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首先当然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现在我们都提倡备课不只是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度,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教师有时候为了原理的巩固,习惯用一些实例,这些实例的选择要精心准备,有的问题一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事例再好,也要抛弃掉,否则效果事与愿违。备好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悉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现状,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学生
(一)知识学习方面
1.认真学习教育学知识
从理论的高度摆正教学的心态,没有哪位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力强过他人。可是如果不问学生基础与能力的现状,任意扩充教学内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极有可能连最基本目标都达不到。
2.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其年龄阶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此外,班级如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尽管性格可以培养,但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集体对新知兴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战的可能性和对困难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师的预想值。
(二)以人为本,认真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重视知识的引入
一堂课的引入如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教师要营造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开始知识和能力的渗透,学生才不会从心底抵抗教学的进程——事实上很多学生学习效果的不理想都归因于这种有意或无意排斥知识的渗透,比如打瞌睡、说与教学无关的话等。
2.把握知识发生、理解和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放手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发现中获得满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尊与自信。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设计知识呈现方式或场境,并采用相应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发挥才能的环境。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或性格特征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教程中适时加入一些兴奋点,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学习疲劳。
3.重视课堂小结的准备
由于记忆与遗忘始终相伴,并且不同学生的记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小结决不能草率应付了事,要想法让学生回顾与整理自己的思路。
(三)根据学生特点,准备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如多媒体、教具;实验法、讨论法等有效的课堂在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备好了课,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是有效的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问题的提出源自教学的低效,避免无效,克服低效,追求高效,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
二、下面从不同的教学形态提出三种有效教学的策略原则
(一)先是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营造认知情绪、思维状态呈现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得到最佳发展。要抓住质疑、交流、想象、应用四个环节,在质疑中,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接受;在交流中,變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在想象中,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在应用中,变书本知识为生活知识。其次是优化提问。提问是手段,更是艺术。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先交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通过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发思考,激活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一般说来,课堂提问从智慧含量看,大致分四类: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包含的智慧由低到高,不断深入。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明确、适时、适度、兼顾原则,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点。一是适时,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与指导,以取得最大效益。二是适度,指导既不要包办代替,和盘托出,也不要指导不足,让学生手足无措,过犹不及。
(三)有效评价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将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抓好小学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重视的。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教育受面大的国情,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途径展开。由此,抓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保障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三、笔者现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略谈几点看法
(一)我们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识技能和评价标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课堂教学评价因受时空限制,教师一般通过口头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但为了能让教师更系统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培养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不妨制定几种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教师可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为了防止学生丢失表格,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表格贴在课本后页。表格形式要简单明了。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一、要熟悉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现状,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学生
(一)知识学习方面
1.认真学习教育学知识
从理论的高度摆正教学的心态,没有哪位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力强过他人。可是如果不问学生基础与能力的现状,任意扩充教学内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极有可能连最基本目标都达不到。
2.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其年龄阶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此外,班级如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尽管性格可以培养,但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集体对新知兴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战的可能性和对困难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师的预想值。
(二)以人为本,认真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重视知识的引入
一堂课的引入如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教师要营造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开始知识和能力的渗透,学生才不会从心底抵抗教学的进程——事实上很多学生学习效果的不理想都归因于这种有意或无意排斥知识的渗透,比如打瞌睡、说与教学无关的话等。
2.把握知识发生、理解和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放手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发现中获得满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尊与自信。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设计知识呈现方式或场境,并采用相应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发挥才能的环境。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或性格特征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教程中适时加入一些兴奋点,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学习疲劳。
3.重视课堂小结的准备
由于记忆与遗忘始终相伴,并且不同学生的记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小结决不能草率应付了事,要想法让学生回顾与整理自己的思路。
(三)根据学生特点,准备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如多媒体、教具;实验法、讨论法等有效的课堂在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备好了课,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是有效的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问题的提出源自教学的低效,避免无效,克服低效,追求高效,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
二、下面从不同的教学形态提出三种有效教学的策略原则
(一)先是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营造认知情绪、思维状态呈现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得到最佳发展。要抓住质疑、交流、想象、应用四个环节,在质疑中,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接受;在交流中,變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在想象中,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在应用中,变书本知识为生活知识。其次是优化提问。提问是手段,更是艺术。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先交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通过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发思考,激活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一般说来,课堂提问从智慧含量看,大致分四类: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包含的智慧由低到高,不断深入。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明确、适时、适度、兼顾原则,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点。一是适时,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与指导,以取得最大效益。二是适度,指导既不要包办代替,和盘托出,也不要指导不足,让学生手足无措,过犹不及。
(三)有效评价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将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抓好小学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重视的。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教育受面大的国情,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途径展开。由此,抓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保障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三、笔者现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略谈几点看法
(一)我们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识技能和评价标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课堂教学评价因受时空限制,教师一般通过口头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但为了能让教师更系统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培养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不妨制定几种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教师可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为了防止学生丢失表格,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表格贴在课本后页。表格形式要简单明了。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