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中班活动材料的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既能吸引幼儿,又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期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总喜欢问这问那,喜欢动手探索与尝试,幼儿也往往是通过直接的操作活动来获取相关知识,并在与操作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在亲身的感知、体验中表现出来。可见,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及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
  一、源于生活,巧选材料
  1.选择材料,贴近生活
  幼儿的经验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纲要》指出:“科学的实验材料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索。”由此可见,要善于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如在我们班的科技区投放了一些材料:铅笔、纸、积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棉线、塑料夹、回形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幼儿对于这些材料也是非常熟悉,他们利用铅笔、纸来制作“风车”,探索使风车转动的方法;用塑料袋、线、胶布来制作“降落伞”,探索降落伞下降速度与悬挂物的重量大小的关系;在“磁铁小鱼”活动中,用塑料夹、皮筋、回形针等来探索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总之,幼儿在材料中不断探索、制作,提高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投放在班内的科技区里,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科技区里,我们针对每个活动投放了相应的材料,有光盘、易拉罐、瓶子、瓶盖、纸袋等材料,这些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而这些材料又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容易收集的废旧材料。我们会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更换、调整材料,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利用这些材料来引导幼儿制作弹力小车,并在玩中探究让小车开动的方法和原因,感受探究发现的乐趣。
  3.家长资源,丰富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活动《有趣的下落》,请家长收集各种树叶、羽毛以及大小不同的石头,幼儿通过一一抛物体,观察不同物体掉下来的样子,初步了解自由落体现象,探索不同物体下落时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二、理解表达,感知材料
  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在科技操作间活动时,只提供幼儿一张纸和一支笔,请幼儿玩后利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记录,记录下自己活动的情况,“我玩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幼儿画了一个圆圈和一根小棒,则表示他玩了放大镜;而幼儿画的一大一小的物品,则表示他发现物品被放大镜放大了。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活动《它們在移动》中,引导幼儿猜测能使物品移动的方法后,用箭头绘画的方式记录物体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探索多种使物体移动的方法,初步感受物体移动方向与受力方向的一致性。在《旋转的纸片》活动中,尝试让不同纸片旋转起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不同形状的纸片快速转动时所呈现的形状,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画的图形标记记录。虽然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再根据记录进行探索。可见,简单的材料,简单的记录,具有较大的作用。
  三、观察等待,材料互动
  所谓观察等待,就是教师要学会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急于介入或是干涉幼儿的活动,引导幼儿充分与新材料互动,从中探索新发现。
  如在每次小制作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我没有一成不变地要求幼儿跟着我做,而是引导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尝试自己看着流程图,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制作。又如在科技区里,结合“亿童”内容,我们投放了“镜中谜组合”这个活动,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的将两面镜子面对面摆放,有的将两面镜子摆成一个角度,显然,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在幼儿摆放角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去干涉,而是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边摆放边进行简单的记录,幼儿在自由摆放中发现镜子摆放角度的变化与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原来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物体的数量就越来越多。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教师耐心等待,仔细观察,充分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和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多途径地引发幼儿投入到科学“两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尝试、去创造。
其他文献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为了生活,数学内容也源于生活,因此,数学从生活中来,理应回归生活。教数学,就要教出数学的生活味。  一、教材应该与生活实际一致  教材是绝对权威吗?在生活、工作实际操作层面,未必。  在教四年级数学中的“平均数”一课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意图用画“正”字的方法逐一在对应的分数段中画“正”字,根据笔画数统计人数,再求平均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并不是这样的。  老师都要统计学生的
科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科教兴国”国策在学前教育落实的体现。近年来,我园以“科技”为特色,围绕着“两小科技活动”制订了一系列具有我园特色的课程,以大班年龄段幼儿为主体,以科技小制作为载体,开展了幼儿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使用各种流程图中,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参与,老师也不断地尝试,探索出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的可观察、利操作的流程图,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
2011年,日本人加藤嘉一《中国的逻辑》一书出版,其中《帅男的逻辑》一章言辞尖锐,以“第三眼”的角度直指“相对于中国女人的时尚感和审美观,中国男人实在太差,真不希望看到‘美女与野兽’共存的场面”。此后,对于中国男性与女性审美差距问题的讨论蔓延至其相关的主体方——2014年4月12日,侯虹斌在腾讯网“大家”专栏发表文章《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代表女性发声:“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男性获奖者,从
自然学习力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受自然本性的驱动作用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生命的本能,是人固有的自然本性显露的过程,达到自然学习的状态,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然学习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原有的潜能。学习不是新经验的获得,而是原有内在潜能的展开。学生自然学习力的发展是自内向外的,是儿童自然本性的外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学习力就像一粒种子,植物的形状和特
<正>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地处革命老区如皋市江安镇,是一所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校。学校秉承"恒&#183;实"的校训,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全球经济陷入金融危机泥淖已逾四年,发达国家仍然深陷低增长、高失业和高负债的窘境。解读和反思这场金融危机依然是近年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在发达国家经济步履维艰之时,新兴市场经济却很快实现了复苏。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仍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在总结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不断对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引发了经济学
带灯,贾平凹,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无疑,对于2013年来说,贾平凹又是最大的赢家。其长篇小说《带灯》先在《收获》连载,接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而后《当代作家评论》推出“贾平凹专号”,并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还接连斩获了“《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奖”等奖项。可以说,《带灯》在各方面所受到的待遇之高、赞誉之高,俨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近几年也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根据市教发中心工作计划以及幼教中心工作要求,本学期我园也将区域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为引导全园教师转变观念,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我园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研讨、展示的平台,以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借助小学科学教具改革与创新的过程,统筹课内、课外两个维度,积极归纳、总结提高小学科学教具改革和创新经验,以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出点,积极践行创新改革实践活动,提高我国小学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教程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其从小学阶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坚定的
幼儿从不会剪纸到喜欢剪纸,会剪纸,其中练习脱稿剪纸不但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使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注意力、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根据幼儿学习脱稿剪纸的特点,将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