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域传统特色文化培育小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

来源 :学生之友·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县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互通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文化就像一条纽带一样,连接着生活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县域特色传统文化指特色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结合,打上富有地域烙印的一种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浚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浚县在商代称为黎,西汉时置县,明初则改称浚县至今,是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乡。浚县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其中包含世界文化遗产2处即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国家级文物保護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浮丘和大伾两山平地突起,古刹林立,景色宜人,浚县的大石佛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搂”之称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浚县的民间艺术特色鲜明,“民间社火”、“泥咕咕”、“正月古庙会”西路大平调”、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其中的正月古庙会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称号,是中原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怎样依托县域传统特色文化培育小学生文化自信呢?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
  一、运河文明的传承利用
  运河文明淌千年 ,文化文脉永续传。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大运河结缘的历史已经达千年之久。卫河中的永济渠段被赞为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最为多样的一段。运用运河文化来培育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卫河汉代称白沟,隋代称永济渠,宋代曰运河,明代称卫漕。清朝时,因卫河发源于春秋时期的卫地、终止于天津卫,故取其首末两端的“卫”字称为“卫河”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卫河,不仅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泄洪方面,其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仍然保留着原来有历史风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转弯和航道的升级改造,是我国古代运河文化的代表。
  二、古城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浚县古城因运河而建,亦因运河而兴。让学生从古城中、古建筑内、从一处处历史遗存中去感受历史的痕迹。古城中的代表建筑文治阁原名中心阁,清嘉庆在《浚县志》记载:“1615年后,始移钟于中心阁。”由此可知,中心阁距现在有400多年的历史。古城中还有古县衙、世袭翰林府、文庙等特色古建筑往日的繁华依稀可见。没被破坏的河道主体、云溪桥、黎阳仓遗址、县城中的北街土圆粮仓和围绕运河发展起来的浚县古城、大伾山和浮丘山文化景观等,被人们称为“古代文化长廊”。
  三、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革命文化、是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懈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出来的,它是以革命为精神实质。红色精神、斗争精神井冈山精神、解放区精神、万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我们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战无不胜夺取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革命文化的具体呈现,是我们现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革命文化中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等优秀品质也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很好的传承红色基因。浚县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以农业为主,资源丰富,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抗日战争期间是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常仙甫烈士故居所在地屯子镇裴庄村,常仙甫同志是打响浚县抗战第一枪,被称为“天门精英”的抗日先锋,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能让他们很好地接受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片土地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烈士故事,这就是我们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的宝贵资源。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在学校开展从“阅读”到“悦读”的活动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渐成习惯,开展名师讲座、学术交流、文化沙龙、亲子阅读等丰富活动。了解革命战争故事,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柱。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礼仪风范和文化艺术等等内容的教育,其中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延续千年,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节日、诸子百家,古代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文学样式,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拓展青少年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是以道德为上的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当代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培育学生的文化素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结合,成为激励学生向前的动力。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历史文化的学习中汲取力量,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我们要尊重和了解的外来文化,以取长补短的精神,平等、谦虚的态度,吸收所有优秀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在互相包容开放中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只要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拥有这种信心与力量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实现。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优秀人才成为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想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坚守教育初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以精彩教学设计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質以及以多元教学评价提高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立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灌”得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记了不少笔记,诸如词语的准确性,句子的含义,段意,中心思想等等。但这些只是机械地记录,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领悟词句篇章的精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丰
期刊
摘 要:总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或许是上天的安排,我这辈子就离不开老师,就注定了与学生结下不解的情缘。要我谈论与学生的那些事儿,我却总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言说。  关键词:情缘;梦想;崇拜;渴望  我想妙笔生花的写出哙炙人口的诗篇,但我不是诗人;我想挥手而就那瑰丽的华章,可我不是作家;我更想简练自如的谱出灵动跳跃的音符,可就是付出一辈子我也成不了乐曲家。但是与老师有关的那些事,我要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从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  關键词:化学实验;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而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因此,
期刊
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因此,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在这种历史和社会的要求下,在学生个人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实施分层次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给我们广大师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需要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而且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要求我们当代中学生要具备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结构及内容,便可看出出题者们已逐渐把古诗词鉴赏列入考查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从活动设计、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三方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阐述与探究。强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情、专业特点、职业方向,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集语文性、情境性、活动性、多元性为一体。学生与教师共同投入热情,激活探究欲望,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使其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享受的一场盛宴。最终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并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掘。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
期刊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变“辅导课”为“导辅课”,课前让学生结合课本,以生产、生活中的情景进行设计,如对点燃火柴和吹熄蜡烛等司空见惯的问题加以引领,深究原理,提醒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燃烧与灭火的条件之间的密切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点燃学生心中兴趣的之火,可以照亮学生心里的荒漠的草原。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生在预习中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问题
期刊
【设计理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较难掌握。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
期刊
摘 要: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对自身和周围的人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教师,上课时,除了把书上和课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也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开始新课程的教授,心里总会问自己:我做好准备了吗?我了解学生的情况吗?我该怎么给学生一个定位,使老师和学生都有双赢的结果?初次教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告诉自己,虽然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