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中,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实践团队”“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北京市教委推动的“三一”项目遴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田小梅说,以“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历经了“从自然到必然、从被动到主动、从初浅到深刻”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上仍沿袭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过分强调教师个人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单兵作战,教师习惯依照自己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讲授能力自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优质资源得不到共享。”田小梅说,“这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田小梅认为,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分化与知识综合并存,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教师各自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更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这是教学团队建设现实需要的另一个方面。她表示,“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高校教学团队有别于其他项目团队,田小梅认为,一个高水平或高效的教学团队要有四个方面的顯著特征:一是学习型,围绕学校建设区域性终身学习服务基地的办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及时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二是创新型,要增强创新意识、勇于实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将所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融入教育教学,不断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研究型,教师要善于研究,通过研究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推动教学改革,并将研究凝练形成成果,进而使其能够复制推广。四是服务型,要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领头雁引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能够获得北京市教委的推荐,作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示范案例,这得益于学校对团队建设的高度重视。”田小梅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抓,教务处和教学系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给予指导,提供支持,监督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其中,学校一直倡导“领头雁为引领,一起飞,不掉队”的大雁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视对教学带头人的培养,并以教学带头人为“领头雁”引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据田小梅介绍,应用英语专业创办于2006年,该教学团队组建十余年。目前,团队共有成员7人,硕士及同等学历6名,本科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1名。团队带头人巩玉环为基础系主任兼该专业负责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田小梅强调,“必须要充分发挥带头人在教学改革先行、科研、教学活动、学习进修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作为团队带头人,巩玉环表示,应用英语教学团队坚持学校“教以致用、学以致远”的校训,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了“双证融通”的应用英语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实施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教学团队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基于微课、雨课堂的教学应用。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专业引领、提供平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培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成员授课的学生满意度均在95%以上。”
谈及团队建设规划,田小梅道出了三个关键方面。一是推名师,共研习,打造学习型团队。加大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相互学习、共同研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团队在继续教育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推改革,育人才,打造创新型团队。围绕成人继续教育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寻需求,懂技术,打造服务型团队。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开展多种类型的英语教育与培训服务,为企业、学校、社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未来,要从学校层面加强专业导向性的政策引领,当然,这还有待商榷。总之,要紧抓‘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田小梅坚定地说。
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中,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实践团队”“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北京市教委推动的“三一”项目遴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田小梅说,以“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历经了“从自然到必然、从被动到主动、从初浅到深刻”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上仍沿袭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过分强调教师个人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单兵作战,教师习惯依照自己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讲授能力自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优质资源得不到共享。”田小梅说,“这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田小梅认为,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分化与知识综合并存,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教师各自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更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这是教学团队建设现实需要的另一个方面。她表示,“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高校教学团队有别于其他项目团队,田小梅认为,一个高水平或高效的教学团队要有四个方面的顯著特征:一是学习型,围绕学校建设区域性终身学习服务基地的办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及时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二是创新型,要增强创新意识、勇于实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将所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融入教育教学,不断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研究型,教师要善于研究,通过研究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推动教学改革,并将研究凝练形成成果,进而使其能够复制推广。四是服务型,要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领头雁引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能够获得北京市教委的推荐,作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示范案例,这得益于学校对团队建设的高度重视。”田小梅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抓,教务处和教学系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给予指导,提供支持,监督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其中,学校一直倡导“领头雁为引领,一起飞,不掉队”的大雁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视对教学带头人的培养,并以教学带头人为“领头雁”引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据田小梅介绍,应用英语专业创办于2006年,该教学团队组建十余年。目前,团队共有成员7人,硕士及同等学历6名,本科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1名。团队带头人巩玉环为基础系主任兼该专业负责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田小梅强调,“必须要充分发挥带头人在教学改革先行、科研、教学活动、学习进修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作为团队带头人,巩玉环表示,应用英语教学团队坚持学校“教以致用、学以致远”的校训,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了“双证融通”的应用英语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实施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教学团队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基于微课、雨课堂的教学应用。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专业引领、提供平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培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成员授课的学生满意度均在95%以上。”
谈及团队建设规划,田小梅道出了三个关键方面。一是推名师,共研习,打造学习型团队。加大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相互学习、共同研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团队在继续教育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推改革,育人才,打造创新型团队。围绕成人继续教育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寻需求,懂技术,打造服务型团队。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开展多种类型的英语教育与培训服务,为企业、学校、社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未来,要从学校层面加强专业导向性的政策引领,当然,这还有待商榷。总之,要紧抓‘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田小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