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原因,指出其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关键在于培育一种蕴含着科学的诚信理念、浓厚的诚信氛围和健全的诚信制度的诚信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即是立身处世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是否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但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建立诚信教育体系和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对策,重塑大学生诚信形象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1.学习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手机、电脑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复制 粘贴”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
2.生活中的诚信缺乏。一是人际关系缺乏以诚相待,信用不足。校园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同学关系,也有师生关系。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诺而无信,借他人钱物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在校园内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导致人情淡薄,同时诱发了人际关系危机和冲突。二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3.经济行为缺乏信用。目前,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还贷、“假贫困”等已成了高校最头痛问题。一方面,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但恶意拖欠学费却大有人在。高校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年级越高,欠费越多。另一方面,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助学贷款的政策,由于出具家庭贫困证明较为容易,于是一些假贫困生出现了。学校面对大量真真假假贫困证明,很难全面地把握学生家庭真实情况,使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的救助受到影想。
4.就业过程中假冒伪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的功利思想日渐凸显,不少大学生制造假材料、假证书、假鉴定、假成绩单,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还有个别大学生,找工作时脚踏两只船,找到另一家理想单位后就背信弃义地抛弃已签约单位。为了帮助学生就业,有的学校甚至也造假。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增多。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大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大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社会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
2.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当前大学生的德育教材里都是形式化的大道理,这样的诚信教育很难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不少大学的德育教育仍然以分数论成败。二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部分学生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三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3.家庭教育的缺陷。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别人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缺乏自律意识。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对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对于学生的诚信问题,仅仅把它作为一种道德行为,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是要把它内化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地、守恒的一种外在行为,还是要培育一种文化——“诚信文化”。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四是家长在生活方面也要讲诚信,严于律己和坚决制止子女的不诚信行为,为子女的成长构造一个讲诚信的氛围。
2.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我们要予以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诚信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为学、诚信做人、自强成才”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更加信奉“信誉至上”为特质的诚信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座谈、征文、演讲、辩论、研讨、对话等活动,使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对事、诚信思考,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应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开展对获贷学生的诚信思想教育,同时严把质量关,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法律法规的虔诚态度,使诚信深入学生的内心。
3.大学生应努力增强自己的诚信形象。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信用形象,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一旦承诺,必须实践。每天面临着诚信的考验,每天都在回答诚信的问题,把诚信视为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都应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形象,自觉抵制造假行为和违约行为,同给大学生群体诚信抹黑的现象斗争。诚信乃立身之本,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付诸诚信,才能收获诚信。
4.完善大学生诚信机制。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总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对大学生本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诚信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竹生.浅谈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曲建武,张瑞芳.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主体人格塑造[J].教育科学,2004,(3).
[3]石维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路[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3):67.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即是立身处世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是否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但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建立诚信教育体系和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对策,重塑大学生诚信形象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1.学习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手机、电脑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复制 粘贴”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
2.生活中的诚信缺乏。一是人际关系缺乏以诚相待,信用不足。校园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同学关系,也有师生关系。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诺而无信,借他人钱物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在校园内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导致人情淡薄,同时诱发了人际关系危机和冲突。二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3.经济行为缺乏信用。目前,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还贷、“假贫困”等已成了高校最头痛问题。一方面,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但恶意拖欠学费却大有人在。高校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年级越高,欠费越多。另一方面,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助学贷款的政策,由于出具家庭贫困证明较为容易,于是一些假贫困生出现了。学校面对大量真真假假贫困证明,很难全面地把握学生家庭真实情况,使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的救助受到影想。
4.就业过程中假冒伪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的功利思想日渐凸显,不少大学生制造假材料、假证书、假鉴定、假成绩单,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还有个别大学生,找工作时脚踏两只船,找到另一家理想单位后就背信弃义地抛弃已签约单位。为了帮助学生就业,有的学校甚至也造假。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增多。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大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大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社会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
2.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当前大学生的德育教材里都是形式化的大道理,这样的诚信教育很难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不少大学的德育教育仍然以分数论成败。二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部分学生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三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3.家庭教育的缺陷。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别人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缺乏自律意识。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对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对于学生的诚信问题,仅仅把它作为一种道德行为,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是要把它内化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地、守恒的一种外在行为,还是要培育一种文化——“诚信文化”。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四是家长在生活方面也要讲诚信,严于律己和坚决制止子女的不诚信行为,为子女的成长构造一个讲诚信的氛围。
2.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我们要予以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诚信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为学、诚信做人、自强成才”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更加信奉“信誉至上”为特质的诚信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座谈、征文、演讲、辩论、研讨、对话等活动,使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对事、诚信思考,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应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开展对获贷学生的诚信思想教育,同时严把质量关,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法律法规的虔诚态度,使诚信深入学生的内心。
3.大学生应努力增强自己的诚信形象。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信用形象,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一旦承诺,必须实践。每天面临着诚信的考验,每天都在回答诚信的问题,把诚信视为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都应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形象,自觉抵制造假行为和违约行为,同给大学生群体诚信抹黑的现象斗争。诚信乃立身之本,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付诸诚信,才能收获诚信。
4.完善大学生诚信机制。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总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对大学生本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诚信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竹生.浅谈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曲建武,张瑞芳.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主体人格塑造[J].教育科学,2004,(3).
[3]石维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路[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