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信息技术高中新课改培训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此次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通过一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新教材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而新课程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前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是教软件操作,我们的教学就成了软件说明书,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由于高一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前,可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达标、中级、高级,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提出一些要求。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也可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教材,看懂书的内容及要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去掌握知识。比如: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时,由于学生在QQ聊天中已经非常熟悉字体、字号、颜色的更改,图片的插入等操作,教师不必再重新讲解。可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电子报刊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文本信息加工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本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word软件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
3、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网络有很多东西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去自主学习,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探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才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习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时,为激发学生创作多媒体作品的欲望,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初中学习powerpoint的知识,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素材,制作一多媒体作品。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模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在传统美术设计课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图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软件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學,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它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每一节课结束之后,都要求学生把作品交到指定的位置,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好的作品,先让作品本人进行自评,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对此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而学习信息技术,而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在美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使用音乐软件等等。由于学科本身性质的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新教材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而新课程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前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是教软件操作,我们的教学就成了软件说明书,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由于高一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前,可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达标、中级、高级,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提出一些要求。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也可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教材,看懂书的内容及要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去掌握知识。比如: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时,由于学生在QQ聊天中已经非常熟悉字体、字号、颜色的更改,图片的插入等操作,教师不必再重新讲解。可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电子报刊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文本信息加工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本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word软件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
3、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网络有很多东西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去自主学习,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探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才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习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时,为激发学生创作多媒体作品的欲望,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初中学习powerpoint的知识,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素材,制作一多媒体作品。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模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在传统美术设计课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图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软件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學,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它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每一节课结束之后,都要求学生把作品交到指定的位置,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好的作品,先让作品本人进行自评,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对此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而学习信息技术,而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在美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使用音乐软件等等。由于学科本身性质的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