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时期青年都是各阶级关注的对象,青年的思想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校园则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接班人的阵地,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就读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他们的成长关系着亿万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尤其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下一代思想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实现和谐校园,是辅导员应当深入探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高校师生思想现状的分析,浅议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王涛(1978-),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800)
  
  一、校园师生互动思想现状
  1.学生成长环境变化的影响
  现阶段,在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学生中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比如: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望强,渴望有知己等。从家庭经济情况看,经济上的差距带来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贫困生更加愿意和自己情况类似的学生走在一起,而经济较好的学生也更倾向于和经济好的学生交往。从思想上看,受到家庭、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表现出自我控制力差、我行我素、自我放纵、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逆反心理严重,缺少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辅导员采用常规的思想教育收效甚微,这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2.经济条件悬殊的影响
  现阶段在校学生多数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优越感。他们容易满足现状,对祖辈的优良传统缺乏继承和发展,易养成图安逸、讲虚荣的不良习性。这些学生在家受父母宠爱,辅导员稍加严格管理,他们便感到委屈痛苦,产生忧郁心理,影响自身发展,也影响到同一集体中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其它学生。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虽然学校对他们进行资助,但是只能解决他们生活条件上的困难,很难解决其思想上的波动。不少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喜欢淡出集体,认为集体活动与己无关。仅靠学校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和精神的困境,很难完全实现。
  3.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在辅导员管理过程中,管理过严使学生产生不公开的心理对抗,表现出抵触情绪;管理过松,个别学生厌学逃课、成绩大幅下滑。还有些学生在社会就业情况不理想的背景下,未毕业就产生颓废思想,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和就业状况。这些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制约校园和谐因素分析
  独生子女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养成了特殊的性格,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是个巨大的转变,在大学,同学和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同学间、师生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辅导员多数是青年群体,他们富有工作热情的同时也暴露出缺乏做思想工作的实践经验的不足。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各种复杂问题的出现。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因此,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和经验交流还有待加强,这样才有利于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承担起学校其它一些日常工作任务。每位辅导员要负责许多班级的管理,工作量非常大并且繁杂,要掌握数百名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是难上加难。辅导员的工作精力,直接影响到创建和谐校园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调动,需要建设一支充满活力、有创造力、高效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现有条件下要想达到绝对的和谐很难实现,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是一种基本的和谐,相对的和谐,富有弹性的和谐。一个校园是否和谐,一个学校能否安定团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校师生的情感良性互动。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的师资队伍,会带出一支品德优良的学生团队。师生合则校园荣,校园荣则社会安,社会安则国家强。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
  1.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党的一贯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基本途径。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塑造高尚的人格,创造和谐社会,振兴伟大的国家努力学习。
  2.加强德育工作
  把握时代性,崇尚科学性,增强时效性。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活跃,表现多元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感恩父母,感恩关心帮助过他们的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良好的作风。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德育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方式要改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就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讲究诚信,互帮互助,礼貌待人。德育教育要采取民主化,实行双向疏导,反对简单的说教和惩罚。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现代传媒工具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访、家长联系会,实现家庭与学校还有社会教育力量的共振。加快实现德育目标明确化,培养工作整体化,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建设。为提高师生全面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积极搭建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校社互动的三者新型信息平台。
  四、创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作为行动的指南,做到严有度,教有情,育人先正己,以身教重言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以优秀的作品感化学生,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师生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通友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在奖励和资助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益,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2.加强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学生只有把自我价值地实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梦想。胡锦涛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1]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目标管理体系。学生品德教育的质量是验收辅导员工作的最好标准。教师不是给学生猎物,而是给学生一支猎枪,教他们自己去猎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再强调:“教,就是为了不教。” 教育家告诫我们一个道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开展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教的功夫重在点化引导。
  3.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通过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职能,明确工作程序,规范规章制度,建立师生沟通机制,建立公平公开的校务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对学校重大事件及时通报,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定期把重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通达全校。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方针,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4.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就需要强化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德育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习、培训、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联系、相互渗透融合。教育工作者根据工作对象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使德育教学在和谐状态下进行。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吸纳这些情景中的有益养分,使其品德发展得到完善。
  综上所述:创建和谐校园,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是师生间的约束行为,而是师生间的真情互动,使大家自觉遵守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责任与任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要持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给大学新生带来了学习模式、生活模式和学习目标的转变,因此很多大学新生面临着学习目标缺失、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开展入学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独立精神和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应对。  关键词:大学新生;学习目标;引导  作者简介:马宇(1970-),男,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与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相关的规定没有得以明确,使得高校院(系)一级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状况。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大多采用党政共同负责制,但在操作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大大削弱了这一制度的运行效果。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撑体系来确保这一制度得以落实,从而为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共同负责制;支撑体系;构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独特的优势、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作者简介:帅敏(1977-),女,湖南怀化人,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办公室,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湖南 张家界 427000)    高等教育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对一名有异性交往恐惧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力图探讨该学生异性交往恐惧的心理过程与机制。在咨询过程中,作者和来访者用象征性意象进行交流,达到了解患者潜意识和解决患者潜意识中心理冲突的目的,有效缓减来访者异性交往恐惧程度。  关键词:意象对话;异性交往恐惧;大学生  作者简介:刘盛敏(1983-),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
期刊
摘要:高校学业不良问题日益突出,引发诸多负面影响,而其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有关。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人格特点,在干预转化方面应做到培养个体自控力,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形成多方联动力。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学业不良生;干预转化  作者简介:王明复(1954-),男,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高级政工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朱洪春(1974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质量的建设人才。然而,学习倦怠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特征与产生根源进行初步的探讨,期望笔者的研究使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者能够关注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特征;根源  作者简介:魏婷(1980-),女,安徽芜湖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合肥 230
期刊
摘要: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叫白鹿洞书院学规,仅仅100多字,但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一系列纲领。学规中讲到的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的道理,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即便放在今日,也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对我国当前德育文明建设也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学规;朱熹;德育文明  作者简介:马云鹏(1983-),男,河南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中职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从分析中职德育工作的现状入手,探索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中职德育工作的模式,以期促进我国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德育; 模式   作者简介:车燕(1983-),女,云南建水人,云南省红河州技工学校团委,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教育。(云南 个旧 661000)    在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
期刊
摘要:信息社会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力院校图书馆为研讨背景,对如何改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图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素质;管理和服务   作者简介:刘平(1968-),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电力技工学校图书馆,助理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河南 南阳473009)    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是服务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学好该课程对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过程控制实际发展情况和社会对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从教学内容及方法、实验环节等方面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先进性教学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实践表明这一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过程控制系统;教学改革;双倍教学  作者简介:杨佳(1973-),女,重庆人,重庆理工
期刊