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学:资本狂人的文化新生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资本狂人,紧握资本魔杖,疯狂扩张,向世界500强挺进,也正是疯狂让他与死神擦肩。如今,他致力于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复兴一家百年老店
  “跳楼吧。”2006年11月5日,一整天,郭家学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挣扎。最后,他决定以死解脱。
  从1996年开始,作为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携东盛集团在中国医药领域疯狂扩张。这位1966年出生的资本狂人紧握资本魔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购、抵押、再并购……1999年,东盛借壳上市,郭家学成为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盛科技”)董事长。但扩张并未就此停止,巅峰时,他拥有46家药厂,3家上市公司—挺进全球500强—那是他的梦。
  结果,黄粱梦断。
  2006年10月31日,《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补充公告》《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资金占用及其解决方案的公告》公布,行业震动—东盛被拖垮了。资本大厦倾倒,一木难支,神仙束手。
  面对那些数额庞大的债务、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开指责和媒体报道,折断魔杖的资本狂人彻底崩溃。“公告”发布第六天,周日,40岁的郭家学决定一死了之。
  8年之后,东盛集团还在,东盛科技也已更名为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誉远”)。北京前门地区的一处四合院内,郭家学接受了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的专访。即便他的酒局凌晨才散,只睡了几个小时,但他脸上的疲惫之色转瞬难寻,看上去颇为从容自信。自始至终,话题没有离开“广誉远”和“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这是他新的人生方向,他已经重新出发。
  世界500强?“这事我不再考虑了,我要做一家‘精而美’、能够千秋万代传承的企业。”郭家学说。
  疯狂扩张
  2003年,东盛集团完成两笔重要收购。6月,收购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9.51%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者;8月,又收购有着400多年历史传承的山西广誉远。后者冥冥中为郭家学的二次创业埋下一粒种子。
  在郭家学的收购哲学中,没有核心产品或技术的企业他不会碰。2000年,他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0%股份,通过品牌营销,转年,“盖天力”、“白加黑”尽人皆知,此前只有2000万元年销售额的白加黑,被收购后的第一年就达到2.9亿元;2001年8月,东盛集团收购青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52.9%的股权,该公司为国家麻醉药基地,产品属国家管制领域,是行业垂涎的垄断型企业。郭家学凭借自己的品牌管理、营销才能,2003年前并购的所有企业,亏损的都在第一年实现了盈利,而原本盈利的企业,利润更是被数倍放大。
  至于当时并购广誉远,或因为它“奇货可居”。
  山西广誉远的前身是山西中药厂,属国家商务部首批确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明嘉靖二十年,最初由太谷县一行医者开办,名为广盛药铺,是中国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比同仁堂还早100多年,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清代四大药店”。后经多次改组,数次更名。
  广誉远主导产品为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传统中药,流传久远。并购后,2004年,龟龄集与定坤丹被认证为国家级保密处方。此时,忙着扩张的郭家学还未能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广誉远的品牌打造。这一年,他有两件大事要做。
  郭家学耗资1.7亿元收购丽珠集团3891万股股份,成为丽珠集团名义第一大股东。随后,他参与云药集团的竞购,因东盛缺少云南国资委要求的国资背景,为此,郭家学出资4.98亿元牵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获取国资背景后,再和医药工业一起支付9.4亿元收购云药集团50%的股份,在与华润集团、华源集团、复星集团等一批声名显赫的大企业“浴血拼杀”后,郭家学最终突出重围,坐上云南白药控股股东云药集团董事长的头把交椅,将其投资之术演绎到极致。
  然而,劫难已是咫尺。
  就在他疯狂扩张的同时,2004年国家开始对经济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形式愈艰。作为东盛科技大股东,极速扩张使得东盛集团资金吃紧,连东盛办公楼都被郭家学抵押做了赌注,不得不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2005年,东盛科技在接受青海省证监局检查时,被查出大股东占用资金1.8亿元,隐瞒对外担保2.22亿元。尽管大股东很快偿还了占用资金,但2005年年报显示,东盛科技仍有1.78亿元对外担保没有解除。
  被郭家学选中的那个下午,几个东盛股东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他必须活下去,提醒他必须去收拾那些残砖断瓦,为股东、员工、企业负起责任。
  求死不能,郭家学嚎啕大哭。
  在好友的建议下,郭家学重整兵甲,打算进入新能源领域,用后半生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然而,他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
  四年一粒药
  郭家学应该庆幸自己当初收购了广誉远,否则,曾经坠入谷底的他如今或许一无所有,幸运的话,有的也只是钱。
  迎接成功抑或等待失败,那段难熬的日子里,为还清债务,郭家学将其攻克的城池逐一放弃,以股抵债或以资抵债。同时,为了打造未来的世界500强新能源企业,他要积累行业知识,为此,郭家学报名长江商学院能源班。闲下来,他也在反思,世界500强是否真的对自己那么重要。
  一次,山西晋城市政府请郭家学等企业家前往考察煤炭能源,考察结束,当地旅游局局长又带一行人参观柳氏庄园。那是柳宗元后裔的宅第,初建于唐末,后历代均有扩展,兴盛于明清两代,声名显赫,长达六百多年。
  “一进大门就是孔庙,先拜孔庙,然后沿着一个教化式长廊,有各种雕塑,内容都是中国传统德育故事。庄园里唯一一个二层楼是私塾,族中不管男女,从小要接受教育。柳氏庄园没有进入世界500强,也没有进入过世界500名门望族,但是他们的家族传承了几百年,原因何在?就是对文化的重视,家族文化的形成、恪守与传承。”走出柳氏庄园,郭家学猛醒,“几百年!世界500强早不见了。”   如今,那些关于广誉远的理念、古训、文化、历史,郭家学可脱口而出。郭家学不再急躁,曾经用10年时间扩张40多家药厂的他,现在“用4年制作1粒药。”
  广誉远的中药制品至今坚持古法炮制,九蒸九晒,工序繁复。郭家学介绍,生产龟龄集所用的醋需要在阳光房中日晒夜露,经三年多的时间方可入药,浓稠如密;淫羊藿的片状药材,要人工减掉周边绒毛,一个工人一天剪不到一公斤……他不急。“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是广誉远的古训。在郭家学看来,广誉远能四百余年薪火不断,皆因传承并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行业操守。
  不仅制药工艺沿用古法,与广誉远并存的传统文化也得以留存。如今广誉远制药有几百道工序,每道都有师傅,皆为师徒传承。新人入门,还要举行严格的拜师程序。“制药讲求天人合一,所以必须要秉持仁义礼智信,敬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2008年和2011年,龟龄集与定坤丹分别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年底,郭家学还清了所有负债。46家药厂如今剩下2家,未来,他打算只留1家,他要投入所有精力,以广誉远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软慈善”
  经过商海沉浮,郭家学早已对财富和成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挣再多钱,对我来说没有意义,能够让东盛与广誉远的文化千秋万代传承,把这件事做好,这一生就够了。”郭家学说。
  对于曹德旺、牛根生、马云等企业家创立慈善基金会,郭家学非常认同。他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我们祝愿曹德旺活200岁,但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有了慈善基金会,几百年后,曹德旺的生命会在他的慈善基金会得到延续。这是对社会的贡献。”
  在郭家学看来,慈善就是“成全”,让没有条件读书的人有书读,让饥寒交迫的贫者得温饱。但与震灾扶贫那样的“硬慈善”不同,弘扬传统文化是一种“软慈善”。国家繁荣昌盛、和谐发展,要“软硬兼施”,互为补充。
  “十八大”之后,国家领导人到孔府视察、会见宗教人士,同时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在郭家学看来,这些都是难得且令人鼓舞的信号,他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曾经屡次遭受重创的传统文化,能够借此机会,在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同时又人人浮躁的时代得以复兴。
  郭家学携广誉远再出发,他怀拥传统文化的同时,将现代技术充分利用。广誉远及相关产品不但开设了微博、微信服务号、订阅号,还搭建网络微商城,郭家学想要依托新媒体,构建一个立体的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矩阵。
  虽然广誉远的产品定位高端,受众较窄,但郭家学认为文化是大众的,应使其得到更广泛传播。去年,广誉远也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生产基地。这一年多以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十几集有关广誉远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我们国家要走向繁荣昌盛,必须要以文化管理国家,这个文化是西方文化么?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建立在抛弃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抛弃了传统文化,就像我们在沙滩上建立大厦,怎能建立起来?”
  如今,或将投资十几亿的广誉远“百家千店”文化项目正在推进中。未来五年内,广誉远计划在全国建设100家广誉远国医馆,1000家广誉远国药堂,国药堂将挂牌广誉远中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这一次的扩张看上去仍旧疯狂,但也大为不同,这一次,郭家学手中持握的已不是资本魔杖,而是“文化传承”的锦囊。“今后人们每一次走进一个高端商场,进了广誉远国药堂,其实就是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向中国传统中药文化进行一次致敬。”
其他文献
童书盟很优雅,笑不露齿,莞尔而已;用餐,咀嚼无声;送客出门,行不摆裙。这些残存的“封建礼教”与童书盟的浓妆淡抹、新潮衣着融合为一,不但无半分违和,甚至相得益彰。  与童书盟面对面,可以直接感受到家族对于个体的影响。  童书盟生于齐鲁大地,家中规矩颇多。客至起立,客走相送,用餐以长辈先,手肘不可置于桌面,夹菜须就近等等,这些只是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童家重教育,童书盟从小在父亲的要求下熟读诗词与古文经
期刊
做慈善避免商业利益诉求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在你的慈善中,专门为高中班主任高君昭老师设立了一个纪念项目,她对你的人生给与了怎样的启迪与帮助? 李东生:1973年前后,邓小平复出的那段时间,社会重新对知识比较重视,后来叫“批回潮”。那一年,工农兵大学入学做了一次文化考试,但很快出现了张铁生事件,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高老师一直都很鼓励同学去学习,谆谆引导。在高中那个阶段,我能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础
期刊
无锡荣氏家族百年皆有影响,第三代荣海兰生活于美国,仍始终牢记家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高处立,择平处坐,向宽处行  面对面交流时,不出一分钟,就会被荣海兰的率性感染:她的自嘲,她的哈哈大笑,无不晶莹透亮,一如她颈上的蓝宝石。荣海兰是民国著名企业家荣宗敬的孙女,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侄女。  荣氏百年,历经山河变幻、岁月流转,至今仍是影响力不可小觑的富贵大家。作为荣氏第三代,荣海兰是名副其
期刊
企业传承者该有怎样的胸怀?继承人该具有什么样的操守?这个故事给出了无穷多的答案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期刊
中国的商业文明是义利之辨,以义为利,非利为义,利是手段,是过程,义是根本,是目的。这中国公益的后发优势是指价值观可以继承我们老祖先的商业文明价值观,同时借用西方的商业文明的模式,从而进入“后公益时代”  宋军:北京九汉天成公司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人之一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今年是阿拉善生态协会十周年,作为重要的发起人之一,你怎么看这个机构对中国公益行业的价值?  宋军:在阿拉善生态
期刊
家族慈善基金会在守住家族财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是财富共享的重要平台,是人类社会实现“共享”目标的一致表达  卢德之: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伦理学博士。先后出版了《交易伦理论》 《资本精神》和《论慈善事业》《走向共享》等个人专著  当今中国,富人家族陷入“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家族的文化以及物质财富难以传承,如果找不到家族成长发展的道路,完成向“现代家族”的转型,同时又被“原罪”困扰,势必引起富人移
期刊
在童书盟看来,这个时代对思想和文化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少,缺少理性思考和单纯的对美的理解,对于历史的认知,单薄而又刻板。她想为此做些什么  2014年5月4日傍晚,北京今日美术馆进行了一场关于“人权与主权”的“激辩”,近200人到场,座无虚席,很多人只能站立旁听。国内两位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互为队友,两位“对方辩友”称其二人为师。主持人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捐一元”项目在汇聚爱心的同时,也在向消费者倡导“人人公益”、  “随手公益”的理念,为公众参与公益提供了平台  “多说一句不怕累,多给一元献山区。”今年6月连续多天,黑龙江哈尔滨火车站肯德基店餐厅经理梁鹏几乎每天都要对员工进行宣导,激励员工在即将到来的“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以下简称“捐一元”)项目劝募活动周积极参与,耐心向顾客介绍该公益项目。  7月14日,2014年“捐一元”项目劝募活动
期刊
创办《汉声》44年,黄永松乐观地相信,“用传统的民间的文化唤醒现代社会迷失的人”的这一天已经到来了  林吉洋是来自台湾的社区工作人员。2012年下半年,他作为台湾浩然基金会选派的志愿者,来到北京一家NGO工作。刚到北京没几个月,他就联系拜访《汉声》杂志北京办公室,他说:“《汉声》是我的童年,也是我对黄土高原想象的起点。”  《汉声》是一系列记录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主题书,创办至今已有44年。《汉声》
期刊
7年之后,他在调整“美丽中国”的方向,使之不仅仅是一个支教项目,更要变成一个“孵化器”,系统地“孵化最创新的、最变革的一些教育方面的突破性想法。”  “我今年28,最近7年一直在中国,不老也不外,真别把我当‘老外’跟我‘见外’了。”说这句话的是一位美籍意大利年轻人,本名叫安德烈·帕西内蒂(Andrea Pasinetti),中文名叫潘勋卓。  7年前,谁也没有料到,当时正在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