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下的民族精神包含爱国主义、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等,在民族精神指引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步伐是:结合国情,认清形势,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群众,渗透基层,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典型,与时俱进,时刻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77-01
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伟大结晶,科学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相互融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中国以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为母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辩证方法论的指导,在丰富的中国化实践基础上,对其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既具有传统优势,又增添时代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下的民族精神解读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教育了我国世代仁人志士自觉报效国家和民族,涌现出了众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英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级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同样是把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强调革命者要为民族的独立和强大不断奋斗和献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秉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2.实事求是
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强调使主观符合客观的“实事求是”思想,弘扬从实际出发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包括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典理论。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1980年2月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3.改革创新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从洪秀全的首次农民战争,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每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浪潮都是在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引领下完成的。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时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机和活力,惟一的方法就是使自身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和推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一度沿袭苏联模式,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停滞不前,于是便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探索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远进步。
二、民族精神指引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步伐
1.结合国情,认清形势,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国情,认清形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手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就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成果。
2.团结群众,渗透基层,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正是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邓小平同志的这种特色鲜明的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毛泽东同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创造性的坚持和发展。
3.树立典型,与时俱进,时刻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众多革命勇士和先进模范以实际行动将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抗日英雄刘伯承、解放先锋彭德怀、劳动模范傅海泉、党的公仆焦裕禄等,他们以崇高的精神品格和踏实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邓小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典范,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江泽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人物,三个代表思想高度凝聚了党的政治智慧,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胡锦涛是使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系统化轨道的先锋,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了指导性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77-01
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伟大结晶,科学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相互融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中国以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为母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辩证方法论的指导,在丰富的中国化实践基础上,对其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既具有传统优势,又增添时代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下的民族精神解读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教育了我国世代仁人志士自觉报效国家和民族,涌现出了众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英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级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同样是把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强调革命者要为民族的独立和强大不断奋斗和献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秉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2.实事求是
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强调使主观符合客观的“实事求是”思想,弘扬从实际出发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包括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典理论。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1980年2月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3.改革创新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从洪秀全的首次农民战争,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每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浪潮都是在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引领下完成的。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时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机和活力,惟一的方法就是使自身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和推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一度沿袭苏联模式,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停滞不前,于是便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探索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远进步。
二、民族精神指引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步伐
1.结合国情,认清形势,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国情,认清形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手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就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成果。
2.团结群众,渗透基层,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正是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邓小平同志的这种特色鲜明的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毛泽东同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创造性的坚持和发展。
3.树立典型,与时俱进,时刻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众多革命勇士和先进模范以实际行动将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抗日英雄刘伯承、解放先锋彭德怀、劳动模范傅海泉、党的公仆焦裕禄等,他们以崇高的精神品格和踏实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邓小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典范,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江泽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人物,三个代表思想高度凝聚了党的政治智慧,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胡锦涛是使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系统化轨道的先锋,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了指导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