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台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北面的黄湖镇,下辖一个青山村。在青山村的荷叶岭上,有座古刹叫石泉寺,唐代始建,一直延续至今,正对山门的是一条石径,尽用鹅卵石铺成。
  这条山径两旁长满了草木,但在山门下数十步处,却有一块光秃秃的方形石壁。这块石壁非常平整,几如人工打磨而成,当地人传说这是唐末黄巢兵败至此,用宝剑削出的。因为黄巢起兵时是凭法术让人在井中照影,说照到什么就会是什么,结果手下徒众照出或将或相,黄巢自己照出的则是帝王,因此起事才如此容易。
  等到兵败逃到此地后,他想穿过石泉寺逃往德清,结果被僧众阻挡。黄巢就在石泉寺外削石为镜,说如能东山再起,就再映出帝王之相,他也将尽屠石泉寺僧众。结果,石镜中照出的却是黄巢的无头之像,于是余部兵心大乱,黄巢也以为天意要绝灭自己,就此自杀,而这块石壁也被称作石镜台。
  这事自是附会,不值一哂。到了清朝初年,石泉寺已是个有僧众百余人的大寺,当时住持是个年逾七十的老僧。这住持佛法精深,名望甚高,因为自觉圆寂在即,急于找一个接班之人。而寺中僧众里,他最为属意的有两个,一个叫德祥,一个叫德真。两僧年纪都不甚大,但都聪慧过人。
  住持因为拿不定主意,直到圆寂还不曾定下。不过圆寂后,却传出遗言,说寺院里有一个石鼓,谁能擂响石鼓,便成住持。
  百余和尚都试了一遍,当然谁都擂不响,德祥试了试也不行。轮到德真时,他拿的鼓槌却是两节竹筒。竹筒一扣上石鼓,发出“咚咚”的声音,正与鼓声相类,和尚们全都目瞪口呆,虽觉德真投机取巧,但皆认为这大概是唯一的破解之道,于是德真就成了下一任住持。德祥一怒之下,离寺出走,谁也不知他的下落了。
  德真接位后,石泉寺蒸蒸日上,香火一日盛过一日。到了第一年年尾,大雪封山。这也是常事,每年到了这季节,僧众便下山扫雪,好迎接新年来进香的村民,可谁知这一年特别奇怪,扫了前面,后面积雪;扫了后面,前面又积雪。他们无计可施,就去向住持禀报这件怪事。
  德真当时正在禅房喝茶,听得这话,伸手指从炭炉里夹起一块火炭,让一边的沙弥张开手说:“放在山门外。”沙弥见火炭烧得通红,不敢去接,德真便自己走到山门口,将火炭放下。
  说来也怪,火炭一放在山门石阶上,一条山道上的积雪尽化成水,沿路流入溪中,一会儿路也干了。德真看了一眼沙弥后,叹道:“看来我为住持时石泉寺这一代定然无恙,下一代就难说了。”原来德真所为乃“薪尽火传”之意,沙弥没敢接德真递来的火炭,德真便有此担心。
  这一年平安过了,又过了几年。这年夏天酷暑难当,到了七月更是热如火烧。七月半盂兰盆节,是佛门盛事,有烧夜香的风俗,乡民纷纷趁夜上山来请做法事,超度亡故的亲人,而这时也是僧人最忙碌的时候。这一年,当僧人正在准备迎接大举入寺的村民时,德真突然命满寺僧人沿石径两侧插香。
  七月三十香庆地藏王诞,是江浙一带由佛教而来的风俗,可从没有提前半月就插香的,和尚们大惑不解,却也不得不从。不过,沿山径插了两排地藏香,从山下看去,一条石径仿佛被香火所围,更显得石泉寺巍峨缥缈,进香的信徒们都赞不绝口。其中有个人走到半道突然内急,便想在路侧的竹林里方便一下。他刚进竹林,忽然怪叫一声,直奔出来。旁人不知出了什么事,定睛看去,只见这人满脸都是蚊子咬的红包,极为吓人。
  这人说,竹林里黑压压的都是乌蚊,但没有一只越过竹林边界飞到石径上来。旁人不信,提灯照去,见竹林里果然都是蚊子,全都吓了一跳。待第二天盂兰盆节结束下山,再去看时,竹林里再没一只蚊子了。这下人们更是传说石泉寺的和尚神通广大,进香的人也更多了。如此这般,又过了十来年太平日子,石泉寺的香火一日比一日兴盛。德真年事渐高,渐渐也少露面。
  有一年新年,烧头香的人极多。进香的人里,有一个身着火红衣服,提了个香篮的年轻少妇,虽然缠着小脚,上山时却走得极快。她刚走到石镜台前,手中的香篮里突然不住吐出火舌来。少妇也变了脸色,将香篮一扔,飞奔离去。
  只是香篮的火仍是熊熊燃烧,总不熄灭,弄得人们进寺大不方便。于是有和尚进去禀报住持。德真听得这事,不顾身体虚弱,要沙弥去将供在观音前的净瓶杨柳枝取来。沙弥拿来了净瓶,德真取出里面的柳枝,将水珠洒在火上,火立时熄灭,只是山径的石头上也已烧黑了一大块。
  有僧人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德真叹道:“没想到德祥师兄竟如此小气,接二连三地惹事。如果我死在他前面,那石泉寺就有危险了。”
  原来,德祥下山后,对德真恨之入骨,连石泉寺也恨上了。当年扫雪发生的怪事,是因为他在寺门前埋下了雪种,德真用火炭放在山门外,将雪种烧化了,山径上的雪自是一路尽化为水。后来德祥仍不甘心,又来山上埋下了虫种,想让山道上遍布乌蚊,使得人们无法上山。因为和尚不能杀生,德真也不能将蚊虫杀死,于是才让和尚沿山道插了两排香,挡住蚊虫飞不过来。又过了十来年后,德真也以为德祥定已死了心,没想到竟又出花样,他竟然化身为女子,想用火种将石泉寺烧得片瓦不留。
  幸好德真虽然没想到,但也多留了一手,曾在上山的石镜台上用水写了一部《金刚经》。石镜台正照着山径,德祥走过时,一篮火种无法再隐藏,当场烧了起来,阴谋这才败露。和尚们听得石泉寺竟险遭大劫,全都心惊胆战,也有和尚说住持神通广大,德祥就算再阴险,也不能阴谋得逞。但听了这些话,德真只是苦笑而不答。
  據说德真圆寂那一年,青山村有过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甚怪,破坏并不大,就是石泉寺山门外的石镜台出现了无数裂纹。
  和尚们想起德真在世时说过的话,全都不寒而栗,心想这定是德祥再次破坏,石泉寺的末日要来了。只是石泉寺一直到抗战时才毁于战火,离德真圆寂足足差了两百年,也没人能解释这个时间差距是怎么回事。想来,故事毕竟只是故事,倒是石镜台至今犹存,周围尽是草木,就是这一片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知德真所附灵力还有多少留存。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2015.12上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宋朝时候,徽州某县有位县令叫魏公应,任职期间,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  甲和乙是同村人,平时来往较多。有一天,他们打算一起进城办事,因为路远需要起早,他们约好当天五更时分,乙到甲家去会合,然后一起出发。  当天五更,乙按时向甲家方向而去。日出时分,甲跑到乙家,大声喊乙的妻子:“我和你丈夫约好了五更天见面,现在太阳都出来了,他還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乙妻非常吃惊地说:“他去找你,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
期刊
五代王广裕撰写的《玉堂闲话》,记载了这样一名盗侠。唐朝光启到大顺年间(885年至891年),褒中(今陕西勉县东北)地区有个专掘冢墓的盗贼,为患日久,无法捕获,各级官吏俱受责难。  忽然有一天抓到一人,严刑拷打下,被迫招认自己就是盗墓贼,还供出几个同伙,狱吏们都觉得这件事终于了结。临刑那天,忽有一人在围观者中挥动衣袖大声呼叫:“王法岂容滥杀无辜?盗墓人是我。我每天躲在人群中,没被你们抓住。那人有什么
期刊
哈特菲尔德是英国白金汉宫里的一名卫兵,在一天晚上值夜班的时候,宫里有一件重要物品被盗,哈特菲尔德被指控在值班时睡觉,玩忽职守,按军法得判死刑。  哈特菲尔德觉得自己是冤枉的,值班期间他根本没有睡觉,可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法官问他:“你说你没有睡觉,那你一定看到了一点什么,比如有人在深夜从宫里出去?”  哈特菲尔德回答说:“我没有看到,因为谁也没有出去。”  法官又问:“那你一定听到了一点
期刊
小布从小就崇拜那些武林大侠,一心想学武,将来行侠仗义。可他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在学堂里当先生,爷爷中过举人,在镇子里德高望重。小布从小就被家里人教导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练功习武是想也不要想的。  这天,一位远道而来的行脚商来到镇上,他背着一个大大的行囊。  “你这里都有什么啊?”孙大娘问道。  “什么都有。”行脚商拍拍自己的行囊,“你想要的东西我都有。”  孙大娘想了想,说:“我家里的铁锅坏
期刊
姐姐有事,让我去幼兒园接小外甥女,小外甥女看到我警惕地说:“你来接我,你有密码吗?”  我诧异地问道:“什么密码,接你还要密码?”  小外甥女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跟我约好了,接我要有一个密码,对上密码,才能接我走,要不然不能接。”  我大声说:“我是你舅,你不认识了?还要密码!”  小外甥女说:“舅舅也要密码,不然不跟你走。”  僵持不下时,我只好给姐姐打电话说明情况,姐姐抱歉地说道:“不好意思,
期刊
一  龙城自古是繁华之地,城东平畈之地堆积着大量黏土,是烧制陶瓷的好材料;南山出产碧玉,能雕琢精美的玉器;北山有铜矿,是铸造铜器的好材料。龙城历朝历代都是皇宫内廷御用之物的制造地,到了大清乾隆年间,龙城的这些资源早就枯竭了,但龙城依然繁华。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城人靠的是吃“古”。龍城几百年间出产的精美陶瓷、玉石、青铜器,闻名遐迩,哪家没有遗落几件?自然吸引了大批古玩商前来淘宝。除了西街鬼
期刊
女兒拿着试卷怯怯地对林平说:“妈妈,我数学不及格。”  林平大怒:“真的?”女儿点点头,说:“看清楚,是100分!”  林平大喜,亲了女儿一口。女儿叹了一口气:“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分数。”  (李末)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明朝隆庆年间,在浙江绍兴府,绸缎商彭耀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财主。这天夜里,彭家发生了一起窃案,一匣昂贵的珠宝不翼而飞。彭耀祖怀疑仆人张兆龙监守自盗,一纸诉状把他告到了衙门。审案的绍兴知府偏听偏信,认定张兆龙就是窃贼,将他关入了大牢。张兆龙蒙冤受屈,又气又急,不久便在狱中病死了。  半年之后,真正的窃贼在销赃时被抓,整个案情终于水落石出。这下,张、彭两家结下了仇怨。  张兆龙有个儿子,名叫张浩,是个
期刊
昨天我去爬山,在山崖下的石缝中看到一本发黄的、脏兮兮的、薄薄的书。可能是年代久远,封面已经损坏,但隐约可见“九阳”二字。我心中不禁狂喜,这绝迹江湖多年的《九阳神功》武功秘籍终于让我发现了!我用木棍将其小心翼翼扒拉出后,怕附近游客和村民发现,一把将书揣入怀中便打道回府。我在回家的车里一言不发,浮想联翩:任督二脉,刀枪不入……终于到家了,我把“武功秘籍”小心翼翼捧出来,怀着忐忑的心情翻開第一页—九阳豆
期刊
三婶兰香当年在俺们村里是有名的村花,长得那简直是无可挑剔。我三叔却大不相同了,长得是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我三婶总是说:“我这一辈子,一朵鲜花插在了你三叔这摊牛粪上了!”三叔听后,呵呵一笑,这一笑让人琢磨不透。  谁都知道,当年是我三婶主动投怀送抱找我三叔的,二人很快生米做成了熟饭,有了我现在的这个叔伯大哥浩成,后来又有了老二浩功。  浩成和我三婶相像,一表人才,在村子里有很多追求他的女孩子,到了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