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fy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今年是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周年,回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走过的5年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强化“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下发了17个配套文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省高校积极行动,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5年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德育论坛为牵引,不断强化育人意识。为强化校长的职能和作用,省教育厅举办了以“校长要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主题的“大学校长德育论坛”。论坛的举办,增强了校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观念,强化了校长及学校行政系统的育人意识,为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以德育基地为载体,不断创新德育途径。为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创新德育途径,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河南从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遴选命名了100个社会影响大、教育价值高、基础条件好的单位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三是以德育评估为手段,不断促进工作落实。为督促和检查各高校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5年一次的全省高校德育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顺了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促进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是多策并举,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建设工程”,列出专项经费用于优秀课程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在河南大学建立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基金,对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设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表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辅导员的任职条件、工作性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加大辅导员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在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分期分批举办辅导员培训班。
  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年来,全省高校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积极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新路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相继涌现出了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形成了“河南籍大学生先进群体”现象。“当代孝子”张尚昀、“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全国道德模范”王一硕等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今年7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包括对河南在内的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虽然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同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全省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勇于创新上下工夫,在内容上创新,在载体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教育;要在完善制度上下工夫,努力形成“用制度推进、按制度落实、靠制度保障”的长效发展机制;要在巩固成果上下工夫,把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出来,推广开去,通过典型引路来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央“16号文件”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相信,以中央“16号文件”为指引,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会不断引向深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我偶然在网络上读到朱航满的文章,是谈孙犁、邵燕祥的,印象很深。读他的文章,仿佛彼此早已是老朋友,内心有着深深的呼应。在学术与创作间有一个地带,类似旧时的小品笔记,介乎于书话与诗话之间,朱航满的文字属于此类。他的作品都不长,谈论的人物与图书很多,兴趣广泛得很。有趣的是,他喜欢的对象有时在情调上相反,观点亦相差很大,但他都能体贴地描述着,没有隔膜的地方。读了他的这本书稿,第一感觉是文字很有才情,把批评
期刊
话题背景:  科学家钱学森的离去,让我们的伤感如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毕竟,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他离开了我们,除了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思考和期望。“钱学森之问”成了教育界正在热切探讨的一个话题,这应该是人们对大师的另一种纪念吧。据钱学森的秘书和学术助手涂元季说,人才培养问题是钱学森晚年一直思考和忧虑的。他曾多次说过: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些年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成绩也不
期刊
《中国教育报》记者站工作会议的召开,成就了我们飞向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梦想。  2009年7月12日,我们抵达草原第一站——满洲里。这方早年虽破败不堪却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鸡鸣三国”之地,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如今,满洲里成了我国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这座融入了俄罗斯元素的北部边城,到处耸立着哥特式或巴洛克式建筑,五彩斑斓,风情万种。  一路走下去,我们看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碧草、苍松和绿染的山
期刊
2009年10月24日,滚滚长江边两名少年不慎落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到抢救落水少年的行动中,6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跳进汹涌的江水中,9名不会游泳的大学生在岸边手拉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最终,落水少年得救了,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不幸牺牲。  15名大学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人们说:“90后”大学生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
期刊
辅导员工作的目标之一是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    入秋的一天,凌晨两点多,人们正在梦乡之中,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睡梦中的辅导员陈文从床上一跃而起,顾不上被铃声吵醒的儿子,边穿衣服边接电话,给爱人简单交代了一下,便冲出了家门。  “张建强怎么样了,还清醒吗?”  “啊!流了好多血?”  “别紧张,先找块干净
期刊
编者按:  在这张榜单上,主角是一群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高校辅导员。  马德尼也提·穆巴拉克,他关心学生的学业就业,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在学生最需要他的时候,总是为学生筑起爱的铜墙铁壁。  孙立雄,他自办招聘会,多方筹措创建科创基地,陪伴学生在就业的征程中一路前行。  初世红,她把爱学生当做自己的事业,用一个个创新举措为学生铺平成长之路。  初青松,他用爱心浇灌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
期刊
职业教育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力和潜力息息相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十五”期间,在国家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河南要变全国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强省、高等教育强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2年由洛阳工学院等三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与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自1999年以来,学校因连续多年扩招,形成了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日常教学与持续发展。为缓解这一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办学
期刊
随着2009级新生的到来,大学里的各个社团也忙碌起来,它们的招新活动几乎与迎新同时开始,而且会持续更久一些。社团活动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折射着大学生们的青春激情,但缺乏创意的瓶颈却严重地束缚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使其没有生命力,只能吸引新生,而成为新生的狂欢。甚至,一些社团负责人认为,只要活动对大一新生来说是新的,本身是否有新意并不重要。这道出了当前大学生社团的一种现状,就是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
期刊
编者按:目前,在中国的大学中,师生比小、大班化教学导致学生得不到及时、专业、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有些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还有些学生由此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缺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帮助的课程辅导老师,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本文对英国开放大学的校外兼职课程辅导老师加以分析,以期对改善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教育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