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老兵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一棵老枣树引起了李君放的注意,树身已经干枯了大半,枝桠稀稀落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夕阳拉长了老树的影子却无法拉长它的岁月,李君放几乎已经断定这棵老树熬不到明年的结果期了。他叹息一声,想用手中的相机拍下来,三轮车不知道压上了什么,猛的一颠簸,他赶紧抱住相机,坐稳,然而那悲凉的美却已错过。他看了看三轮车斗里的行李,还好都在。行李中有他特意给刘增英老人买的枣糕,老人的牙齿比那老树的枝桠还稀,这个软乎,老人爱吃。
  不知道这位14岁就参军打仗,并作过平山团司号员的老人还能不能吹响冲锋号呢,这次一定要给他补拍一张吹号的照片。坐在三轮车上的李君放这样想着。
  一张空木椅
  然而当来到刘增英老人家里时,眼前的一切告诉他,那个曾经坐在旧木椅上,给他讲战斗故事的老人前几天刚刚去世。在2012年11月底李君放已经给老人拍摄一组照片,现在是2013年1月,这才刚过了一个多月,本打算来陪老人住几天,补拍一组生活照的,没想到已经人去椅空。
  老人享年91岁。


  李君放对着那把空木椅按下了快门。他希望这张照片时刻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时不我待,再不抓紧时间去关爱、关注那些老兵就来不及了,别让空空的椅子载满我们深深的遗憾。
  李君放萌发给抗战老兵拍摄照片的想法是在2011年的清明节。他回老家给祖辈们烧纸,同村的老兵霍普的一番话启发了他:“在咱们陈家院村,就剩下包括我在内两个老兵了,其他的都陆续走了,村里的孩子们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听到那段历史了。”


  后来,喜欢摄影的李君放就暂时放下了所有的工作,开始专心寻访老兵们,给他们拍照片。最开始他只是想拍一些肖像照,用相机记录那些老兵“最后的尊严”。谁知和那些老兵接触下来,他越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开始拍摄有关老兵的所有资料,包括生活起居、一举一动,同时尽可能建立起详尽的档案。
  这一拍就是5年,他还经常自己掏钱为生活困难的老兵送米、面、油和慰问金。当有人问起李君放,为了这些老兵自己搭上5年的时间还有花费的十几万块钱究竟值不值的时候,李君放说:如果我能用这点时间和金钱哪怕只是换来现在人们一点点的感恩,换来抗战历史的一点点真相,换来战争残酷的一点点认知,换来老兵生活的一点点尊严,那就值得!
  根据李君放的走访调查,目前在世的一些老兵,或孤寡,或患病,生活得非常困难。他希望用自己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并唤起更多的人对老兵的关注。
  让更多人看见


  李君放认为摄影就是一种温和的看见,得道者多助,李君放的行为感染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更多的温和的目光。他的照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认识的、陌生的朋友,还有一些企业纷纷加入了以李君放为中心的爱心团队。他们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探望老兵、慰问老兵、帮助老兵的活动,给老兵送去温暖。老兵们为此常常老泪纵横,“大家没有忘了我们,我们知足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李君放内心会十分酸楚。他认为不是他感动了老兵,而是这些老兵让他感动。他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在镜头下忸怩害羞、局促不安,让他想起一个词:可爱。他们过去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当下甘于贫困的心境又让他想起两个字:可敬。面对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兵,他经常在举起镜头、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便已泪流满面。李君放感觉自己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希望这些在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英雄在众人的视线外孤独,在大家的淡漠中离世,最后在人们的记忆里烟消云散······


  于是李君放更加努力地用自己不再注重技法的拍摄和无法自拔的感动去拼接历史的碎片,去加固老兵的尊严。到现在为止,他拍摄的老兵照片已经近5万张。而他的《平山老兵》专题摄影,分别在华北军区革命战争纪念馆、2014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等多地成功举办分享会和专展,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兵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1+1》的报道,使得平山200多名老兵的感人故事传遍全国。而李君放的名字也更多地和这些老兵连在一起被大家所熟知。
  2014年12月12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这位被人们称为“老兵的亲人”的摄影家李君放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织的纪念活动,同时15幅《平山老兵》摄影作品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2015年9月,《平山老兵》摄影作品集荣获第1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展;同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又一次收藏《平山老兵》摄影作品的一部分······
  作为同行的摄影家曹辉先生观看了李君放的作品之后,这样评价:“细腻平实的表达手法,理性克制的拍摄态度,让这组片子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也许因为历史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动容,在这个浮躁功利的世界里,更觉难能可贵。”
  当笔者问到李君放今后的拍摄计划时,他说:时间就像河流,我只能用镜头去定格良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拍摄就是一种无法停止的修行。

其他文献
G20峰会即将在杭州举办,杭州这个古老的江南名城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与现代在这个城市都以不同的角度焕发美感。《焦点》杂志带你走进杭州,从空中、街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杭州。也让生活在杭州的各个阶层的人士,讲述他们眼中的杭州,和他们看到的杭州之美,和对杭州的期许。  焦点:你是浙东籍人土,后来又在中国美院深造求学,能回忆一下求学时代记忆中的老杭州吗?  陈耘文:我是2003年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期刊
一段8分钟的视频《杭州映像诗》红遍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点击量近千万,唯美的画面感动了无数人,甚至有国外网友在看到视频后留言说,已经买好机票,要来看看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段视频的作者,程方和程晓,是一对生活在杭州的情侣。发布视频那天,正好是他们相识5周年纪念日。他们在微博上写道:“5年前,我们是陌路人。5年间,我们一枕钱塘江,怀拥西湖月,牵着运河走,挽着西溪眠,年复一年,都无法写完杭州如画般的
期刊
媒体人施颖小时候学过西画,20年之后重拾画笔,而施爸爸是退休之后才开始学习国画,却画得惟妙惟肖,他们一点一滴地将杭州一些已经失去或者即将逝去的老建筑用笔尖记录下来。  “现在给我提供故事的大部分是30年前的中产阶级,那个时候他们住的真是五花八门,有住改造后的庙堂的,有住无独立厕所的小楼,有住的一楼长满青苔的简易洋房……那个时候大家住的都不怎么好,对比现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作画过程中,施颖
期刊
先讲三个触动我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有一位高中时关系颇为亲密的女同学,前两年远嫁意大利米兰,先生是位意大利帅哥。有一年夏天,她和还在牙牙学语的女儿第一次跟先生去度假。度假小屋在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的阿尔卑斯山上,风景很美。当年,是度假小屋主人的父母创办了这间小屋,接待了同学的公公。此后,几乎每年夏天,两个家庭都会见面,这样的见面,延续了3代人。100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度假小屋还是那间度假
期刊
一  平湖秋月,是母亲最早抱我看西湖的地方。  在西湖边长大的孩子,骨子里荡漾着天生的浪漫,湖边五步一个古人,十步一个故事,顺理成章催生了这些小伢儿的联翩梦想,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每每中秋,故乡平湖秋月的真真幻幻,定是他们心中的思念之源。  因为景色绝伦,平湖秋月一直被圈养在历代皇家和达官贵人的深闺,蒙着一层兴亡悲欢、儿女情爱的神秘纱幔。早在唐朝,这里曾建“望湖楼”;南宋又建“望月亭”;清代,平湖秋
期刊
浣溪沙  12年前仲秋的一个午后,杭州城里的暑气尚有余威,市中心一条长长的林荫道上,树叶刚刚开始泛黄飘摇。女画家推着自行车,在前头带路,辫子一甩一甩,看身形只是中学生,背影却很“酷”(这是那一两年才开始流行的词儿),显然正刻意从学生气中挣脱出来。我在号称“故乡”的城市里毫不认路,像傻瓜一样跟在后面,说话时装出深沉的拖腔,也很刻意。  那时我20出头,学艺术史还不入门,看到所谓“策展人”风光得很,也
期刊
一  看见我了吗?  我来了,因为你在。尽管每次见你都要飞越万水千山,无论见面有多艰难,我来了。每天清晨,在不确定的纬度醒来,都会看见你,你熟悉的庭院,赐于我流溢生命的丰实,让我更多了一份亲情的念想。  看见你了。  透过缈缈云烟,隔着许多流动岁月和机场人声笑语;隔着一张张翻动的泛黄书页和西湖边鱼贯穿梭的人群……哦,你紧闭着大门,门前那块“游人止步”的木牌在告诉我,你又在修建。  几百年来因屡遭摧
期刊
近日由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DJI大疆创新主办的天空之城360°全景摄影大赛圆满结束。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总共搜集到2023件作品,经过组委会的筛选,选出了8组获奖作品。  此次天空之城360°全景摄影大赛除了以全景图的形式展示摄影作品,还支持VR功能展示摄影作品,让你以科技的视角穿梭现实与虚拟之间。作为一个新兴的航拍社区,成立于2014年11月的天空之城,经过短短一年半的运营,就取得
期刊
作为一名航拍爱好者,最喜欢的航线就是从北山路起飞,当你的精灵穿行过这座城市的时候,很容易就回到了 1934,或者 1870。北山路上的老洋房,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树,一个转角就遇上了林徽因漫步过的湖畔。飞过这个城市,就像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华丽旅行。  城市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装在一起。好的城市,就像一个装满惊喜的宝盒。杭州,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充满意外的美丽相遇。  第一次相见是2011
期刊
第一日 (四月九日 星期四 晴)  上午我们从尼泊尔加德满都出发,搭乘不丹皇家航空航班前往不丹王国,由此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飞行。贴着窗口能亲眼见到我们乘坐的飞机正贴着云雾山崖滑行,双翼距离两边参差的峭壁,似乎只有1米左右的距离。半小时后,飞机终于在这个被称为“世界上飞机最难降落的”帕罗机场降落了。出了舱口,抬眼便见周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蓝天如洗,秀云扎絮,几许微风拂面。帕罗机场是不丹唯一的机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