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对其行CT检查及MRI检查,统计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椎间盘突出46例患者中,MRI检查27例,CT检查19例;椎间盘膨出16例患者中,MRI检查10例,CT检查6例;椎间盘脱出12例患者中,MRI检查9例,CT检查3例;椎间盘游离5例患者中,MRI检查3例,CT检查2例。10例伴有椎间盘真空,13例伴有Schmorl结节,MRI检查9例,CT检查4例。
结论:MRI检查应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应用椎间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8-01
在临床腰部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其临床体征和症状是主要依据。随着CT及MRI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了更加准确的依靠。探讨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提供参考,为临床应用中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我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57.9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障碍、腰痛等,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麻木、感觉异常、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肌力减退等表现。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或CT检查,观察统计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2结果
椎间盘突出46例患者中,MRI检查27例,CT检查19例;椎间盘膨出16例患者中,MRI检查10例,CT检查6例;椎间盘脱出12例患者中,MRI检查9例,CT检查3例;椎间盘游离5例患者中,MRI检查3例,CT检查2例。10例伴有椎间盘真空,13例伴有Schmorl结节,MRI检查9例,CT检查4例;神经根受压49例,其中双侧受压13例,单侧受压36例。另外,7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受压。MRI及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见下表1。
3讨论
3.1CT表现。在CT检查中,椎间盘膨出主要表现为向周围均匀膨出,椎间盘后缘形态与超出相邻椎体边缘一致;椎间盘突出主要变现为椎间盘软组织密度与椎间盘后缘偏一侧或正中局限性突出的密度块影,形态、大小不一与椎间盘相连,CT值为50~65Hu;椎间盘脱出主要表现为与突出的椎间盘狭颈相连,突入椎管内的软组织影;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主要表现为与突出的椎间盘分离,位于硬膜外腔,比硬膜囊密度高;Schmorl结节主要表现为局限性压迹与椎体上或下缘,突出的软骨板及髓核为中心低密度区,反应性骨质硬化带存在周边。
3.2MRI表现。在MRI检查中,椎间盘膨出主要表现为椎间隙在矢状位见变窄,椎间盘含水量少,且变薄向后膨出,异常的髓核信号,T2WI呈低信号,T1WI等信号,呈弧形轻度受压的相应硬膜囊前缘,但对脊髓不形成压迫;横断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膨出,边缘光滑,两侧椎间孔脂肪和硬膜囊前缘见对称、光滑的轻度压迹;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矢状面呈舌状见椎间盘变扁突向椎管超过椎体后缘,硬膜囊受压中断或前缘出现明显弧形压迹,突出的椎间盘截断了腰椎管脂肪线,硬膜外脂肪移位,与椎间盘膨出相同的间盘信号改变;椎间盘脱出主要表现为矢状位T2WI及T1WI均见髓核突入椎管,呈块状且有窄颈相连与未脱出部分;椎间盘髓核游离主要表现为矢状位见椎间盘与脱出的髓核疝入椎管分离,可达1cm的上下移位,与椎间盘相同的信号。
3.3MRI及CT诊断价值。MTI及CT是目前对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影像学检查应用最多的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MRI及CT检查均能够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方向。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是椎间盘后缘边缘性的“局限性”软组织阴影,硬膜囊外脂肪间隙消失、变窄,脊髓、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以往有研究报道称,CT扫描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有92%的准确率,而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有97%的准确率。在显示后纵韧带骨化、小关节骨质增生、脱出椎间盘的钙化、椎体边缘骨赘形成等方面,CT检查优于MRI检查;同时,CT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的宽基底判断比MRI检查准确;而对判断硬膜囊压迫情况及脊髓压迫情况、判断神经根的压迫等方面,MRI检查优于CT;当椎间隙比较狭窄时,对有无椎间盘突出、膨出的确定,MRI比CT敏感;MRI及CT均可见到Schmorl结节,但MRI检查比CT的发现率要高。MRI具有长范围的矢状面扫描,多个椎间盘在一次扫描中可显示;另外,MRI检查有T1WI、T2WI及MRI成像,在椎间盘脱水、变形、髓核游离等显示方面,CT检查无法比拟。MRI及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MRI由于具有多参数、多方位、多层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诊断准确率高,无电离辐射损害等优点,因此比CT检查更加具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中,是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手段。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将MRI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大创.周龙平.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9,24(22):2495~2496
[2]谢荣泽.项劲驰.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区受累的螺旋CT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9,21(22):238~239
[3]罗建东.刘化.常钢.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12(10):288~289
[4]孙勤.椎间孔垂直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8):217~218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对其行CT检查及MRI检查,统计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椎间盘突出46例患者中,MRI检查27例,CT检查19例;椎间盘膨出16例患者中,MRI检查10例,CT检查6例;椎间盘脱出12例患者中,MRI检查9例,CT检查3例;椎间盘游离5例患者中,MRI检查3例,CT检查2例。10例伴有椎间盘真空,13例伴有Schmorl结节,MRI检查9例,CT检查4例。
结论:MRI检查应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应用椎间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8-01
在临床腰部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其临床体征和症状是主要依据。随着CT及MRI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了更加准确的依靠。探讨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提供参考,为临床应用中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我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57.9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障碍、腰痛等,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麻木、感觉异常、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肌力减退等表现。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或CT检查,观察统计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2结果
椎间盘突出46例患者中,MRI检查27例,CT检查19例;椎间盘膨出16例患者中,MRI检查10例,CT检查6例;椎间盘脱出12例患者中,MRI检查9例,CT检查3例;椎间盘游离5例患者中,MRI检查3例,CT检查2例。10例伴有椎间盘真空,13例伴有Schmorl结节,MRI检查9例,CT检查4例;神经根受压49例,其中双侧受压13例,单侧受压36例。另外,7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受压。MRI及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见下表1。
3讨论
3.1CT表现。在CT检查中,椎间盘膨出主要表现为向周围均匀膨出,椎间盘后缘形态与超出相邻椎体边缘一致;椎间盘突出主要变现为椎间盘软组织密度与椎间盘后缘偏一侧或正中局限性突出的密度块影,形态、大小不一与椎间盘相连,CT值为50~65Hu;椎间盘脱出主要表现为与突出的椎间盘狭颈相连,突入椎管内的软组织影;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主要表现为与突出的椎间盘分离,位于硬膜外腔,比硬膜囊密度高;Schmorl结节主要表现为局限性压迹与椎体上或下缘,突出的软骨板及髓核为中心低密度区,反应性骨质硬化带存在周边。
3.2MRI表现。在MRI检查中,椎间盘膨出主要表现为椎间隙在矢状位见变窄,椎间盘含水量少,且变薄向后膨出,异常的髓核信号,T2WI呈低信号,T1WI等信号,呈弧形轻度受压的相应硬膜囊前缘,但对脊髓不形成压迫;横断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膨出,边缘光滑,两侧椎间孔脂肪和硬膜囊前缘见对称、光滑的轻度压迹;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矢状面呈舌状见椎间盘变扁突向椎管超过椎体后缘,硬膜囊受压中断或前缘出现明显弧形压迹,突出的椎间盘截断了腰椎管脂肪线,硬膜外脂肪移位,与椎间盘膨出相同的间盘信号改变;椎间盘脱出主要表现为矢状位T2WI及T1WI均见髓核突入椎管,呈块状且有窄颈相连与未脱出部分;椎间盘髓核游离主要表现为矢状位见椎间盘与脱出的髓核疝入椎管分离,可达1cm的上下移位,与椎间盘相同的信号。
3.3MRI及CT诊断价值。MTI及CT是目前对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影像学检查应用最多的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MRI及CT检查均能够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方向。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是椎间盘后缘边缘性的“局限性”软组织阴影,硬膜囊外脂肪间隙消失、变窄,脊髓、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以往有研究报道称,CT扫描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有92%的准确率,而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有97%的准确率。在显示后纵韧带骨化、小关节骨质增生、脱出椎间盘的钙化、椎体边缘骨赘形成等方面,CT检查优于MRI检查;同时,CT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的宽基底判断比MRI检查准确;而对判断硬膜囊压迫情况及脊髓压迫情况、判断神经根的压迫等方面,MRI检查优于CT;当椎间隙比较狭窄时,对有无椎间盘突出、膨出的确定,MRI比CT敏感;MRI及CT均可见到Schmorl结节,但MRI检查比CT的发现率要高。MRI具有长范围的矢状面扫描,多个椎间盘在一次扫描中可显示;另外,MRI检查有T1WI、T2WI及MRI成像,在椎间盘脱水、变形、髓核游离等显示方面,CT检查无法比拟。MRI及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MRI由于具有多参数、多方位、多层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诊断准确率高,无电离辐射损害等优点,因此比CT检查更加具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中,是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手段。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将MRI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大创.周龙平.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9,24(22):2495~2496
[2]谢荣泽.项劲驰.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区受累的螺旋CT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9,21(22):238~239
[3]罗建东.刘化.常钢.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12(10):288~289
[4]孙勤.椎间孔垂直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8):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