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感受汶川地震带来的灾难rn1.设置情境.CAI播放地震视频,配读“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
其他文献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以读为本,落实读的指导,提高读的质量呢?    一、明确读的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读什么?怎样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各个阶段读的具体要求。  1 初读。做到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词语,然后对照生字表,根据拼音读懂生字。  2 再读。要读通课文,做
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中说:“以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可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已经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能够自觉地形成留心‘语文’的意识,那么我们的语文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  悲愤 悲愤欲绝 忧愤  不得不 四处奔波 长眠  3 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  4 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组词语,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感知人物形象    1
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悲愤情    1 析题人手,引出背景。课题中的“我”是谁?他现在身居何处?他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找答案。  2 品读课文,体会悲愤。肖邦因,何而悲伤,又为何而愤怒呢?(19世纪初的波兰是非常弱小的,领土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人民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外国侵略者的铁蹄在波兰的土地上践踏)  3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的
课堂情景千变万化,教师应因时而变,因情而做,捕捉教育契机,优化教学策略,巧妙地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资源参与情景策略    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这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之为资源参与情景策略。  [案例]那天,我教《掌声》一文。在揭题后,师生说了自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特级教师江和平执教的一课,感慨颇多.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自自然然,率性随意,共同构建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师和生的园子”.
[板块一]桂花香  1 导入:桂花雨是作者童年记忆里最安的雨,美就美在它的雨点儿是——桂花。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答:想)那就快去读一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老师提醒你们:不光要用眼睛仔细看,还要用鼻子“闻一闻”。  2 教师组织交流:你对桂花有了哪些了解?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这句话中,哪个字
山野菜面根藤的别名叫打碗花、小旋花、兔儿草、喇叭花、大碗花。一、环境条件面根藤喜冷凉湿润的环境,耐热、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宿存的根状茎可
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三读三写”的环节.
寓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闪着智慧之光的明珠。如何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来读好寓言呢?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为例,尝试找寻寓言教学的一种范式。    一、还原故事情境    寓言总是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叙述现象,寓意是从现象中提炼的本质或规律。因此,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看清事情的过程,这对学生后面思考什么问题,怎么思考至关重要。  故事的情境是一个连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