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好青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一个身影闪了进来。伴着急促的喘息声:“杨老师,我有事给你说!”我抬头一看,原来他是我班的一个学生,名字叫吴清扬。根据经验判断:一定有事!我疾步关上办公室的门,让他坐下来,随手给他倒上一杯水,关切地说:“坐吧孩子,你怎么啦?”此话一出,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原来,上周的星期天,他和几个同学一起聚会吃饭,其中有一个女生是对他有好感,而且这几个孩子都特调皮好动,被班主任发现了,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觉得特别委屈。当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心里特别激动,因为孩子们把我当作了可以倾诉的人。我语重心长地和他畅谈了几个小时。待他的情绪稍稍稳定的时候,他才和盘托出:在七年级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他的同桌甲,这个女生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英语特好;这种好感持续到八年级,但这个女生好像全无察觉,他特别伤心难过,恰巧这时他的新同桌乙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也许有种空虚,或许有种报复,他开始和这个女生进行“地下”交往,而这次星期天的聚会被老师定为“狼狈为奸”。
  看着一脸迷茫的他,我告诉他: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这种懵懂的情感是美好的,但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你把它作为学习生活的动力。同学甲非常优秀,你有理由喜欢,但你和她年龄都还小,而且她有自己的学习和追求,你应该多向她学习,说不定十年之后你还要感谢这盏指明灯呢。这样你的每一天都是紧张而快乐的,又怎会有闲情逸致去想其他的呢?你不能整天和大家拼吃拼喝,荒废时光。他若有所悟地频频点头,然后和我君子协定:“老师,这件事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哈!看着他一脸的真诚,我默许了。
  但是,事情往往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我还沉浸在教育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我发现:他课堂上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听课了,经常趴在桌子上,同桌乙也趴在桌子,提问时总是闷不作声,缄默成了他最好的武器。课后的情况也令人费解:背诵落下了,作业拖欠了,每次布置的作文不管是什么命题他永远都是一个主题——关于爱情。而且文章一味地写心情,泛泛而写,他根本没有作文本,全凭一张纸!后来我特意送给他一个精装的笔记本,要求他记在上边便于保存,将来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但他始终还是那样的纸页,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这孩子怎么啦?再后来演变到和老师顶撞,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接踵而至,这孩子怎么啦?怎么办?我该怎样走进他的心灵,帮他走出懵懂?
  我理了理思绪,为他制定了专项教育方案:第一,寻找原因,和家长交谈,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在交流中,我发现他的父亲思想有些偏激,社会的不良东西和现象浸蚀了他,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我心里有了些许眉目。我建议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尽量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家长作风制尽量少一点,和孩子多沟通,和孩子交流时多用你今天快乐吗?有什么烦心的事吗?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进步了吗?对孩子作正面引领,让孩子从心底里愿意和你做朋友。第二,引领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且要有肯定的心里暗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发现事物的积极的一面,不要始终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更不要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第三,引导交往。改变他以前单单和一些行为散漫的学生在一起,多选一些和他性格相似且习惯较好的学生在一起交流,用学生感染学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有效的。第四,理智交友。我选用了大量的现实例子及网络资料给他看,和他分析得和失,让他了解这种情感珍贵,但要正确对待,会对自己产生积极地影响,成为学习的动力。第五,制定目标。目标细化到周,到事,这样让他有一些成功的喜悦。用放大镜发现他的长处,及时鼓励。第六,阶段总结。扬长避短至关重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这个较为偏激、学习习惯较差的“问题学生”被磁化了,他的脸上有了微笑,他的作业较认真了,他的同学圈子也大了。看到这一切,我很欣慰。
  每一个认真努力的过程,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个教育案例,我有所心得: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课题,像这样处在青春迷茫期的学生还很多,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明白: 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生活交往的范围,增强与人沟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的孩子一定不能打骂,老师和家长都要耐心,不要指望这时的孩子十分听话,要适当地放一放他,顺着他的心意,然后再说:“孩子,我们理解你,现在你是青春期,有那么点的叛逆,我们知道你不是有意地气我们,你心里也很烦是不?别怕,孩子,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时期,我们一起走过去好不好?”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要压火,不要让孩子很烦我们,也就一年的时间,老师及家长只要留意不让他学坏就行了,其他的慢慢来就好。过了一年孩子会突然懂事了。
  所以,我们发现这样的问题,要悉心沟通,正确引导,教育有方,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的青春写满美好的回忆。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校园“潮课”别只为迎合  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出类似“潮课”供学生选修——有《三国杀攻略教程》传授游戏制胜秘籍;有根据当红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开设的《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有教你怎样成为贤妻良母的“新女性必修课程”;更有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的《酒文化入门》课……而在国外,这样的“潮课”风靡已久,“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等等,无所不有。  当长时间弥漫在大学校园里
日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向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教授发来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证书,对他为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他们分别代表对抗气候危机来自个人和组织层面的努力。而包教授是
摘 要: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写作热情匮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病呻吟是困扰学生作文训练的“三无”难题,许多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写作文。如何激发、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语文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解决这一顽疾的关键。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巧写,才能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情理俱佳的习作。  
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了,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包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初中生物教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素材生活化。  关键词:生物 ;生活化;教学形式;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目标,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现在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教学,要让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做到理论联系现实。比如在教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先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考试情况来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解说剖析,学生作文仍是抓耳挠腮,文思枯竭。综观学生作文状况,主要不足表现在:内容空洞,缺乏素材;矫情造作,缺乏真情;思想肤浅,缺乏深度。笔者就如何让中学生作文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论可发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记笔记,学生容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但在近几年的听课和教学活动中,发现老师们已经没有这个习惯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课堂笔记已经悄悄淡出课堂。可能是因为多媒体原因造成的,因为上多媒体课时,基本没有了板书这一环节,再加上投影信息量大,学生也无法记下。闲暇时偶尔翻翻学生的书本,他们的书本比老师的教本还要干净好多。什么时候我们老师把这
叮叮……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已经回到教室,我也整整装束进了教室。刚进来,一位叫玲玲的女生就向我哭诉道:“老师……金鑫……拿棍子打我的脸。”我连忙走进细看,果然她的脸上有一条红晕,可见打得不轻;再看一下,金鑫同学那惶恐的样子,我心里有数了。我和玲玲同学说:“下课再说好吗?这儿疼,老师帮你敷一下,就不疼了。”接着,我照常上课。课堂上,我有意无意地观察金鑫同学,他看起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脸的悠然自得,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动机  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
儿童的绘画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绘画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能力。婴儿通过哭闹、笑容和身体的摆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幼儿的画和婴儿的表情是一样的,仅仅是表达情绪、心情的一种方式。而有些家长和老师却以好坏来评价他们的画,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画来判断幼儿的性格气质。幼儿的涂鸦从最早的乱涂乱画开始,家长和老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