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教育制度与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密切地联系起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大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始于1993年,即实行通过劳务市场进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由于当时毕业生的数量较少,市场可以容纳,供需配比相对和谐。但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此由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连续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只有60%--80%,每年都有数十万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被戏称为“啃老族”。上述高等教育制度与就业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引发出社会对待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思考。从社会经济体制与现行教育体制来看,这一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但从高校教育本身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还是能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平日的工作中对身边的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因为我院专业均为财经类,故本文具体针对财经类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作出具有财经类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
  
  1.了解市场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健地推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经济生活领域呈现出繁荣丰富的景象,商贸领域更是异常活跃,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快速地深化和拓展。我国已经是WTO的正式成员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迫使我们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来组织市场经济活动,规范对外经济交往。所有这些都昭示着培养经济类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当务之急,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2)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对我国财经类学生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我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相对地国内经济增速变缓,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全年的GDP增长不超过10%,这必然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因此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财经类、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2.了解需求
  我们不仅要把企业请进来(组织招聘会),也要大胆地走出去。主动接近市场,了解现在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经类人才。现在的专业学习如何能与实际工作切实地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培养出市场、企业、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近几年的招聘来看,企业认可的不是大学生的学历,而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还延续着过去的传统式教育,缺乏素质教育和对能力的培养。如何能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接轨,这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与素养,而学校教育往往却忽视了这个方面,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职业素质对就业的重要性。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了合格的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了解优势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财经类人才。
  (1)地方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财经类人才的支撑。黑龙江省是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各方面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国都处于中下游。但近几年来,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将在更高的程度上和更大的范围内置于市场约束之中,所以需要培养和引进大批经济管理人才。
  (2)我国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需要财经类人才的参与。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的匮乏,致使产品质量不高,管理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3)我国外贸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财经类人才的贡献。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要与国际接轨、吸引外资,就需要有这方面的人才作保证。以上情况证明,经济类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指出,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
  
  二、学生个体的定位分析
  
  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进入高校前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学习成绩、个性、特长也有许多差异。笔者在做调查的时候确定了两类实验对象:统招本科生、自费生。通过走访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做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大多数统招生在选择学校、专业以及未来个人发展等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自费生中的大部分同学在入大学前都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并不了解自己的学校与所学专业,也并非是自己的选择,至于对未来职业规划等问题更是不了解,另外是根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发展。针对这个现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每类学生,所以首先要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分析。
  个人定位是认识自己和建立个人坐标的统一。为了能够进行准确的个人定位,并建立准确合理的人生坐标,需要运用科学的人才评测工具和方法。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进行测量,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才准确、深入的了解,将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可以采取三元定位法、SWOT分析法、Holland职业理论等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准确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风格,从而因势利导,合理择业。还可以促进个人主动择业,为高校生提供专业化的评价,让他们从“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就业”。促进自我潜能发展,培养自己职业素养、潜能,了解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全方位地展示自我。通过一系列的个人定位分析,可以使新入学的大学生们很清楚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深入地对自己进行了剖析,尽早确定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建立
  
  1.专业定位
  很多人在没有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于专业的理解是非常浅显甚至有出入的。但是选择又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选择意味着将来的发展发向,学生们即将面临的专业学习将伴随他们度过最宝贵的时光,如果选择不当、定位不准将白白浪费四年时间。所以要利用入学教育对学生做初步的专业讲解,了解专业将来要开设的课程情况、培养的方向,让他们在上课之前有一个准备。还要利用专业课教师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课上课下双向教育指引。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在大学中要学习的专业是什么,前景怎么样,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要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2.职业启蒙
  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课程,让大一的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职业。尽早地让他们建立起对职业的认识,确定职业方向。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职业周期短,职业本身的变化比较快,许多旧的职业在消失,新的职业不断出现。未来的职业对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员工不仅要有能胜任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通晓与相关的其他综合知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懂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制定规划
  在平日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普遍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中。这与他们刚刚告别高中生活,脱离了高考的压力有关系。到了大学就认为可以放松了,失去了从前的学习劲头。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学生们没有远期目标,盲目随意、得过且过地学习、生活。当升入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如梦初醒,想要奋力追赶,却发现大一大二打基础的知识与课程都被他们这种态度所耽误,所以在大一期间制订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所以每一天、每一步都应该制订好目标,这就要求从大一的时候就要进行职业规划设计。但是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就业的意识和感觉,而且因为每个人的差异较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必须要务实,并且量力而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
  4.边做边改
  分析成功者的足迹就不难发现,建立一个正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做好一整套的职业规划有多重要。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在不同阶段去适时调整它,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这是因为目标与计划是依据个人条件与社会环境制定的,而这两个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不论职业生涯规划还是行动计划也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当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计划后,就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大二、大三)对于前一个阶段的行动进行反思与总结。总结得失,并且比对行动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下一阶段的行动中矫正这个偏差,从而更加有效地行动。同时还要评估现阶段我们自身的情况,看看后面的目标是否还符合现阶段的需求。当掌握这些以后将会发现,其实成功离每个人并不遥远,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
  职业的选择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很重要事情,而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是指航的明灯,为前行的人照亮方向。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要求每一个即将面临就业选择的人充分作好准备,积极应战,在将来的职场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学院)
其他文献
良好心里品质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电工个性心理品质中主要是指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习态度、
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学对象主要以军培学员为主,而军培学员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当兵出身,缺乏许多方面的知识,但偏偏自尊心强,自认为见多识广。他们中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差,因此许多人都有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较好地了解这些特点,把教学方式从填鸭式、说教式、压制式改为引导式、信任式、疏通式,把握尊重人格、相互平等的原则,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军培班《工程力学》的教学谈谈自己
席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目前是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在技师学院,《电工学》是制糖、造纸、机械维修、机电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与三相交流电、安全用电常识、工作机械的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常用电工仪表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它具有概念多、知识广、综合性强、实验实训性强,并充实有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难点讲清、化解得法、互动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老师深切感受到了课前预习的作用。笔者在对有关预习方面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6%的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有87%的学生从不预习。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预习模式,让学生学会预习  现实中,多数中职生不会预习,不知如何预习。很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学学生字,仅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面上。所以,笔者认为,必须要为学生建
本文介绍了EDI的基本概念,EDI的产生,EDI应用系统以及EDI标准,最后论述了发展EDI应用的紧迫性.。
据《后汉书·方技列传》记载:我国东汉末年,华佗弟子樊阿“从佗求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知识量大、概念抽象,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传统智力评价——基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往往被戴上“差生”的帽子。学生自信心欠缺,加上电类专业课知识抽象、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肯定了学生的智力强项,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提出了“组员互动式”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强项来掌握电类专业课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立冬后,膏方保健迎来热潮。膏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天津中药师桑键,阐述了膏方炼成的方法。桑键当年曾任一家药厂总工程师,对中药制剂素有研究,他指出:“一剂膏方,必须具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