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八股”现象及改进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偶然读起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想起现在的小学习作教学,不仅出了一身冷汗。我们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何尝不是深陷“八股”泥潭而不可自拔呢?更让人后怕的是有很多老师因尝到些许“甜头”而洋洋自得。其影响已到了非得拎出来“示众”的时刻了。
  
  一、睹其状
  
  我们走进校园,深入作文课堂,就能看到“八股”种种拙劣表现。
    1 怪状之一:套框框
  突出表现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固定格式,学生习作时采用填空式。
   2 怪状之二:凑字数
  就是学生在作文时,规定学生作文必须达到相应的字数。有些老师甚至叮嘱学生务必把格子写满,让改卷老师心生怜悯,“充分考虑”阅卷老师阅卷中时间的仓促性。
   3 怪状之三:背作文  就是教师“精选”佳作让学生背诵。以备“战时”使用。一但“战场”上出现相似文体,学生就会下笔如流水。一气呵成。
  
  4 怪状之四:找规律  就是教师“善于”从历年的试卷内容中总结“经验”。从而选定今年的作文内容,然后大运动量训练。
  
  5 怪状之五:强迎合
  就是“认真”揣摩改卷老师的心理,在内容上与时事强行挂勾,追求时代性。在形式上,讲究“风头——猪肚——豹尾”。
  
  6 怪状之六:空点评
  由于内心浮躁,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往往也流于形式。批语都是一些让学生不愿看的内容,都是把诸如“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事例典型”等词语重新排列组合。学生看腻了这些词语,每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只看等第就了事了。
  
  7 怪状之七:定思维
  学生每学期都面临着多次的考试,现在规范办学要好很多,但考试是不可能根除的。每次阅卷时,教师都抢着改习作,为什么?轻松!看一下书写是否整洁,看一下开头是否有点新意,结尾是否有点深意。几秒就可扫视完毕,红笔一挥,分数就定好。可谓简单至极。
  
  8 怪状之八:无真情
  现在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没有养成观察、练笔的习惯,而且感情处于荒漠中。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一些假事例,说空话现象充斥其中,每每作无病呻吟状。此类文章目不忍睹。
  
  二、究其源
  
  应试教育是孕育此怪胎的温床。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心理、教风。学生的学风呈现出病态表现。
  
  1 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
  应试教育把这种病态的作文教学方式推上极致。教师如此,学生如此。笔者曾听过一位县级能手作文教学经验介绍,他把近十年来县小升初考试的作文题目分门别类梳理成所谓“规律”,然后教给学生哪类题目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逐一训练后让学生熟背熟记,以应考试。并言之凿凿:作文命题具有循环式的规律性,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如此高论,作文教学不误入歧途。岂不成了咄咄怪事?
  
  2 “惰性”的教风学风
  据笔者调查,近几年“教作文不作文”的现象已成风气。教师把题目及要求向黑板上一写,万事大吉。学生应对有术,学生只是照书算命,写得如何,就是另一回事了。学生呢,要说作难也不难,不抄就编。三下五除二就好,个个成为下笔千言的“奇才”。
  
  3 迎合阅卷的歪道文风
  曾听过许多写作教学高手的观摩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战时”的几十分钟内写出让阅卷人喜闻乐见的文章,也就是要搞“迎合”。比如,能歌颂的就不要去揭露(避免惹事生非),能歌颂教师的就不要去歌颂别人(因为阅卷人一定是教师)。
  
  三、纠其行
  
  1 教师写好下水文
  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的感受写作的甘苦中去把握写作课教与学的决窍,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 训练扎实基本功
  就是指导学生从听、说、读、观察、思考、实践人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老先生说:“只有写,才会写。”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你越写,越懂得写作,这是学写作唯一的办法。”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练字、练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 改变命题方式
  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的反复不懈的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 革新批改方法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甚至要求篇篇处处“见红”,什么“题批”、“缝批”、“眉批”、“总批”,什么“改字”、“正词”、“调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工作。
  明代盛行的八股取士制,解放战争时期出现过党八股,但无论哪一种“八股”都会因其自身的致命缺陷而成为历史文明进程中的糟粕。相信小学作文“八股”亦然。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初,留给这个建国牌国有企业的经营课题是如何将业务从港口转型为桥梁,今天的中交二航,用“变”把二航的桥梁业务第二次转轨。
分析表明,中国改革以来市场经济的导入对于劳动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不是非常突出的,而对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明显的.从短的增长周期来看,经济的高增长与收入
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浅谈一些体会。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乐于接受知识。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分析、总结归纳、做
目的 建立天健胶囊中黄芪苷的含量测量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注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27∶69∶4),流速为1.2mL/
目前,语文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评改作文,又是眉批,又是总批,耗时多不说,更让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接受不了的是当学生拿到你辛辛苦苦批改后的作文时的那一脸漠然,他们往往是看也不看就将作文本扔到一边。这样的评析究竟有多大意义?不言而喻!那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评析才能逐步达到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目的呢?  我们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一指二自评三总结”的作文评析模式。  一指,即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对于基础较好
日前,本刊收到肖坦先生的文章,他就王成荣先生的“基因说”提出不同意见。王成荣先生看后欣然表示:“多年来,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各说各话,各立其论,理论观点缺少直接交锋与碰
不知怎么的自己已置身于一片雪白的世界,北风在呼啸,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地上的雪积了厚厚的一层,天寒地冻,举目四望,隐约看到一座小屋,远处是一片森林。
没事的时候,常常去姥姥家玩。  姥姥家住山区,那里山陡地贫,在我看来并不适于人类居住。姥爷是个能劳作的愚公,硬是在山腰开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薄地。地里没有多少“土壤”,多是些碎小的山石。姥爷在这贫瘠的山地里居然种了西瓜。  在我印象里,西瓜是喜大肥喜大水的作物,它能在这贫瘠的山地结出圆滚滚的果实吗?我表示怀疑。果然如我怀疑的一样,西瓜苗在这山地里长得很艰难,拉秧非常慢,经过了一个月才长出不足两米的秧
许多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甚至加班加点、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但是,这样做却并没有换来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也没有换来学生的感激,学生草草看看评语就放置一旁了。学生不上心,教师寒了心,双方的积极性都受挫伤。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作文评改意识,采用新型有创意的作文改评方法,调整以往教师改、教师评的单调方式。具体要树立四个意识。  一、有效利用学生
【写作导航】    美元处不在。优雅的文章是一种美,抒情的文章是一种美。幽默的文章是一种美,而悲剧风格的文章也是一种美。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大结局的不完美往往让我们感慨良多,同样一篇悲剧风格的文章一定会让读者潸然泪下。那么。如何写好悲剧风格的文章呢?    一、用景物描写来营造悲剧氛围    景物描写的悲凉往往可以很快地让读者的心融入悲伤的意境之中。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带有悲剧色彩的景物。例如,唐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