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当今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培养其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和突破性,使其思维能够冲破常规,不受习惯思维、习惯势力的影响,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并对异新现象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学生;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并不是少数天才具有的特殊能力,但也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能随时都可以任意表现出来,潜能不可能自动变为现实能力,他必须通过特定的开发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思维规律,从多方面协同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创造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有高度的创造性的人常偏离文化常规,而社会对个人的奖励则适常又顺从人为条件,这就会导致创造者偏离常规的思想受到压抑,这就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社会舆论能赞成并奖赏创造活动,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偏离常规的人,创造者则可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布鲁诺的“日心说”的悲状结局,加俐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大胆挑战等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教师或父母若态度民主,支持学生或孩子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每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是否能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入手。
(一)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究活动的心理源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其本身就保持住了学生最基本的先天的创造性思维。
(二)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意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而不是恶意地批评,造成学生因怕出错误而什么都不干或什么都不敢干。
(三)鼓励学生的独创性和多样性,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教师的绝对权威,而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对待知识或是现象,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向传统的知识挑战。
(四)鼓励学生多与创造性的人接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有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人,这一类人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他总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性地劳动,创造性的改进生活生产方式。鼓励学生多和他们接触,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中小学正处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时机,所以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专门途径进行训练,作为学校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来训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其训练的内容主要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等。
1、用途扩散。即以某件物品的用途当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种种用途。如:有位教师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提出了钢笔的用途后,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说了很多,后来安静了一大会儿,是否它的用途全说完,包括老师好像也没想到还有什么用途,但在老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一个平常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举手了,他说“钢笔还可以当滴管用,来验证经常所说的一滴水的多少。”又如: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许国泰在研究曲别针时就发现了曲别针的用途是无限的等。
2、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如:“用一条线段,一个小三角形,一个半圆,一个小正方形组合成一个图形,并简介绍其图形的构思。”
3、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形、颜色、味道、气味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如尽可能设想利用红色做什么等。
4、方法扩散。即以人们解决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如尽可能写出或说出“吹”的方法可以做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偏离文化常规,冲出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其相反的一面去思维。如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能否说“生命在于静止”。再如:常言道:“饭后百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能否从医学的角度说“饭后最好先安静地坐一会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三)培养学生的组合性思维。就是常把不同各种事物尽可能地连在一起,作牵强附会地思考,企图从中思虑出新的品种。如铅笔和橡皮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把他们相连,就组合成了带橡皮的铅笔;酒和糖果各不相连,但相结合却制造了酒味糖果;我们亦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联想题,让学生尽情发挥。如蛛网和路等。
(四)培养学生突破原型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原形事物上,借助周围的原材料,进行对原型事物的改造,创造出不同原型的同类事物。如原型的小木凳发明之后,紧跟着就出现了沙发、安乐椅、按摩椅等。学校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如“笔的改造”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通过各科教学,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如数学的一题多解,补充条件;语文课的探究赏析;物理化学的设计实验;美术课的图案结构创意表达等都是极好训练机遇,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领域里,教师需要大量创造性设想,发现众多的创造源。给学生构成较大的思维训练的可能性空间,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学生;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并不是少数天才具有的特殊能力,但也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能随时都可以任意表现出来,潜能不可能自动变为现实能力,他必须通过特定的开发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思维规律,从多方面协同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创造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有高度的创造性的人常偏离文化常规,而社会对个人的奖励则适常又顺从人为条件,这就会导致创造者偏离常规的思想受到压抑,这就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社会舆论能赞成并奖赏创造活动,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偏离常规的人,创造者则可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布鲁诺的“日心说”的悲状结局,加俐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大胆挑战等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教师或父母若态度民主,支持学生或孩子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每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是否能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入手。
(一)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究活动的心理源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其本身就保持住了学生最基本的先天的创造性思维。
(二)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意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而不是恶意地批评,造成学生因怕出错误而什么都不干或什么都不敢干。
(三)鼓励学生的独创性和多样性,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教师的绝对权威,而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对待知识或是现象,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向传统的知识挑战。
(四)鼓励学生多与创造性的人接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有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人,这一类人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他总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性地劳动,创造性的改进生活生产方式。鼓励学生多和他们接触,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中小学正处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时机,所以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专门途径进行训练,作为学校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来训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其训练的内容主要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等。
1、用途扩散。即以某件物品的用途当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种种用途。如:有位教师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提出了钢笔的用途后,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说了很多,后来安静了一大会儿,是否它的用途全说完,包括老师好像也没想到还有什么用途,但在老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一个平常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举手了,他说“钢笔还可以当滴管用,来验证经常所说的一滴水的多少。”又如: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许国泰在研究曲别针时就发现了曲别针的用途是无限的等。
2、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如:“用一条线段,一个小三角形,一个半圆,一个小正方形组合成一个图形,并简介绍其图形的构思。”
3、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形、颜色、味道、气味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如尽可能设想利用红色做什么等。
4、方法扩散。即以人们解决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如尽可能写出或说出“吹”的方法可以做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偏离文化常规,冲出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其相反的一面去思维。如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能否说“生命在于静止”。再如:常言道:“饭后百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能否从医学的角度说“饭后最好先安静地坐一会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三)培养学生的组合性思维。就是常把不同各种事物尽可能地连在一起,作牵强附会地思考,企图从中思虑出新的品种。如铅笔和橡皮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把他们相连,就组合成了带橡皮的铅笔;酒和糖果各不相连,但相结合却制造了酒味糖果;我们亦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联想题,让学生尽情发挥。如蛛网和路等。
(四)培养学生突破原型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原形事物上,借助周围的原材料,进行对原型事物的改造,创造出不同原型的同类事物。如原型的小木凳发明之后,紧跟着就出现了沙发、安乐椅、按摩椅等。学校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如“笔的改造”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通过各科教学,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如数学的一题多解,补充条件;语文课的探究赏析;物理化学的设计实验;美术课的图案结构创意表达等都是极好训练机遇,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领域里,教师需要大量创造性设想,发现众多的创造源。给学生构成较大的思维训练的可能性空间,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