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指导不是机械实现的,而是紧扣时代主题,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是时代主题,内在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需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色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此后,学术界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对其涵义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包括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有的学者则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成是一个不断敞开的开放过程。这些观点或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
然而,在我们肯定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多视角的理解也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实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究竟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认为,这种“结合”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化、具体化、民族化、当代化和大众化。
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着力把握三方面要义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有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渊源,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否则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论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分析,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著作的分析,都为我们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典范。我们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精华,下功夫研读原著,从原著中把握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致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社会实践都证明,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系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是否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关系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走向。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认识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把握不同阶段的中国国情,从而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做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一以贯之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精髓。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主线。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逐步形成、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必须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缺少了发展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立论支撑和理论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不灭的“天火”,它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也要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它毕竟是永放光芒的普遍真理,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人类解放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进道路,将永远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N].人民日报,2004-03-11(1).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02-27(2).
作者簡介:暴春辉(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赵迪雅(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谌洪腾(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色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此后,学术界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对其涵义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包括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有的学者则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成是一个不断敞开的开放过程。这些观点或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
然而,在我们肯定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多视角的理解也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实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究竟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认为,这种“结合”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化、具体化、民族化、当代化和大众化。
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着力把握三方面要义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有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渊源,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否则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论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分析,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著作的分析,都为我们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典范。我们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精华,下功夫研读原著,从原著中把握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致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社会实践都证明,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系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是否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关系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走向。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认识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把握不同阶段的中国国情,从而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做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一以贯之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精髓。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主线。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逐步形成、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必须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缺少了发展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立论支撑和理论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不灭的“天火”,它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也要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它毕竟是永放光芒的普遍真理,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人类解放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进道路,将永远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N].人民日报,2004-03-11(1).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02-27(2).
作者簡介:暴春辉(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赵迪雅(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谌洪腾(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