在金鸡湖水面之上,吹着湖风,安安静静感受“非凡园区YE”的魅力。  登上游船,感受金鸡湖夜色“独一份”  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你可曾想过,前一秒还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金鸡湖边,流连于岸边热闹的都
期刊
众所周知的力量角斗连局外人也明确意识到,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2020年5月,苏州高新区出台《苏州高新区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7月,苏州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揭牌,提出将集中力量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长三角最具示范性及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特色产业基地。  老资格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动能不断  成立近30年,苏
期刊
太湖东西山周围,分布着许多古村落,有的已经在历史中消弭,有的顽强地扛住了岁月的风雨,留存到如今。穿越雕木黛瓦的古村,捡拾起百年光阴,陆巷村、明月湾村等古村里每一块砖瓦都向世人诉说着从北宋南迁到洞庭商帮崛起的那段如烟往事,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便徐徐展开。  陆巷村隐匿的书香门第  陆巷村之名源于南宋,大批朝廷官员为躲避战火南迁时途经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风光秀美,物产丰富,便在此以山而居,辟地建屋。陆
期刊
子时 星轨在远处城市灯光下显得愈发明亮  寅时 老茶客到店喝茶,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缺席  卯时 晨练,拉开新一天的序幕  丑时 夜已深,芡实种植户在水田中辛勤劳作  辰时 葑门横街,熙熙攘攘  巳时 上班族开始忙碌的一天  亥时 姑苏夜经济热闹非凡  午时 来客汤包“778”  申时 闲情逸致,从小培养  酉时 华灯初上,行過最美的路,是归家之路  未时 你在船上看风景,而我在岸上看你  戌时 在
期刊
“客“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150多年前作此联时的横塘驿站对旅客而言,到底是温暖的还是孤独的?今天,从彩云桥顶眺望留存的驿亭,立在京杭大运河与胥江的交汇处,与一旁大运河上往来的大货船相比,单薄而渺小。从屋瓦上卸下的垂兽来看,即便风化得厉害,有的没了鼻子,也看得出当年是精心修缮。  驿站虽小级别不低  这座驿站的身份不简单,它原本是一座水路驿站。中国自唐朝开始邮驿设遍全国
期刊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跨省旅游逐步放开,清净而又魅力的乡村成为人们避暑休憩的热门选择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正从单一的“农家乐”发展成为农文旅联合的“全域乡村旅游”。  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近几年,吴中区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日,吴中区推出了10条“心上吴中”年度体验线路,“到苏州人的小垦丁,做一回归乡的小农民”线路
期刊
站在园子里看风景,或许临风一站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景色。园林,站在岁月里,也站成了另一番景象。  历史上的苏园绝大多数是私人资财,但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园从“独乐园”一转而为“同乐园”了。修复好的园林,向公众开放,而没有列入修复计划的,有些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生产场所,有的成了职工宿舍,有的成了大杂院式的直属公房,私园成了公家单位。跻身人民行列的苏园气质大变,历史上的私园历经风霜,已是小家碧玉,而
期刊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读其诗,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扑面而来,人物生动,场面震撼。但如果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没有扎实的依据,不能表现唐代杜甫所属时代的服饰特征,必然会给观众造成缪误。  宏大的历史政治影响  研究唐代的服饰,和魏晋南北朝分不开,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个民族互相融合,汉族的服饰与各少数民族服饰相互影响,直接推动了唐代服饰文化,服装风格呈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华丽、奔放。  唐初的兴盛,形态
期刊
继上海、北京之后,2020年苏州也将开启垃圾分类模式。其实早在2000年,苏州就已经开始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理念。2020年6月1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苏州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不分类将被拒收。  这是什么垃圾?垃圾怎么分类?我们分类过的垃圾都去了哪里?一堆问题涌现出来,要知道,6月1日过后,垃圾如果不分类,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垃圾分类,园区一直走
期刊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停车位对城市而言已变为紧缺资源,且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苏州也不例外。乱停车现象不但影响城市形象面貌,同时带来安全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苏州古城内许多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深受停车位不足、居民無处停放车辆的困扰。桃花坞地区紧靠苏州火车站,背街小巷繁多,民宅密集,说起停车问题,居民们辛酸一大把。近日,金阊街道桃花坞网格化联动工作站联合社区,携手共建单位,通过努力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