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创作浅谈(之三)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纳演绎,穷形尽相
   杂文篇幅短小,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篇幅,最大限度地说出我们要说的话,做到论事写人,全面透彻,穷形尽相,而后得出令读者信服的结论?归纳演绎,是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归纳演绎的功夫,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的阅历和素材的积累,二是调动与取舍素材的能力。作为小说家,人生的阅历不丰富,难以写出深沉厚重、形象丰满的作品;不具调动与取舍素材的能力,则身处宝库金山而不自知,面对珍珠鱼眼而难辨识。杂文写作亦然。
   “归纳演绎”是逻辑学的范畴。将此法用于杂文写作,则是把我们所经历过、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而后演绎出某种结论,或从某种创作主旨,或观点,也即结论出发,有目的地选取素材。大凡优秀的杂文家,除了有丰厚的学养之外,其人生阅历也不简单,一旦有了题目,选好素材,再用他们著文章的妙手组成文字,也就成了一篇篇妙文。这些妙文,可为我们学习运用归纳演绎之法的范本。
   归纳演绎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广阔的涵盖面。而能否有效地调动和选取素材,则是决定文章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画家石涛的创作主张为“搜尽奇峰打草稿”,故其画作尺幅间可见大千世界。鲁迅说他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结合起来,已几乎是一形象的全体。”故其作品中多有堪称不朽的典型形象。
   人们惯将杂文称作“匕首投枪”,这种比喻未免局限了杂文题材的范围。杂文不仅是匕首投枪,还可以是画笔,活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可以是镜子,照见某类人物的原形丑态;可以是解剖刀,解剖出社会的种种病灶;可以是显微镜,照见肉眼看不见的病菌;也可以是祛病药,医治不讳疾忌医者的毛病。杂文既可以对不良政治、历史痼疾、社会弊端,进行猛烈地抨击、无情地批判,也可以对人性的弱点和不良习俗加以温婉的批评和巧妙的讽喻。一言以蔽之,杂文的题材可以包罗万象,如林语堂所言:“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我范围。”梁实秋、王了一(王力)等人的文章,堪称匕首投枪之外的又一类杂文佳作。王了一提倡“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他认为,杂文“直言和隐讽,往往是殊途同归。有时候,甚至于隐讽比直言更有效力”。而“隐讽,其妙在隐,要使你不知道这是讽,才可以收潜移默化之功”。这番论述,可以作为此类杂文意义的诠释。不可否认,这类杂文别有一种迂回曲折、深沉含蓄之美。
   杂文创作既要“见人所未见”,也要“言人所未言”。所谓“言人所未言”,乃是人们“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的见解,甚至包括别人已经写过,但言犹未尽,艺尚欠精的内容。或问,别人已经写过的,我们还能写吗?当然能写。只要选取的角度、素材不同,只要有信心比别人写得好,尽可写之。比如臧克家的《官》、聂绀弩的《阔人礼赞》和朱铁志的《小官儿形象》,同为写官,却各具特色,无不精彩,可以为证。
   形式活泼,独出机杼
   有杂文理论研究者将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的杂文,归为“常规杂文”。而既有常规杂文,自然就有“非常规杂文”。
   哪些文章属于非常规杂文?论其体例,有对话体,有书信体,有语录体,有仿古体;论其样式,有戏剧式,有小说式,有自白式,有虚拟式,有荒诞式。有些作者,本身就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写起杂文,别出心裁,对于非常规杂文驾轻就熟;有的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学问家,偶尔写一写形式别样的杂文毫不费力。读者要问,非常规杂文,难道只有这些人可写?当然不是。一个阅读广泛,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皆有所涉猎的作者,同样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将其它文学体裁的要素用于杂文创作之中。
   这些有别于常规杂文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杂文的文体。小说的生动叙事,散文诗歌的写情状物,戏剧的冲突跌宕,以及语录体的精辟和多义性,古文体的语言形式因古而新……起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其独特的角度和艺术构思,别样的表达方式,大大增强了杂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常规杂文更能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鑒于此,我们要想写好杂文,阅读面不能仅限于杂文,而要广泛涉猎,多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撷取各类艺术的技巧与特长,并灵活运用之,从而提高杂文写作的水平。
   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杂文作品,便于发挥幽默讽刺的语言魅力,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世间的种种丑恶与荒唐,可以靠事实与形象说话,不着一评,尽显题旨,同时有助于杂文创作的多样化。但这类杂文由于其偏重于艺术性,而造成了议论的短板,在文章的思辨性和论述的深入透彻方面,不及常规杂文,因此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题材。只有根据内容选取恰当的形式,量体裁衣,适脚选鞋,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方可使文章增色出彩。
其他文献
唐代有个著名画家阎立本(?—673年),他的父亲阎毗和哥哥阎立德都擅长绘画,由于父亲言传身教,阎立本青年时就特别喜欢绘画,而且艺术造诣很高。   有一次,他去荆州看前人张僧繇(yáo摇)的壁画遗迹。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画家。梁武帝萧衍常命他在佛寺作壁画,传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他说:“点了眼睛,龙就飞去了。”别人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点上,立刻闪电打雷
期刊
换房换到现在的地方,一晃八年了。上班路上有堵墙,墙里是居民小区,墙外是马路,八年前就立在那儿了,现在依然“完好”。   一堵墙存在八年不是很正常吗?问题是,这是一堵危墙。   我还把墙上的印刷体大字给拍了下来,原文如此:此墙危险,请勿靠近。   虽然不押韵,但气势逼人,有一种“此墙马上就倒塌,闲杂人等赶紧离开”的严肃劲。   墙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想必原先也是一堵好墙。但我知道,墙里的居
期刊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有一些人还是很有真本领的,比如说三国之时的曹操。他不仅在用人与领兵打仗方面有一手,而且文学方面也有所贡献——他的四言诗《观沧海》,那可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的。他的儿子曹丕,就文学方面的成就来说,比他父亲或许要更大一些——其《典论·论文》,那可是中国文学评论的开山之作。曹丕的儿子曹叡也是这样:他在位期间曾经指挥曹真、司马懿等成功防御了吴国和蜀国的多次攻伐,平定了鲜卑,可以
期刊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像素为5.76亿,能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据科学家估计,大脑中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读书认字、视图赏画、看人物、观美景……无不是眼睛在劳作。雨果说:“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虽小,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真真本领超强!   有一种眼睛叫“火眼金睛”, 是行者悟空在太上
期刊
八戒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寒暑风霜,一路打妖除怪,很是辛苦。这一切,如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在取得真经后,加封八戒为南无净坛使者菩萨。虽然八戒对这个封号很不满意,但当如来解释了这也是个不错的差使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自此以后,八戒在这个职位上虽然干得不是风生水起,但也是平平安安的。   时间到了公元2020年1月18日这天,八戒自早上起来,右眼就跳个不停。对于俗语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期刊
黄鼠狼与守门犬往来密切,是相处多年的铁哥们,一个行贿,一个贪赃;一个明偷,一个装瞎,默契配合,双赢双乐。   端午节临近,主人和守门犬在议事厅商量节日保卫工作。黄鼠狼派儿子给守门犬送礼来了。小黄鼠狼把背上的鸡向守门犬的面前一放,拱手道:“守门犬伯伯,一点薄礼,敬请笑纳。”   “该死的东西,有眼无珠,你犬大爷我可不是那种贪财鬼!”守门犬怒目圆睁,叫骂着扑上去,“我非打死你这个贼羔子不可!”把小
期刊
过气,原是形容娱乐圈里曾经很红而后来黯然失色的明星。顾名思义,过,就是过期,过时,过去;气是指人气,受欢迎程度。两个字结合起来,过气,就是说失去了人们的追捧,辉煌不再,绚烂归于平淡。   演艺明星过气,的确很悲哀,但又是无法逃脱的结局。特别是那些曾“万千宠爱集一身”大红大紫的明星,当初,粉丝如云,拥趸无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天天与鲜花掌声作伴,日日在美酒佳肴里陶醉。后来却沉寂到无人问津,星光暗
期刊
第一次见到那对夫妇时,他们还刚刚从乡下来,脸上是那种腼腆的笑意,周身上下甚至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旁边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将他们捡回来的矿泉水瓶和易拉罐颠来倒去地把玩,看得出,她对城里的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欢欣,时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   人间烟火气中,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他们租住的低矮平房夹在两栋陈旧的筒子楼之间,蜗居于筒子楼的我此前每次带客人来都要自我解嘲说是贫民窟,要让客人
期刊
宋人赵师秀有一句诗写道:“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把等待的无聊与无奈之情写得惟妙惟肖。棋盘摆好,高烛灼烧,对弈的却迟迟不现身,不知原因,又无法联系,只能等待。棋子敲了又敲,灯花剪了又剪,夜深人定,还是被棋友放了鸽子。   这样的场景,现在似乎只能到古诗词里找了。网络时代,谁会有这耐心?早就一个电话打过去:“老王,咋回事?说好了晚上下棋,怎么没来?”放下电话,老王来或不来,早已了然于胸。
期刊
《空堂话》为清初戏剧家邹兑金所作。剧情讲述书生张敉邀好友张孝资、唐子畏、祝希哲来家中饮酒小聚。其时,唐已作古,祝在外地,酒桌上只有他与张孝资二人。另外两椅虽空,却照样把酒言欢,隔空对话。   这有点像文史杂文的创作。读书过程中,某些内容偶尔触碰了内心不为人知的某个敏感部位,抑或现实生活中一些有关家国的宏大叙事,突然遭遇个人生存状态中快乐抑或有关尊严的龃龉,碰撞中有思想火花不经意间迸发,由此激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