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如何给孩子一双审美的眼睛,提升学生欣赏能力,本文从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论述,旨在让学生在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得到欣赏能力的培养,进而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欣赏教学 专题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 现场欣赏课
【正文】
欣赏是情感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欣赏空间。
一、专题欣赏课教学
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对特定分类的作品进行欣赏学习的课业。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赏主宰欣赏课,忽视与学生的交流,造成整个课堂是教师深情的投入,而学生是漠然听讲的场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形成整个课堂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每堂欣赏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与图片,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让学生谈初步感受
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作品必然是见智见仁,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出示欣赏作品后,课让学生“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最原始的真实感情。教师应客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样,从而隐藏自己真实感受。
3、引导学生深入欣赏
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不是过多,过细的讲解,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力的培养。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欣赏欲望,老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讲一些,着重分析一件作品,讲透重点,难点。因为刚开始学生对于作品的描述还不懂的用美术的语言进行阐述,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欣赏作品,只能是先由教师点播,启发,甚至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见识更多的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倾向力很强的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品味,观察,欣赏,分析作品中的难点与重点,变成欣赏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成功一半了。
二、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欣赏名师大作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儿童画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欣赏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体现着画家对所处时代的人或事的深刻体会。引导小学生欣赏世界名家名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更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2、欣赏同龄人作品
浙美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在每一课中都安排了学生同龄人范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欣赏同龄人范作的过程中,会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作品进行审美、学习和模仿。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有意选一些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同龄人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
3、欣赏课堂习作
一堂课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习作是最好的评价标准。教师听取学生评价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同学的作业,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使学生形成取他人之长,补个人所短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现场欣赏教学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教学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学习所进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欣赏课成了讲评课,这样既不符合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因而要打破教师对讲台的垄断,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开放课堂,走出教室,提供学生多元化的选择,以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如果有条件允许还可以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都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
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走出教室,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这样,学生对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必须要改革传统教育的诸多误区,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欣赏,比教师把喉咙讲哑掉的欣赏法效果要好多了,学生学得也更有“味”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人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
【关键词】欣赏教学 专题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 现场欣赏课
【正文】
欣赏是情感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欣赏空间。
一、专题欣赏课教学
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对特定分类的作品进行欣赏学习的课业。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赏主宰欣赏课,忽视与学生的交流,造成整个课堂是教师深情的投入,而学生是漠然听讲的场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形成整个课堂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每堂欣赏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与图片,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让学生谈初步感受
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作品必然是见智见仁,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出示欣赏作品后,课让学生“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最原始的真实感情。教师应客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样,从而隐藏自己真实感受。
3、引导学生深入欣赏
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不是过多,过细的讲解,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力的培养。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欣赏欲望,老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讲一些,着重分析一件作品,讲透重点,难点。因为刚开始学生对于作品的描述还不懂的用美术的语言进行阐述,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欣赏作品,只能是先由教师点播,启发,甚至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见识更多的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倾向力很强的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品味,观察,欣赏,分析作品中的难点与重点,变成欣赏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成功一半了。
二、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欣赏名师大作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儿童画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欣赏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体现着画家对所处时代的人或事的深刻体会。引导小学生欣赏世界名家名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更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2、欣赏同龄人作品
浙美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在每一课中都安排了学生同龄人范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欣赏同龄人范作的过程中,会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作品进行审美、学习和模仿。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有意选一些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同龄人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
3、欣赏课堂习作
一堂课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习作是最好的评价标准。教师听取学生评价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同学的作业,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使学生形成取他人之长,补个人所短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现场欣赏教学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教学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学习所进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欣赏课成了讲评课,这样既不符合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因而要打破教师对讲台的垄断,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开放课堂,走出教室,提供学生多元化的选择,以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如果有条件允许还可以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都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
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走出教室,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这样,学生对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必须要改革传统教育的诸多误区,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欣赏,比教师把喉咙讲哑掉的欣赏法效果要好多了,学生学得也更有“味”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人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